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出品|鳳凰網財經《封面》
記者|陳琳 製片人|武辰 宣發統籌|葛瑤
文|魯婧涵
馮侖,人稱「萬通六君子」之一,曾經擔任萬通集團的董事局主席,是商界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經濟正遭受第一次低潮,漂泊的馮侖與潘石屹、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等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共同創立了海南萬通。1995年起,六兄弟進行了第一次分手,王啟富、潘石屹和易小迪選擇離開;此後劉軍和王功權也陸續離開,2003年後,萬通完成了從六個人到一個人(馮侖)的轉變。
作為六人中間的「攢局者」以及「老大哥」,馮侖理智地提出了「以江湖方式進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解決方案。這種坦誠相待、和平分手也為日後各自成就輝煌事業奠定了基礎。
如今,年過六十,離開萬通的馮侖,他在想什麼?
在忙什麼?本期《封面》對話馮侖,對企業家品格、自媒體流量、社會的營商環境、海南的政策等多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馮侖說,現在的營商環境比以前更有規則,但創業的門檻也變高了,因為現在賺錢成了一個專業,而企業家是職業賺錢的能手,要有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王石就比我做得好」。
馮侖提到,政策就跟情書一樣,「現在等於情書比較多」。因為每個地方都發出了許多好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南也沒什麼特別。
關於房地產,馮侖認為當下已不是投資的好時機,「在後開發時代,住宅只在很少地方有漲的機會,大部分都不會漲。」
「好人掙錢的時代到來了」,馮侖舉例稱,如果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良家婦女掙不著錢,反而可能風塵女子掙錢多;但是在一個誠信的時代,良家婦女的好時候就來了。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與其說馮侖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不如說他是一個在自媒體時代遊刃有餘、擅於將商業思辨融入段子的網紅思想家,其亦莊亦諧的表達方式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馮侖堅持做自媒體不買流量:第一,業界都知道咱不買流量,於是人家覺得你老實,廣告商給你加一個數;第二,員工永遠不能要挾你。所以老闆坦坦蕩蕩地做事,可以省多少時間。
01 人要活得舒服,要做到三件事
《封面》:您是什麼時候實現個人財富自由的?
馮侖:我們在海南已經掙錢了。那會兒連財務自由的概念都沒有。大家分了幾次錢,都生活沒問題了。
《封面》:什麼量級?
馮侖:幾百萬。
《封面》:1992、1993年的時候就每人分了幾百萬?
馮侖:對,當時也沒想太多。因為那時候的社會,商業不是主流。所以後來錢都堆在公司,也沒有去做新的事。
《封面》:從那之後,您一直是個有錢人嗎?
馮侖:我不覺得。我沒有想過怎麼樣才叫有錢人這件事。這不是矯情,為什麼呢?因為我讀文科的,我一直在分析有錢人的狀態。
有一種人叫貨幣收藏家,他每天都在算他的錢,就跟收藏了許多字畫一樣,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對比他們,我是貨幣愛好者,我也很勤奮,但是(賺錢)只是愛好;
還有一些人屬於貨幣羨慕者,他就是光羨慕,不行動。(其實)你只要改變,就變成愛好者了。
我覺得人要舒服,有三件事(能做到)就比較舒服:
第一,不算時間。人所有的痛苦都跟時間有關,比如幾點到幾點,早上幾點起,開會、趕車,這是很痛苦的。
第二,不算小帳。大帳要算。吃個飯,你一定要先看價格再買單,再點菜,這就比較辛苦。
第三,沒有角色。活著,像你什麼「主持人」、「傑出女性」這些,都是角色,就累。和尚進廟就是沒角色了,甚至空,然後就很開心。我的角色感確實不是特別強。
《封面》:以這三條為標準,您的舒適度是多少?
馮侖:第一條的舒適度特別差,可能就六十分,第二條是八九十分,第三條也是八九十分。
《封面》:沒有角色感能做到八九十分?
