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追求的中道你真的明白嗎?師父給你講解中道的內涵,一聽就懂

2020-12-18 佛歌108首

我們再用最後一點時間,講一下中道的內涵。中道當然是不落二邊的,但不落二邊,這個二邊是指什麼?是極端的修行方式,中道是對於修行的原則,個人趨向解脫的探討。我們上面說的,中庸是對處事做人、個人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不以解脫為宗旨,對中道的探討是難得其真實內涵。也就是說,這句話更寬泛開來說,各位,如果大家沒有發心,真想解脫,脫離輪迴,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核心,那你對佛法的學習都是不得要領的。

這個話說起來很嚴重,用這個標準去放眼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這話很嚴重你知道嗎?也就是他們不知所云,學得很嗨,但是宗旨沒有,到底學了幹什麼呢?不知道。也就是說,大部分國人對於中道的學習,其實是學習的中庸之道,是對功利心、成功人生的另外一種訴求,他們不是對解脫人生的訴求。

因為成功的人生是做加法,解脫的人生是做減法,減了不能再減,只有三衣一缽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於兩點,一個是覺悟,一個是利他。如果離開這兩點,你對佛教的理解可能都不得其味,或者,如同《金剛經》裡面所說的,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不能見如來的意思是,如果佛站在你眼前,你也不願意見到他,然後《法華經》裡面不是說認賊作父嗎?強盜來了,你從小被強盜帶大了,強盜就是你父親,然後你真正父親來了以後,你不認他。

這裡的中是什麼?中是中實,中即如實,在正見的體悟實踐中,一切法的本相如何,應該如何,即還他如何,這是徹底的,究竟的。所以僧叡大師說,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一個是中實,第二個是中正。中即圓正,不偏這邊,也不偏於那邊,恰得其中,如佛說中道,依緣起法而顯示。中是什麼?中這裡就顯示的是道,不是這中之道。這個我們後面還會陸陸續續去講。

中正與中實,這是緣起法,是事事物物內在的根本法則,在無量無邊極其複雜的現象中,把握這普遍而必然的法則才能正確、恰當地開示人生的真理及人生的正行。中即正,所以所以僧肇大師肇公稱「中觀論」為「正觀論」,中道即八正道,所以我們把八正道給大家解釋了一遍。此中實與中正是相輔相成的,中實所以中正,中正所以中實,這可總以恰到好處去形容它。蔣委員長就是蔣中正,他父母可能是學佛的,可能看過中觀,中正。

龍樹發揚緣起、空、中道的深義,以「中」為宗的造論,他嚴格地把握那修道中心的立場,對於中道的解說,也不出於中實與中正。我們再看,這是更難理解的中實與寂滅。龍樹菩薩發揚緣起、空、中道的深義,以「中」為宗造論,他嚴格地把握那修道中心的立場,對於中道的解說,也不出於中實與中正。中實即是本以正觀緣起性而遠離戲論的寂滅為主,這中實的寂滅,從實踐的意義上去說,即是不著相於名相,不落染於對待。

