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玉雕世界,品味厚重傳統文化
——我和我弟玉雕文化俱樂部
說説這件「隨形」的和田玉白籽觀音
和田玉作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美玉種類,
溫潤,堅韌,素潔雅致,
可以說令無數愛玉人為之傾心,
但是對於剛接觸這行的網友而言,
常會因為缺乏一些基礎認知而影響賞玩,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這玉件中的「隨形」問題;
(註:文中下劃線藍字為相關文章連結,下同)
隨形,顧名思義是指自然隨意的形狀或者形態,
在這裡主要用於形容和田玉成品,
更多見於由籽料加工成的玉件,
是充分利用玉料的一種加工方式,
依據原料的形狀,取巧構思,設計雕刻,
最大限度地保留初始料形,並琢刻出一定的立體造型;
接下來,三少就結合實例給大家說説,
所用原料見上圖,是一塊和田玉白籽切塊,
玉質乾淨油潤,白度上佳,
側面散布金皮,並有一道斜向裂紋,
背面滿皮覆蓋,也有兩道綹裂且有沁色,
整體來說這塊料有一半天然之美,有一半潔潤之美;
面對這樣一塊切籽,進行了初步思考,
塊度尚可,但去除稜角後也就餘一個掛件大小,
做一件傳統題材是個不錯選擇,
可以重點體現玉料的那份素潔潤雅,
一些經典玉雕元素逐漸在腦海中浮現,
比如觀音、荷花、祥雲、水珠等;
但是內心並未敲定這個想法,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剛雕了一款玉牌觀音,
一方面是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創作立意,
單純為琢觀音而刻,會缺乏一種思想動力,
於是決定在整形後再說,
切去稜角,挖掉正面斜向裂紋,呈現如上圖所示;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背面綹裂未動,
三少主要是想保留原籽特徵,
因為「草葉紋」不僅有天然之美,
而且還能作為和田玉籽料有力的身份證明,
這便是「隨形」雕刻的初步處理,
不對原料做大的破壞,最大可能的保留初始形狀;
整形後再結合玉料構思圖案,
正面的斜向裂紋著實讓設計多了一點麻煩,
由於裂向較直,且侵入較深,
如果沿裂切開,就只能做兩個更小的掛件,違背了就大原則,
所以最終決定將其挖掉,
但是依舊破壞了正面玉料的完整性,被截成上下兩部分;
在具體構思時決定將頂部凸起的一塊做成荷花,下端雕琢觀音頭像,
但是如何賦予這件作品立意呢?三少思考了很久,
觀音菩薩在大乘佛教和民間信仰都有著重要地位,
大慈大悲精神也被廣為傳頌,
以慈愛心給予眾生安樂,以悲憐心解除眾生痛苦,
於是決定把「心腸慈善」作為這件作品表達的重點;
巧合的是,前不久來俱樂部的幾位雅商,
都有信佛吃素的習慣,這也為此次創作提供了些許靈感,
心存慈悲,愛護生靈,一心向善,
三少選擇用傳統玉雕元素中的「魚」來表現,
一滴甘露從花落,遊魚望之口生津,
上天素有好生德,菩薩含笑觀自在;
有主題,有畫面,有立意,
這件作品也逐漸形成了明確的構思,
隨著玉料形狀勾畫荷花、觀音、露滴、遊魚,
側面再借少許皮色附以祥雲,
至此整個畫面隨原料構圖完畢,
於不再破壞料型的情況下,達到隨形設計的目的;
隨形雕琢,是面對珍貴和田玉的惜料表現,
在籽料稀缺性越發突出,原料價格連續上漲的情況下,體現的也越發明顯,
當然過分惜料也會禁錮了一定的造型自由,
但是也常會催生一些巧妙構思,
兼顧巧思和惜料,尋找平衡是玉雕人的一種樂趣,
也成就單品美玉的一種很好方式,料唯一,思唯一,遇見唯一……
文|玉三少
助審|貓哥
(溫馨提示:線上系列現場直播節目【玉雕茶舍】調整中;公號主菜單可以查看以往16期內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