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的三個維度

2020-12-22 人民論壇網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注入了強大力量、提供了堅強指引。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首先就是要充分理解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要從不同維度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從而幫助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

關鍵詞:十九屆五中全會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個維度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從三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是物質的現代化;第二個維度是治理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制度的現代化;第三個維度是人的現代化,即更大程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其中,人的現代化是物質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物質的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各有其側重點的。例如過去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物質的現代化。20世紀60年代我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即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著重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

進入21世紀,「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在物質的現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之後,我們就要及時跟進位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治理(制度)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著眼點從物質的現代化開始過渡到制度的現代化。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並作出重要部署。可以說,如果沒有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物質的現代化也將難以進一步取得新的進展。有了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來支撐,物質的現代化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人的現代化

近年來,我們黨開始關注「人的現代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意味著不能再單純依靠自然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發展,而是要更多地依靠創新。要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讓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髮揮更大作用。要通過人自身的發展,通過國民素質(包括健康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等方面)的普遍提升,給「創新」打下一個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使發展的方式和目的高度統一。

新的發展原理: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

注重人的現代化,意味著要用新的發展原理來指導我國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這個新的發展原理是人本邏輯,這與傳統發展經濟學講的資本邏輯有明顯區別。在物質短缺、生產力水平落後的情況下,需要重視資本邏輯,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要避免資本邏輯導致人的異化,避免財富鴻溝、人力鴻溝,避免出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情況。

我們要避免這種資本邏輯帶來的發展畸形,就必須轉向人本邏輯,即通過人自身的發展來實現整個國家的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所以在三個維度的現代化裡面,人的現代化應是居於中心地位,物質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都要圍繞人的現代化來做文章。經濟社會的發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都是要為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創造有利條件,要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很多重要論述,例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這都為人的現代化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在當前城鄉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要朝人的現代化方向努力,不能厚此薄彼。

以前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制度創新去解決;妨礙人的現代化、妨礙人全面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也是我們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增長邏輯」轉向「發展邏輯」

無論是物質的現代化還是治理的現代化,最終都要落腳到人的現代化上。同時,人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又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物質的現代化和治理的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要擺脫原有的那種只從物質現代化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偏向。這意味著我們要從過去的「增長邏輯」轉向「發展邏輯」。

增長邏輯是單一維度的,主要是講GDP的體量、規模、速度。發展邏輯不僅要講規模、速度,還要講質量、結構、效益、安全;不僅包括經濟發展,還包括社會的發展、制度的完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如果沒有人的現代化作為目標,物質的現代化和制度的現代化就會失去方向。

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即六個「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這些目標中,「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講的是制度的現代化。「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與治理、制度的現代化有關,因為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完善。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關注的都是人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也可以從人的現代化角度去理解。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同時也是人自身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的前提條件。可以說,「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方面的目標,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階段性目標,都是圍繞著物質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而展開的。

【本文作者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國家治理》周刊記者周素麗採訪整理】

責編:李 懿 / 賀勝蘭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蘊的三重維度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徵,如何從歷史維度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徑;從現實維度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方案;從世界維度回答中國的現代化到底提供了何種答案,是深入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蘊的三個基本維度。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邏輯理路
    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這一邏輯理路,有助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從歷史邏輯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實現的。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站起來,而且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從當代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運動和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層面,深入理解統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歷史意義,既是深化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發展邏輯的必由之路,也是準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規律的應有之義。
  •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王磊:理解把握五中全會精神的三重維度
    在您看來,如何理解把握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五中全會部署?答:理解把握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五中全會部署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還要立足三個維度。問:三個維度具體作何理解?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溯源與當代徵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實現之後,中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進的嶄新徵程。考察和梳理這一徵程的歷史由來及其傳承脈絡,可以清晰地揭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當代境遇和未來趨向。
  • 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時代開啟的新徵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不僅包括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還包括人的觀念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無論何種現代化,它的目標指向都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質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基本目標。共同富裕是協調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新的概括,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面總結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系統分析了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東篇章
    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廣東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對廣東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講課提綱】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行動指南...
    【講課提綱】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於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繼續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 李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法治意蘊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稅務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工作報告和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為做好「十四五」時期各項工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對2035年發展藍圖進行了科學擘畫,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
  • 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這次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會議。會議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充分肯定「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 【社論】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東篇章​
    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廣東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對廣東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社論)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綱領性文件。「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 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清晰展望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 ...顏曉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領導的新的偉大革命
    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21世紀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革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開闢出一條不同於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新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更為重要的是在人類社會建成有著獨特本質、內涵、優勢、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世界歷史意義將超過十月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最重要貢獻。
  • ...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審議《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 「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
    「十四五」規劃將既是從持久戰角度著眼制定的一個中長期規劃,又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二是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由「十四五」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恰好處於這兩個宏偉目標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歷史交匯點上,時機特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建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的:「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乃是「乘勢而上」開啟的。「乘勢而上」這四個字大有深意。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勾畫了二〇三五年9大願景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的12項任務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並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