相關焦點

  • 學佛,把心放在中道上
    學佛,能夠把心放在中道上,這個功德就大了,為什麼?中住,安住中道,不落二邊,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淨念相繼,即念離念,是中住義。安住中道,我們要學習,佛家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不偏不邪用心端正,沒有偏心,偏心是心不正,有偏心、有偏愛就錯了,我們的用心不正了。
  • 佛弟子給菩薩燒高香,菩薩真的能收到嗎?師父告訴你真相!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中道之中首先說它不是欲望的享受,這是一個極端,也不是苦不堪言的苦行折磨自己。因為你並沒有體悟到什麼是佛法,你只是束縛了自己的身心。束縛自己的身心當然是苦行,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讓自己不犯錯,讓自己去感知到人生的苦的味道,當然是苦行。所以,極端的方式就是不以覺悟為解脫的方式,都不是中道。我們言而廣之來講,這樣大家可能會更明白一點,因為它不只是經典當中說的那麼回事。
  • 慧律法師:什麼是「中道」?
    中道,就是不偏空、不偏有,不著空有,當體即中。中道是對空、有講的,其實也沒有中道,中道是多餘的。為什麼有八正道?因為有八邪道啊。你如果說你本身就是行八正道,那你說哪來的邪?就像路的中間,因為有左邊、右邊,所以講:我走在路的中間。
  • 中道在哪裡 | 隆波帕默
    心很散亂的有嗎?以下兩種人的修行是非常難的。第一種是黏著在專注之中,一味的追求寧靜而未覺知身或心,認為只要一心專注,某天就能抵達道、果、涅槃。但這完全是兩回事,是嚴重的誤解!佛陀出世以前的修行者們,其緊盯與專注的能力非常好,但並未因此見法/開悟。
  • 高僧說:這一件事情,你沒有做,就不算是真正的學佛
    但是你知道嗎?學佛,如果這一件事情你沒有做,那麼你就不算是真正的學佛。皈依的起點與重點這件事情就是三皈依。師父說,皈依就像是學佛修行的通行證,這就好像學生要去學校上學一樣,只有擁有學籍和學生證,才能進入學校學習深造,學佛皈依也是如此。
  • 亞里斯多德:遵循中道,獲得幸福
    亞里斯多德把人類生活分為三類:一是追求財富和滿足各種欲望的生活;二是政治生活,泛指參與公共事業、追求榮譽為目的生活;三是思辨的生活,是指與心靈修養相關的生活。亞裡斯多德認為,感官的生理快樂、追求榮譽的生活,很容易使人成為欲望的奴隸,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
  • 醇享人聲「膽」味十足 中道OLA復古桌面HIFI藍牙音箱評測
    ,聲音細膩飽滿,與背景聲能夠很好的脫離開來,讓人聲更加得突出,仿佛張學友就站在你的面前歌唱一樣。讓人一聽就容易上癮與陶醉,仿佛用一首歌的時間回到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光景。經過實測,在多藍牙設備的辦公室裡,即使遠離音箱15米,中道復古OLA桌面HIFI藍牙音箱依舊可以清晰收到音頻信號,播放出動聽的音樂。不論你的家是大平層、小複式還是多牆體阻隔的戶型,都可以輕鬆連接,音樂不停歇。
  • 要想做到「家和萬事興」,《易經》的中道思想你不能不知道
    這裡,我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只拈出《易經》的中道思想談一談,期望能對讀者諸君起到應起的作用。本文的內容有三個方面構成:什麼是《易經》的中道思想、《易經》中道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價值、《易經》中道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 「中道」是頓悟的要訣
    悉達多聽到這句話後,猶如大夢乍醒,因此他走進尼連禪河洗了多年來的第一次澡,接受了牧女一缽乳糜的供養,中道之智即此誕生。苦行者們以為嬌貴的悉達多王子最終還是放棄了修行,卻沒發現他已經走上了究竟圓滿的佛陀之路。
  • 人不可縱慾,也不可禁慾,為什麼人生不失中道才能成就
    大乘菩薩、諸佛如來都行中道。中道是什麼?中道是自性、是本性,中道是真心。用真心、用本性,這不是凡人,法身大士,別教三乘都做不到。在哪裡?就在當下。故換言之,中道就是法界。此妙境妙智,一體不二。人的身體是生滅法,假的不是真的,不再那樣愛惜身體了。樣樣為身體服務,還為身體造業,造業要受果報。造業不受果報,沒有果報,那是回歸自性以後的事情。你還沒有回歸自性,你就有業報。沒有明心見性,統統有果報。
  • 修法和弘法有區別嗎?師父的師父告訴你答案,不要在無知了
