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用最後一點時間,講一下中道的內涵。中道當然是不落二邊的,但不落二邊,這個二邊是指什麼?是極端的修行方式,中道是對於修行的原則,個人趨向解脫的探討。我們上面說的,中庸是對處事做人、個人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不以解脫為宗旨,對中道的探討是難得其真實內涵。也就是說,這句話更寬泛開來說,各位,如果大家沒有發心,真想解脫,脫離輪迴,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核心,那你對佛法的學習都是不得要領的。
這個話說起來很嚴重,用這個標準去放眼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這話很嚴重你知道嗎?也就是他們不知所云,學得很嗨,但是宗旨沒有,到底學了幹什麼呢?不知道。也就是說,大部分國人對於中道的學習,其實是學習的中庸之道,是對功利心、成功人生的另外一種訴求,他們不是對解脫人生的訴求。
因為成功的人生是做加法,解脫的人生是做減法,減了不能再減,只有三衣一缽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於兩點,一個是覺悟,一個是利他。如果離開這兩點,你對佛教的理解可能都不得其味,或者,如同《金剛經》裡面所說的,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不能見如來的意思是,如果佛站在你眼前,你也不願意見到他,然後《法華經》裡面不是說認賊作父嗎?強盜來了,你從小被強盜帶大了,強盜就是你父親,然後你真正父親來了以後,你不認他。
這裡的中是什麼?中是中實,中即如實,在正見的體悟實踐中,一切法的本相如何,應該如何,即還他如何,這是徹底的,究竟的。所以僧叡大師說,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一個是中實,第二個是中正。中即圓正,不偏這邊,也不偏於那邊,恰得其中,如佛說中道,依緣起法而顯示。中是什麼?中這裡就顯示的是道,不是這中之道。這個我們後面還會陸陸續續去講。
中正與中實,這是緣起法,是事事物物內在的根本法則,在無量無邊極其複雜的現象中,把握這普遍而必然的法則才能正確、恰當地開示人生的真理及人生的正行。中即正,所以所以僧肇大師肇公稱「中觀論」為「正觀論」,中道即八正道,所以我們把八正道給大家解釋了一遍。此中實與中正是相輔相成的,中實所以中正,中正所以中實,這可總以恰到好處去形容它。蔣委員長就是蔣中正,他父母可能是學佛的,可能看過中觀,中正。
龍樹發揚緣起、空、中道的深義,以「中」為宗的造論,他嚴格地把握那修道中心的立場,對於中道的解說,也不出於中實與中正。我們再看,這是更難理解的中實與寂滅。龍樹菩薩發揚緣起、空、中道的深義,以「中」為宗造論,他嚴格地把握那修道中心的立場,對於中道的解說,也不出於中實與中正。中實即是本以正觀緣起性而遠離戲論的寂滅為主,這中實的寂滅,從實踐的意義上去說,即是不著相於名相,不落染於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