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是一項以耐力為基礎、速度耐力為核心的次最大強度的競速項目,它跑的技術有它自己的特點。首先,要求跑起來能保持較快的速度較高和較平穩的重心,又要儘可能的輕鬆省力。因此,有必要對800米的技術動作做一些探討。
800米跑的技術特點:
決定速度的因素是步幅和步頻,不同距離的跑對步幅和步頻的要求不盡相同,對800米跑的學生來說,跑的能力是主要的,跑的技術動作是第二位的,但在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技術就顯得重要了,要訓練出高水平的學生就必須使學生掌握一套完整的、正確的技術動作。
當前,800米學生跑的技術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後蹬用力較大,大腿前擺較高,步幅較大,但頻率相對較慢;第二種是後蹬用力較小,腿前擺較低,步幅較小,但頻率相對較快。這兩種跑法從力學上分析都各有它自己的特點。
800米在跑的過程中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應採用大量的身體素質的練習手段,如臥推,兩頭蹺,伏地挺身等加強手臂,腹肌,胸大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時,在做小步跑,高抬腿,後蹬跑等輔助練習時,應強調動作的頻率,在訓練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速度感,提高在短時間內對自身狀態的調節能力。
800米跑的能量供應特點:
800米跑是競速項目,對神經細胞機能的影響很大,大腦皮質細胞很快疲勞,工作能力下降,不能長時間繼續高速運動,這就要求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較大的機能穩定性,才能保持在較長的時間內發出高頻衝動。
提高人體在單位時間內快速位移能力,它取決於兩個基本途徑:第一是提高學生的力量;第二是重複跑的能力。由於800米跑的過程中,65%的能量是由乳酸系統供給的,跑完全程後,血乳酸可達到250毫克%,因此,800米跑是人體內乳酸大量堆積的情況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強度進行工作的,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完善的專項身體素質,而且更重要的是發展在疲勞和乳酸大量堆積的情況下,繼續保持次最大強度工作能力,因此800米跑學生的專項力量不是單純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而是兩者皆有的速度耐力性力量,訓練時應有針對性地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
800米在跑的過程中,磷酸原系統供能佔30%,乳酸系統供能佔65%,有氧化謝供能佔5%,因此在劇烈的800米運動中,所消耗的能量的來源主要是靠三磷酸腺苷的分解與再合成來提供,而這種再合成是在肌肉連續兩次收縮之間,即在肌肉放鬆的時間內進行的。要想使人體快速用力跑完全程,就必須使不該用力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放鬆、協調。
運動生物力學告訴我們,不參與工作的肌肉及時放鬆能減少有機體的負擔,因此跑的過程中,應注意對抗肌的放鬆,積極放鬆不參與工作的肌肉。運動後的放鬆恢復做為運動訓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於保證訓練質量和提高運動成績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運動後的放鬆是學生訓練後儘快恢復體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中考體育貴在堅持,但是找對方法必定事半功倍。身體素質才是一切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