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
5月18日,蘇州開展產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活動,採取產業鏈線上對接和線下對接同步進行的形式,加快打造蘇州現代產業體系。「開展產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蘇州是全國第一家。」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表示,這次活動,是蘇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大創新舉措,通過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對衝全球產業變局的不確定性,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注入澎湃的產業動能。蘇州在推動協同復工復產中積極重塑、改造新的產業鏈,不斷彰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作為對外開放前沿城市的活力和自信。
蘇州工業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前三,擁有35個工業大類,涉及167個工業中類、489個工業小類,是我國製造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其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軟體和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5個產業基礎紮實,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蘇州產業鏈修復能力很強,在疫情大考中為其他城市復工復產作出了貢獻。」藍紹敏代表介紹,一批跨國公司在聯繫不上國外配套企業的情況下,最終在蘇州找到了替代。目前,蘇州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我們在推動產業鏈發展上創造性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了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高度契合的『六個圍繞』產業發展思路,以此推動蘇州實現從高速度發展標兵向高質量發展標杆的華麗轉身。」藍紹敏代表說。
圍繞產業鏈做強產業鏈。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抓關鍵企業招商,蘇州支持龍頭企業進行產業鏈上下遊橫向聯合、縱向整合,「一事一議」精準扶持,切實提高垂直整合程度,讓產業鏈一通到底、強而有力。蘇州已經著手「產業大腦」建設,深化挖掘產業發展規律,大力建設「一體化、一盤棋、一張網」的產業集聚大數據云平臺。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在產業鏈上搭建創新平臺、推動創新突破和關鍵核心環節的攻關,深入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解決好研究「最先一公裡」和市場轉化「最後一公裡」的銜接問題。目前蘇州正在大力推進姑蘇實驗室建設,構建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同時,蘇州對引進諾貝爾獎實驗室、重大研發機構、多學科交叉創新平臺,給予重點支持;對創新型企業,推出了系列鼓勵政策。
圍繞產業鏈配置資金鍊。創新服務模式,提供更多金融產品,深化小微企業數字徵信實驗區建設,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讓金融活水為產業鏈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通經活絡、舒筋活血。蘇州在全國率先發布了蘇「惠」十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滿工滿產。
圍繞產業鏈部署服務鏈。瞄準重點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形成更多的載體,構建更優的生態。藍紹敏代表介紹,在5月18日舉行的產業鏈雲對接活動上,蘇州首發「蘇州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以1萬家產業鏈重點企業為基礎,建立產業鏈供需資料庫,打造永不落幕的雲上產業鏈對接平臺。無論企業需要普通零件、精密儀器,還是高端設備,都能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圍繞產業鏈謀劃替代鏈。既立足於國際大循環配置自身產業鏈,實現要素配置最高效,同時積極布局極端情況下,最高效率在國際實現多邊多元替代配置、最大限度在蘇州及省內和長三角實現替代配置,提高內循環的能力、小循環的活力、微循環的動力,推動大中小企業、內外貿配套協作各環節協同發展,保證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在蘇州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
圍繞產業鏈拓展柔性鏈。推動供應鏈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提升柔性製造當中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蘇州是首批5G網絡國家試點城市,正大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建設,著力培養「雙化融合」龍頭企業、基礎共性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細分領域領先企業,推動蘇州製造業從提供產品向提供整套解決方案轉變,讓現有生產設備有更多的柔性轉換、生產線有更多的功能拓展,讓企業適應市場反應更快、應對挑戰能力更強。
藍紹敏代表表示,蘇州將全力營造最優的產業生態,讓企業做自己「該做」的事,讓政府做企業想做但「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各級黨政一把手要帶頭做產業鏈的倡導者、支持者、維護者、守望者,通過建立「鏈長制」等制度,強化對資源和要素的組織協調,研究出臺更為精準的產業政策。通過不斷補鏈、強鏈、延鏈,提高產業垂直整合程度,增強產業關聯性、集成性,讓產業鏈真正強起來。
(本報記者 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