近日,由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本次查人又查房。關於房產稅和空置稅的問題在網上展開了討論。很多人認為我們國家的房地產供應過剩,夠40億人居住。一些三四線城市的空置率高達40%,甚至一二線城市的空置率也達到了20%。就北京保守估計有100萬套空房。如此高的空置率表明房屋不再稀缺。然而,奇怪的是,大多數一線城市的房價都在上漲而不是下跌,尤其是深圳,它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面對以上數據,許多學者認為這只是民間統計,不真實,熱門城市的房屋仍然稀缺。然而,根據央行最新數據,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為96.0%,即每戶擁有住房1.5套。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主要為實物資產,其中住房資產佔77%,金融資產僅僅佔23%。此外,住房資產佔一房家庭總資產的64.3%,兩房家庭總資產的62.7%,三房及以上家庭總資產的51.0%。
從以上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有兩個問題:
第一,中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房產,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中小城市,或者在農村地區。每個人都把買房當作自己的主要資產。
第二,是至少60%的家庭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房子,這些家庭只能在一套房裡住一晚,剩下的房子要麼是出租的,要麼是空置的。因此,家庭住房確實不再稀缺。但是,如果少數人囤積了大量的房地產資源,既不賣也不租,會導致社會住房資源的嚴重浪費。
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國內商品房並不稀缺,甚至存在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有些人不希望房價下跌。說穿了,就是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投機商、銀行、上市公司等對房子感興趣的人。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如果房價下跌,擁有房產的人肯定不願意,購房者只會買多不買少,這樣今年的銷售業績就泡湯了。
對於房地產投機商來說,他們只有在房價大幅上漲時才能賺錢。如果房價持平或略有上漲,再加上限購令,他們根本無法脫手。只有當房價急劇上漲時,才能高價出售,這樣才容易出售。對於銀行來說,他們希望房價穩定,不要下跌,所以他們把抵押貸款利率降低到最低水平,繼續維持目前的高房價。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主營業務的虧損並不重要,只要你賣出一套,就可以扭虧為盈。如果房價下跌,上市公司將擔心退市。上市公司自然不希望房價下跌。
雖然有很多既得利益者不希望看到房價下跌,但這只會在短期內阻礙房價下跌的進程。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的供過於求一直存在,房價的下降趨勢難以改變。一是國內經濟逐步好轉,央行貨幣政策將收緊,國內LPR利率已6個月未下調,抵押貸款利率將觸底回升,國內抵押貸款應全面收緊。政府已經不再依賴銀行抵押貸款來推高房價。所有這些都將增加囤積房產者的負擔和壓力。
二是房產稅和空置稅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近。首先,去年全國不動產聯網,人們紛紛叫嚷要開徵財產稅。現在,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查人查房,這與以往的人口普查是完全不同的,就是要找出「人與房」的關係,找出中國的住房空置率。目前,香港是中國第一個對富人徵收空置稅的城市。這也說明徵收物業稅和空置稅並非不可能,而且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國每個城市的房地產空置率都在20%以上,遠遠超過了10%的國際標準。此外,家庭自有房地產基本飽和,兩套及以上家庭佔60%。此外,中國居民已將大部分財富投資於房地產。這意味著中國家庭並不缺房,但很多人擁有大量的房子,這些房子既不賣也不租,有限的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分配。一旦抵押貸款政策收緊,徵收房產稅或空置稅,增加房主的成本,空置的房子會同時都出售,那時候的房價只能打骨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