    因為他有臨濟宗的法脈,我當年剛剛從佛學院出來,我說:師父,傳我法吧,我想在你的門下求法。我記得好像在一個圓桌上面,他坐那邊,我坐這邊,師父笑呵呵地跟我講,他說:你要什麼法?我說:法還有很多種嗎?他說:法有修的法,有弘的法。我說:師父,什麼是修的法?他說:修的法是自己修的,弘的法是說給別人聽的。
  • 阿含經裡的「中道」思想,包含這2種類型,是通觀全體的智慧!
    在阿含經中所用的原文是「無義相應」,這裡我們或許可把它解釋為追求不到任何有意義的目標。佛陀經歷了世間兩種極端的生活方式後,徹底體會到什麼是生活上的「中道」,這在阿含經裡,所使用的原文是「現等覺」,這就是著名的「中道宣言」。
  • 吉藏的中道佛性觀
    吉藏的中道佛性以空來談佛性和如來藏,以般若中道實相為根基,吸收了佛性、如來藏思想,建立起包含涅槃佛性的中道佛性思想,這恰好反映了當時般若學向涅槃學轉換過程中佛教思潮轉變的複雜性以及這兩種言說方式的相互關聯性和相互交涉性。(本文系江蘇省公民道德與社會風尚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道德發展智庫、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傳佛教生命倫理思想研究」階段性成果)。
  • 打造品質音樂,本田奧德賽音響升級中道套餐
    完美音響享受從來都是人們所追求而且嚮往,這位奧德賽車主覺得原裝汽車音響較為模糊,細節損失較為嚴重,未能符合車主對音樂的要求,於是決定進行音響改裝,在了解到車主喜歡的音樂風格後,為他搭配了中道搖滾套餐:前聲場:中道1658套裝喇叭
  • 《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一講(03):行於中道
    我們佛教是中道,我們不極度地苦,我們有三衣一餐。每天吃飯,保持我們身體能夠吃得消。我們的衣服保證我們不會被蚊蟲叮咬,不會受到寒熱的逼迫。但是也不過分地享受,不可以積蓄自己的金銀財寶,是通過乞食這樣的方式來維持我們的色身。他既不偏向於苦行,也不偏向於享樂,稱之為中道。我們佛法又叫心法,修不修,在你的心裡。
  • 中道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我沒有反對科學,現代人沒有人會反對科學,我只是提醒各位科學是不足的,但是你用哲學來取代科學更危險。因為哲學是虛的,科學再怎麼說是實的,今天你偏到實的也是偏道,你偏到虛的也是偏道,我們今天講的是中道,這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智慧。什麼叫做中?
  • 重新認識儒家「中道」哲學
    周人重視「中道」,是因為他們以「中道」為「人道」。《逸周書·武順解》有一個重要論述,反映了那時人們的觀念:「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東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他們認為,天之道以左為尊,日月都是東升西落:地之道以右為尊,河川都是自東向西入海;人事的規律是以中正為上,所以耳目要順從於心。人道尚「中」,就像「日月西移」「水道東流」那樣,自然而然,理當如此。
  • 中庸與中道都有個中字,但差別卻很大,很多人不懂
    最簡單的一個差別,就是我們用我們的思想在理解佛陀的觀念,於是很多人弄不清楚中道跟中庸的區別。不要說弄不清中道跟中庸的區別,他甚至連佛教跟儒教的區別都搞不懂。不要說正統的區別了,佛教跟法綸功的區別他都弄不清楚,這是很大的問題。
  • 佛法修行的中道,不是中立之道,而是徹底解脫之道
    上一章我們了解了要識別出邪師需要哪些禪修功力,這一章我們了解佛法的中道。如果站在公路的雙黃線上,既不靠左也不靠右,我們就會認為自己是在道路的中央,是在道路的中間。如果對任何人任何事,既不持認同的觀點,也不持反對的觀點,我們就會認為自己是在持中性的觀點,持中間的觀點。
  • 技術流·出道即巔峰,中道強勢殺入新時代!
    談到影音產品,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國家就是日本。在這稱得上「臥虎藏龍」的國家中,還有許多名震一時的品牌,中道(Nakamichi)就是其中之一。     中道是日本最早研究電磁學,磁記錄,音頻和通信技術的公司。設立之初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和政府機關開展科研工作。選擇這樣的「技術流」路線,和創始人中道悅郎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