馮侖:我是沒什麼角色感。比如吃飯、穿衣、去哪,我覺得跟誰聊天都挺高興的。因為角色沒有意義,它是社會給你的。你贏得大家的喜歡和尊重,不是靠這些角色。
你有錢這件事,別人可以羨慕你、嫉妒你,但別人不會尊敬你。尊敬跟錢沒關係,是錢以外的東西讓人尊敬,我們叫美德,或者你做事做人的態度。
02 賺錢是個專業,王石就比我做得好
《封面》:與您幾十年前做企業比,現在做企業更難嗎?
馮侖:以前場地太沒有規則,誰都能跑。對跑的人來說門檻低,但你要拿到冠軍非常難,因為沒有人認可,太沒規則了。
現在是場地有規則。從1993年人大通過公司法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四五十條法律了。比如上市後,從市值、估值看,是可以當冠軍的。但更難的是當運動員這件事門檻高了,因為賺錢現在是個專業。
《封面》:賺錢是個專業了?
馮侖:賺錢當然是個專業,比如王石就比我做得好。他做的事都賺錢,我還做過很多賠錢的事。比如他做過蒸餾水,還做過萬家超市,做得挺好,後來賣給華潤了,然後做房地產。
為什麼賺錢是個專業?你必須把你的技能、專業做得特別好,你才能跑贏。我發現現在大家都想賺錢,但都不認真把賺錢當專業。
企業家是什麼?職業賺錢的能手。
企業家有兩個特別的能力:第一是創新能力,他一定做未來是對的事情,比如馬雲、任正非,都做的未來是對的,但當下很多人不認為是對的事情,這叫創新;
第二是組織能力,能把不同的資源、人、錢,放在一個系統裡,讓它們卯足了勁幹活。
03 我做自媒體堅決不買流量
《封面》:您通過「馮侖風馬牛」這個平臺做的很多內容,現在已經成了網紅語錄集。
馮侖:不知道,其實我做完了就沒太看,我希望不要讓大家感覺到不快樂就行了。
《封面》:您會有意地讓自己更有知名度,上熱搜嗎?
馮侖:沒這個想法。
《封面》:那做媒體是幹嘛的?
馮侖:企業家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傳導、堅持價值觀。做自媒體這件小事的價值觀就是解決做事情的方法,比如買不買流量。
《封面》:您買嗎?
馮侖:不買。做得好就有粉絲,做不好就算了。這樣我就能看出內容做得好還是不好。買流量,這都成假的了。
當時他們真的來問我,買不買流量。我就說不買,為什麼?
如果你買了流量:第一,在這個圈子裡,大家都買,你就跟那些人一樣了,也不是個好鳥;第二,廣告客戶來跟你談的時候,一定給你打折;第三,員工離開的時候,甚至可以要挾你,說你買流量,揭發你,搞得你還倍累。
不買流量,就是另一個循環:第一,業界都知道咱不買流量,於是人家覺得你老實,廣告商給你加一個數;第二,員工永遠不能要挾你。所以老闆坦坦蕩蕩地做事,可以省多少時間。
04、「良家婦女」的好時候到了
《封面》:現在無論是經營媒體,還是在市場規則更明晰的社會裡做生意,好像誠信比以前更重要了。
馮侖:當然重要了,好人掙錢的時代已經到來了,開玩笑說,良家婦女的好時候來了。如果兵荒馬亂的,良家婦女掙不著錢,反而可能風塵女子掙錢多。
經濟學上有一個福利曲線,我們開個玩笑,叫良家婦女的福利曲線。喇叭口最大的是更年期以後,而風塵女子的福利曲線是在青春期以後的5到10年。
比如說,作為良家婦女,22歲大學畢業,二十四五歲研究生畢業,二十七八歲嫁人,然後貸款不一定還完,兩個人努力奮鬥,到40多歲,買了一個不錯的房子,老公假定沒出軌,然後孩子又上了學,到50歲、60歲,差不多孩子上了大學了,房貸也供完了,這時候還有很多積蓄,而且你又有一技之長和社會關係,受人尊敬。這個時候,你人生覺得非常成功,所以你的福利曲線最大都是在更年期以後。
風塵女子可能16歲就出來混了,20歲趕上掃黃打非,進去一兩次,基本上前邊錢也嘚瑟完了,身體也壞了,她也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老公,所以她一下到最高點,一下又下來,最後就平著走了。
《封面》:您1991年創業是風塵女子還是良家婦女?
