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今年小升初,搖號拜佛運氣到位的媽媽們,早早的就收到了名校錄取通知書。
剩下60%的面試結果,也在今天下發了錄取通知單,恭喜成功上岸的孩子們!
從100%的考試錄取變成了60%的面試錄取,學校為了保證今後的教學質量,毫無疑問都統統加大了整體的考學難度,也更加的有針對性的面試測評。
今日鄭州小升初面試考題,楓楊竟然挑的都是這種類型的孩子!
除了難度加大,面試臨場發揮的綜合難度遠遠大於紙筆測試,必然會有一些孩子們在這場競賽中,不幸掉坑!
這些掉坑的孩子,將面臨公辦劃片或者是公辦調劑。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選擇一所離鄭州大小三甲最近的初中,是掉坑後最後的超車機會。
鄭州高中分配生
鄭州高中的分配生,是給初中(特別是只有初中部)學校的一種升學福利政策,媽媽們理解了,孩子運用好了,是更加容易進六強高中的一次機會。
分配生有兩大優勢:
第一,分數線範圍擴大,也就是降分。
第二,對於學習靠前,小升初掉坑的孩子,是最大的福利。
分配生的分數線,劃定以初中學校為單位。在第一步統錄線的基礎上,往下降50分,凡是鄭州市初中具有分配生資格的學校,都能以孩子成績的高到低進行排序,進行分配生錄取。
以上內容媽媽們看不懂,沒關係,舉個例子。
考生小明,中招成績為580分,他第一志願報名鄭州外國語,鄭外中招錄取分數線為620分,分配生福利政策將進行,四個步驟。
初中學校分配生數=(每所高中分配生指標總數/市區應屆畢業生總數)×各初中學校在籍應屆畢業生數。
1.如果,鄭州外國語給小明的初中有3個分配生名額,那麼小明就具有參加分配生政策的基礎資格。
2.在這個資格的基礎上,按照分配生政策實施,分數政策。也就是外國語原先分數線620分,改為分配生政策分數:只要處在619分--569分之間,都能進行填報,也就是說小明的580分,已經在準分配名單中。
3.這時候,如果小明的初中,在這個分數之間,有5個孩子符合標準,小明成績排行第三,小明就直接錄取。同時,等於或者高於小明的孩子,一同錄取。
4.但是,如果小明排行第4,那麼第三名的孩子的成績,就是外國語在這所初中的分配生分數線,小明不能被錄取。
當然,如果分數段內,未分配完,有剩餘名額的話,分配生名額將轉為統錄計劃,就是又給了全鄭州的孩子。
所以,對於那些優秀,但是面試沒有發揮好的孩子,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離六強高中最近的初中
更多學校入學、轉學諮詢加微信:nm6370崔老師
目前,擺在媽媽們面前的有兩種方式。
第一:想辦法聯繫那些本次小升初不參與面試,直接錄取的民辦初中,是否還能錄取。
有兩所學校,值得關注,直錄民辦學校中,分配生名額數量前兩名的學校。
1.鄭州宇華實驗學校,分配生總名額:35
2.鄭州優勝實驗中學,分配生總名額:36
鄭州六大高中(外國語、省實驗、1中、4中、7中、11中),在兩所學校的名額分配情況:
第二:走公立,劃片,或者等著調劑,再或者就是想辦法,這也是媽媽們最後的機會。
鄭州分配生名額數量,排名前23所的初中。
鄭州六大高中(外國語、省實驗、1中、4中、7中、11中),給予前23所初中的分配生情況:
分配生,媽媽們還要注意六點要求:
1.小升初選擇公辦劃片,到指定學校報到入學,但中途卻轉到別的學校就讀的學生,中招時,不享受分配生資格。
2.小升初選擇公辦劃片,對教育部門劃定的公辦學校不滿意,不去報到。而是自行選擇了別的民辦學校,中招時,也不享受分配生資格。
3.小升初選擇民辦學校,到被錄取的民辦學校報導入學,後又自行聯繫到某公辦學校或民辦學校就讀(也就是轉學),中招時,不享受分配生政策。
4.小升初選擇民辦學校,但沒按時到被錄取的民辦學校報到入學。而是自行聯繫到某公辦學校就讀,中招時,不享受分配生政策。
5.小升初選擇民辦學校,被民辦學校錄取並正常繳費報到,但中途卻轉到另一所民辦學校或公辦學校就讀,中招時,也不享受分配生資格。
6.公辦學校實驗班,是學校分配生的重要來源地。
鄭州中考
對於鄭州而言,中考是選拔誰能進入高中的關鍵手段,並且僅有一次機會,一錘定音。與小升初相比,中招考試更加粗暴,你行你就上,「鄭州六強學校」就是用成績說話。
不過,六強高中(鄭外、省實驗、一中、4中、7中、11中),目前都是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學校。面對鄭州小升初,學校也很明白,直接確定了他們對於初中的核心定位,為高中輸送尖端人才。有些孩子在初中階段可能就直接被保送,直接進入高中,從而提前規劃高中。
這些學校的未來,也會把更多精力放在高中,初中的程度並不完全關心,只關心尖端生源,畢竟初中搖進來,中考也就淘汰了,高中靠譜即可。
無論如何,名校對於好學生的需求,和好學生對於名校的需求是無法被遏制的,一旦遏制,後果難以想像。
對於教育本身和名校發展也不是好事兒,求同存異一定是合理的,看近幾年高考自主招生的發展也能得知。
清華、北大,差不多7成的孩子都不是高考進去的,都是自主招生進去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高中也會如此,名校會有自己的自主招生選拔依據,但絕對不會是一次中考,中考也只是最後一次大型的結業考試。三年的成績,三年的綜合素質評價,甚至是每所學校單獨的選拔等,才會是未來高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