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胖大海,中藥名。別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等,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乾燥成熟種子。味甘,性寒。可用於肺熱聲啞,乾咳無痰,咽喉幹痛,熱結便秘,頭痛目赤。多用於泡茶,可以起到降血壓、潤喉化痰的作用。
2別名
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發、通大海、大海子、大海、大海欖。
3產地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地區。
資源分布:分布於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尼西亞等國。我國廣東湛江、海南、廣東東興、雲南西雙版納已有引種。
4炮製
除去雜質,篩去泥沙即可。不能用水洗。
5形狀鑑別
種子橢圓形,狀如橄欖,長2-3cm,直徑1.1-1.8cm,兩端稍尖。表面黃棕色或棕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細皺紋,基部稍尖,有淡色的圓形種臍。
種皮外層極薄,質脆,易脫落;中層種皮較厚,黑棕色,為薄壁組織,質松易碎,在水中浸泡後迅速膨脹呈海棉狀而使外層種皮破裂,斷面可見散在的樹脂狀小點;內層種皮紅棕色,稍革質,可與中層剝離。
胚乳肥厚淡黃色,子葉2片,菲薄,黃色,緊貼於胚乳內方。氣微,味微甘,久嚼有粘性。以個大、堅質、棕色、有細皺紋及光澤者為佳。
6性味
甘淡,涼。
1、《綱目拾遺》:甘淡。
2、張壽頤:味淡微甘,性溫。
3、《藥材資料彙編》:甘淡,性涼。
7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利咽;清腸通便。主幹咳無痰;咽喉腫痛;音啞;牙痛;熱結便秘。
8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開水泡,2-4格言,大劑量可用至10枚;入散劑,用量減半。
9相關配伍
1、治乾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齦腫痛,因於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錢。燉茶飲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慎德堂方》)
2、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數枚,開水泡發,去核,加冰糖調服。因熱便血,效。《醫界春秋》
10相關論述
1、張壽頤:此藥亦曰大發,以其一得沸水,即裂皮發脹,幾盈一甌故也。近人用之,皆以治傷風咳嗽,鼻塞聲重等症。性溫,故能散寒風,然其味極淡,微含甘意,溫散之藥,決不如此。善於開宣肺氣,並能通洩皮毛,風邪外閉,不問為寒為熱,並皆主之。抑能開音治瘖,爽嗽豁痰。趙謂治火閉之痘,蓋熱毒壅於肌腠,而痘出不快者,此物開發最捷,宜有速效,怒軒之說,當有徵也。輕用二、三枚,如肺閉已甚,咳不出聲,或金窒音嘶者,可用至五、六枚。此蓋植物之果,與苗葉情性不同,故發汗而極有應驗,絕無溫升擾動之弊,尤其可據。
2、《綱目拾遺》:治火閉痘,並治一切熱症勞傷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時行赤眼,風火牙疼,蟲積下食,痔瘡漏管,乾咳無痰,骨蒸內熱,三焦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