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寧,黃紫昌,林良銘,郭田雨等中國足壇前的優秀新人,都有傷仲永的。因此說不是濤哥有意要貶低中國足球,而是現實問題。這些年來,沒有一支中國青年隊能夠達到或者超過2006年荷蘭世青賽的成績。
如今,中青隊甚至淪落到連亞青賽第一階段的小組賽都被淘汰的地步。因此說這幾批新人可以說都是大手筆,從中超賽場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新人還需要依靠足協出臺的U23政策來獲得上場權。因此訓練新人是沒有用的,因為中國足球早就是青黃不接了。經理李鐵現在也總算看懂了,開始招募歸化球員。
剛開始訓練新人的目的難道不是關鍵時刻沒有用嗎?假如國際足聯進入了12強賽,為什麼不全勝?在大比賽中鍛鍊就是最好的鍛鍊,難道又把大比賽當作可有可無的雞肋,中國足球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能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比賽,總有退路,難不成還要把十二強賽當作練兵場呢。
強隊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強隊,就是以不斷的勝利為起點,通過不斷的勝利來強化和升華自己,世界上沒有哪支強隊會突然變成強隊,弱隊變成強隊的根本還需要不斷的積累。
事實上,所謂的不斷積累也正是因為全力以赴,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即使失敗也知道問題在哪裡?不然一直無所謂的結果也只能是三無狀態,沒有激情,沒有鬥志,沒有信心,那不就是無止境的退縮,有太多的失敗表現了麼?這種表現,非但沒有達到練習者的目的,反而培養了一批不入流的國足,他們把屢戰屢敗的國足當作家常便飯,反之如果思路專一,目標一致,勁頭往一處使,想法更純些,國足仍有較大的機會在40強賽中衝擊12強賽。
培養球員並非國家隊的任務和責任。中國足球代表了國家隊,他的任務就是在各種國際比賽中,為國家出戰,取得最好的成績!
這就是所謂「千軍萬馬,用兵一時」!世界盃賽的場地,是國家隊平時訓練比賽的最終結果檢驗場!對於主帥,他不敢為了所謂的培養新人、為未來做準備的理由而派一些技戰術水平不高、能力不強、能代表國家隊最高水平的球員上場。世界盃賽現場,是一場主教練的考試!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即使主教練有了這樣的想法,估計足協領導也不會允許你這樣做!理由大家都知道。
培養年輕球員,是俱樂部及各級別小齡國家隊的責任。
假如在平時的訓練中,沒有達到為國效力的水平,這位年輕球員甚至沒有機會進入國家隊。不要排除在一些國家的熱身或者其他無關緊要的國際比賽中,把一些有潛力的潛質球員送到賽場上進行訓練,在進一步考察他們的同時,增加他們的大賽經驗。
國際足聯的任務就是通過平時的訓練比賽,對各個俱樂部和各個級別小年齡組的隊員進行考察,能夠最終進入國際足聯的隊員,必須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假如國足真能進入12強,那麼他們的目標就是衝擊世界盃,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訓練新人。為了未來,國足每次都會為未來而努力,而當其他球隊還在為12強而努力時,國足就已經開始為下屆世界盃作準備了。
假如國際足聯能夠進入12強賽,那麼國足肯定會傾盡所有主力,畢竟現在國際足聯已經歸化了幾個巴西外援,有了巴西外援,國際足聯還是有希望進入12強賽的,只要進入12強,那麼國際足聯就有希望進入世界盃,因為世界盃40強的實力將在12強中得到體現。即使面對日韓等強隊,國際足聯也會竭盡所能,至少能有一點希望晉級世界盃。
假如在進入12強後,為了鍛鍊新人,那麼國足肯定不會晉級世界盃,這就是說,要提早放棄進入世界盃的想法,顯然不符合現在的國家足壇,那麼將來是什麼呢?國際足聯一直在為未來做準備,但卻有著無數的未來,從計劃中可以看出,國際足聯的目標是抓住現在。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繼續前進,努力爭取勝利。好消息是,到了那時,李鐵已經有很多有能力的歸化球員可供選擇,只要想辦法好好組織起來,擰成繩索,完全可以和日韓沙伊等諸強一戰。
由於除了艾克森之外,還有李可、布朗寧、高拉特、阿蘭、費爾南迪尼奧等,在搭配本土的顏駿凌、蒿俊閔、武磊、吳曦、池忠國等一眾好手時,應該是有實力博一把的。
說到用12強賽來訓練新人,像1人12強賽這樣的大賽,並不是鍛鍊新人的機會,這樣做是拔苗助長,弊大於利。
世界盃,四年一屆,機會難得,時不我待。這種大型比賽是取得成績的時候。運動新人應該放在平常,厚積薄發,才有希望在這樣的大賽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