馮侖:我們那會兒剛開始是風塵女子,就是靠機會吧,海南那時候很不規範,就跟風塵女子一樣,能折騰。但我們知道,我們心裡揣著良家婦女的夢,所以我們就老說我們是夜總會裡的處女。
《封面》:所以不是萬通六君子,是萬通六處女是嗎?
馮侖:對,你得老老實實做事,要以企業為本,為創造財富,完善自我,所以這件事情就是你要耐心。
一件事情最好的時間,往往是在比較長的後邊,所以我們現在做企業都是要堅持長期。誠信就是讓你後邊的更年期以後有福利,喇叭口曲線大,你不誠信的話,就變成了小姐的福利曲線了,所以誠信,是很重要的。
《封面》:跟志同道合的人分手,這與誠信有什麼關係嗎?比如當年萬通六君子分開的時候。
馮侖:主要是誠信。答應的事,答應的錢得給,特別簡單。
《封面》:他們走了,會不會覺得,怎麼能這樣呢。
馮侖:在那個年代,稍微有點不適應。因為按江湖來講,好像大家應該一直在一起。但是有分歧了,我們也理性研究了一下,只要按規則分,都是可以的。
好聚好散也是誠信。大家都請了律師,做了文件,然後該給錢給錢,挺好。所以後來我們還老見面,而且很願意在一起。
《封面》:現在聚會的氣氛是什麼樣?
馮侖:都在說未來。因為他們比我小,他們才50多歲,最小的才54歲。都在講自己現在做的事情,甚至我們一起應該做些什麼事情。
05 現在沒有個人破產保護制度,創業風險大
《封面》:現在中國很多年輕人報考公務員,公職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您怎麼看?
馮侖:社會變化給大家的選擇比較多樣。選擇穩定,公務員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務員以外的選擇,都風險太高了。
人生的選擇總是趨利避害,當其它的風險太大的時候,人們就會選擇公務員。當社會體系制度更好的時候,比如說創業的風險小一點,大家創業的就多一點。比如戰爭的時候,當兵的風險就太大了,大家都願意去後方,在前方的人就會有猶豫。
《封面》:所以現在這種選擇,以及造成這種選擇的社會氛圍,您會有擔憂嗎?
馮侖:活著不容易。現在創業你知道有多大風險嗎?現在還沒有個人破產保護制度,深圳正在試點。比如我還沒結婚,我破產了,欠了幾千萬的債,大概一輩子翻不了身,娶不上媳婦。
我怎麼還呢?又不讓我坐高鐵,不讓我坐飛機,不讓我住酒店,可是追債的人都是坐高鐵,坐飛機來的,我逃跑都跑不了。我怎麼去掙錢?我又沒信用,然後銀行也不貸給我錢。我要去找個對象,哪個姑娘願意嫁給我?所以有些人乾脆就選擇一個安全的地方,或者去公司打工,或者是公務員。
06、海南還能掘金嗎?
《封面》:您的第一桶金是在海南賺的,現在海南又有了新的發展大略,現在去海南是一個好機會嗎?
馮侖:我不認為海南有什麼特別。
現在的海南(對我來說)就像老情人的閨女,有幾分相似,但又不同。因為國家政策的開放力度很大,光自貿區就20多個,深圳又有一個新的政策,明天浦東又有一些,全國都是這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海南也沒什麼特別。
政策就跟情書是一樣的。每一個政策出來,它就希望你愛它、響應它。現在等於情書比較多。因為每個地方都發出了很多好政策,所以我們可選擇的地方就多了。我們愛誰,每個人想法不同,有人愛海南,有人愛深圳,也有人愛上海。
《封面》:作為普通人,是不是在未來3到5年,5到10年買房,都不是好選擇?
馮侖:如果你說你結婚,需要改善,我覺得你該買還是可以買。但是要投資,真的就不要買了。因為後開發時代,住宅只在很少地方有漲的機會,大部分都不會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