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中學教育水平遠超其它兄弟地市,名校多、教學成果纍纍,所以全省很多家長和考生,都是緊緊盯著鄭州的教育資源。
學區房太熱、學位嚴重不足,各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政府壓力山大,於是新的模式出現了。各區域各熱點學校紛紛開啟集團化辦學思路,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作用,帶動薄弱學校發展。
這些年形成、壯大的鄭州教育集團以及其關聯學校,今天小豫老師就先來介紹下其中的三個集團。
各種關係具體含義
直屬分校,就是這個學校的教師分配、考試內容、課程設計等,都是總校來指導和直接進行調配的,甚至和總校由一個校長來管理。這個應該是最優、最靠譜的合作方式。
名校託管,就是籤訂一個以幾年為期限的協議,在協議時間內,全權管理學校的各項教育任務,學校成熟之後,名校合作方撤走。
那最差的合作方式是什麼呢?花個錢,買個牌子。然後所有的所有,幾乎全都是全新的,跟一個普通的新建學校沒有太大的差別。
託管學校到底值得託付嗎?
託管方式合作的學校,大多為公立學校,開發商耗費巨資建學校、與名校合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有完善教育配套、方便業主上學的誠意。
鄭州一中教育集團
提起鄭州一中,很多家長應該都能脫口而出桐柏一中和明新中學,除了這兩個學校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學校和一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2010年,鄭州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正式成立,打通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段教育。其中,龍湖一中(「龍中」)創立於2013年,是鄭州一中教育集團的成員單位,與鄭州一中同根同源,同一管理,同一教學;明新中學,學校的前身是原鄭州一中高中分校,校區就位於鄭州一中老校區桐柏路35號。
2018年9月,為加強集團學校的共同教研、合作,鄭州一中教育集團決定成立初中教研共同體,牽頭單位為桐柏一中,共同體內各初中共同教研,統一組織培訓、學習、交流活動,統一組織每學期的期中考試,相同的教學進度、統一的考試範圍、一樣的考試時間、一致的評卷標準......
哪些學校屬於鄭州一中教育集團旗下的初中教研共同體成員呢?答案是「四校一港區」:
鄭州中原一中實驗學校,簡稱:桐柏一中;
鄭州市西一中學,簡稱:西一;
鄭州一中經開區實驗學校,簡稱:一中經開;
鄭州一中國際城中學,簡稱:一中國際城;
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簡稱:港區一中;
詳情見下
此外,還有鄭州一中教育集團與區域合作、籤約託管學校,比較確定的有以下,僅供參考:
(註:不在以上表格,確定和鄭州一中教育集團有關係的,歡迎家長補充、指正)
鄭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
買XX盤,上外國語;外國語中學就在家門口;學校配套是鄭州最好的外國語中學……每每聽到置業顧問的說辭就「頭大」:
咋遍地都是外國語中學,到底哪幾所真正屬於外國語集團?
見下▼
以上均為鄭州外國語學校(集團)自己主辦的學校,還有一些依託外國語學校(集團),與區域聯合的合辦託管校,見下:
(註:不在以上表格,確定和鄭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有關係的,歡迎家長補充、指正)
1983年創立的鄭州外國語學校(完中,含初中、高中),簡稱」鄭外「,創立之初旨在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滿足國內英語人才突飛猛漲的巨大需求,學校主打外語特色,90年代在外語特色+文科優勢的基礎上,鄭外強調文理並重、兼長,抓好理科教學。2001年,鄭外高中部遷至高新區楓楊街,命名為鄭州外國語學校,隴海路老校區成為初中部,即鄭州外國語中學(「外總」)。2004年鄭州外國語學校成立理科實驗班,主攻理科競賽。
作為河南省唯一一所具備保送生資格的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這項優勢足以吸引省內成千上萬的優秀學子,2007年鄭州外國語學校的中招錄取分數線躍居鄭州市第一名後,至今一直位居榜首,2019年中考錄取分數線654(滿分700),2020年中考錄取分數線561(滿分600)。
一所高中發展強大之後,建分校成為趨勢,鄭州外國語新楓楊是其民辦高中。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的前身就是創建於2004年的鄭州外國語學校分校初中部;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即「東分」)的前身則是鄭州外國語中學的分校。鄭州東楓外國語學校成立於2017年,成立之初以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分校「自居」,又名楓楊東校區。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成立於2016年,作為鄭州外國語(學校)集團校而一脈相承外國語特色。平原新區外國語中學,是新鄉市和鄭州市依託鄭州外國語學校進行管理的一所公辦學校。
外國語系孩子牛,壓力大,學習強度大。
東分、西分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常年居高不下,西分作為鄭州名列前茅的民辦初中,生源在全省範圍內掐尖,每年報考人數都在近萬人,這近萬人的孩子中還有各種杯賽和私下考試的拔尖選手,基本上選拔率會在14:1。
河南省實驗中學,是河南省教育廳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含初中、高中),創建於1957年,1979年才正式定名為河南省實驗中學,作為基礎教育實驗學校和實驗園地,「實驗」兩字彰顯著教研課改之重任。
與外國語教育集團「一體七校」不同,家長們常常談起的省實驗,包括兩所本部學校:一所是省實驗中學,一所是省實驗小學,還有它們所衍生出來的省實驗XX學校。
其中,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完中,含初中、高中),學校的前身是河南省實驗中學分校,與河南省實驗中學通過一橋相連。河南省實驗英才中學,是河南省教育廳和鄭州市惠濟區政府於2015年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民辦初級中學,是與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並駕齊驅的「同胞兄弟」。
河南省實驗學校裕鴻國際學校,由河南裕鴻置業有限公司耗資打造,河南省實驗中學派駐骨幹師資進行管理,它與河南省實驗中學一脈相承、理念相通、資源共享,是名副其實的「實驗+」,是一所包含小學、初中、高中12年一貫制的全日制民辦學校。
另外,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成立於2005年7月,是河南省實驗中學全權管理的一所民辦小學。詳情體系見下:
此外,還有河南省實驗中學與區域合作、籤約託管學校,比較確定的有以下,僅供參考:
(註:不在以上表格,確定和河南省實驗中學有關係的,歡迎家長補充、指正)
寫在最後
優質教育資源的成長至少需要5—10年。這種模式,對於新建學校早期的成長和發展確實是有好處的。
家長也要明白,這類學校畢竟與老牌名校還有很大的差距,教學質量、升學率等還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背後的支持力量也很重要。
集團化辦學,就好比一個公司的總部去帶分部,總部可以傳授經驗進行支持,但是方法論和自身發展還是看分部領導的能力與規劃。
戶籍政策放寬、二孩兒放開、人口不斷注入……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在2030年的人口規劃是1350萬人。
無論入學政策如何變化,學位緊缺、學區房價格高企,在鄭州依然會很常見,優質教育資源依然搶手。
至於名校託管和名校合作辦學的,仍需要時間的積澱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