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一講(03):行於中道

2021-02-09 妙蓮軒

講 題:《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一講

主 講:上修下正法師

地 點:江西崇仁縣地藏寺

時 間:2019年

好,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佛正法菩薩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好,大家請放掌。

我們說「我很煩、我很累、很怎麼樣」,人家社會上的人聽到都會笑的,都覺得說真是不知道什麼叫苦,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有多痛快!所以出家人念佛,那是真正非常自在的,沒有什麼障礙。像我們寺院現在事情多一點,但我覺得如果跟社會上的人一比,我這個還是小兒科,還是很輕鬆的,不算是什麼很大的壓力。

他裡面舉了個例子,這個故事以前講過好多次,那這裡就再說一下。他說有一個國王,看見比丘住在這個清閒的伽藍寺院當中修行念佛,他看那個外道修苦行,就說:「你看你們就不用功,人家婆羅門就很用功。」這個比丘就對國王說:「用不用功是看心上用不用功啊,對了生死的念頭真切不真切。如果你沒有了生死的念頭,你天天修苦行求點神通,或者求點名聞利養,或者求死後下輩子怎麼升天堂,下輩子怎麼大富大貴,那麼這個都不叫用功。」

修行佛法的人什麼叫用功?就是生死心切,念念之間都要超出三界,念念之間都要脫離輪迴,這個叫真正的用功,而不是在色身上用不用功,佛法裡面講中道。

佛在印度的時候有兩種:一種是極端的苦行,衣服都不穿。那個有刺的灌木叢,他往上面一躺,刺得全身是血。他認為苦受夠了就能得到解脫,業就消了。有的人學雞戒的金雞獨立,學牛戒的給人家耕田,又是用火往身上燻的,一隻手一舉幾十年不放下來的,那各種各樣的苦行都非常多。

還有些修那個極端的樂行,叫順世派外道。這個順世派外道就是斷滅見者,他認為人生只有一世,人生活得怎樣有價值呢?就是你享受到極點就最好。你最喜歡喝酒了,一輩子喝了多少酒,死也閉眼了。一輩子喜歡吃的,吃了多少美食,死也閉目了。他就是這樣子,反正只有這輩子,下輩子沒有了。這是極度的享樂主義者。

現在印度很多那個性力派的,也就是極度享樂者。我們打開電腦打開手機,還看得到,印度還有很多的神廟,這裡面有大量的性奴,這是極度的享樂派。

它是兩個:極度地苦,極度地樂。我們佛教是中道,我們不極度地苦,我們有三衣一餐。每天吃飯,保持我們身體能夠吃得消。我們的衣服保證我們不會被蚊蟲叮咬,不會受到寒熱的逼迫。但是也不過分地享受,不可以積蓄自己的金銀財寶,是通過乞食這樣的方式來維持我們的色身。他既不偏向於苦行,也不偏向於享樂,稱之為中道。

我們佛法又叫心法,修不修,在你的心裡。如果你心裏面生不起出離心,心裏面生不起菩提心,心裏面提不起你修的這個法門--比如念佛,心裏面沒有佛,佛不在你心中,你天天在那裡燒香、天天在那裡打鼓有什麼用呢?人家說:「他修不修行啊?」那外行人就會說:「好,好修行哦。」其實真正內行的人就知道了,修不修行心裡知道。那表現在哪裡?就表現在身口意三業上面,他就會流露出來。

心裡有什麼想法,我們的表情、我們的語言、我們這個身相,他就會流露出來。人家說,師父你會看相?我說所有人都會看相,人家高不高興你一看就知道,這個是很清楚的。誰都會看相,誠於中必形於外,就是這樣。

這位比丘就跟國王說,修不修行、用不用功是在心上,是在這個求出離的念頭上,而不在這個色身上面。國王就很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他就會說你這是藉口,你口才很好我講不過你,但是我心裏面不服氣。

那這個比丘也看出來了,就說一起來做個試驗,就叫國王在這個王城當中,請了很多的彩女在東街跳舞,西街請了彩女在那唱歌,這舞跳得好,歌也唱得好。然後請一個死囚犯,頭上頂著一缽油,旁邊派四五個帶刀的侍衛跟著,只要有一滴油滴出來,立馬就把囚犯給殺了。

死囚犯走過東街那個跳舞的地方,然後經過西街唱歌的地方,一路走過去,結果一滴油都沒掉出來,所以皇帝就赦他無罪,把他釋放了。

比丘跟國王說,你先別讓他走,你問問他,那個東街的彩女跳舞跳得好不好看?那死囚犯說:「不知道,沒看到啊。」又問:「那西街的彩女唱歌唱得好不好聽?」答:「不知道,沒聽到啊。」那國王很生氣:「你怎麼可能會聽不到呢?這麼漂亮的彩女在那跳這麼好看的舞蹈,你竟然看不到?西街的彩女唱歌這麼動聽,你居然也聽不到?」那個死囚犯說:「我怕死啊,那頭上的油掉出一滴,兩邊的人都是帶著刀的,只要滴出一滴油腦袋就搬家了,我不想死,我就把所有的心力都專注到這個油缽上去了,所以我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那國王聽了以後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他就認可了這個比丘的說法。

我們念佛的時候,如果真的了生死的念頭非常切,那就一句佛號起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那麼這個代表是誰呢?就是印光大師。

這個我說過好幾次了,以後大家網上也可以搜一下,有機會可以去蘇州報國寺看一下,印光大師的關房裡面,當中一個大大的「死」字貼在中間,這邊就是一副對聯,「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就是說,你要死了趕緊念佛,如果你一口氣不來,肯定下地獄,你想做豬做狗做畜牲你都沒有機會,你還去打什麼妄想,還想來生大富大貴,還想升到天上。

下聯是,「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如果你一心念佛,發起真誠的心,真信切願求生極樂世界,一口氣斷了,直接往生到七寶池當中蓮華化生。那個時候讓你做阿羅漢,你都不答應,「哎,我不修這個。」讓你做闢支佛,「哦,我不做二乘聖人。」闢支佛的位置留不住你,阿羅漢的位置留不住你,權教菩薩的位置留不住你,就直取佛果。

你想一想,一個念佛的人,是不是真求生極樂,那是一目了然吶。印光大師說,時時刻刻把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你自然會修成念佛三昧。如果你把那個「死」字給塗掉了看不見了,那你修什麼都是假的。

印光大師經常說,真學佛跟假學佛之間的區別就是一個評判標準,你為了生死而學佛是真學佛,如果不是為了生死而學佛那叫假學佛。所以他老人家一輩子就是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他閉關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大的死字,有我們這個「佛」字兩個字這麼大,張貼在正中,一抬頭就看到那個「死」字,這樣子來激勵自己。

因為隨時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所以說人隨時都可能會死,那換句話說要怎麼辦,要時時都要念佛。印光大師為什麼能夠證念佛三昧?為什麼能夠大徹大悟?為什麼會成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因為人家就是痛念無常,這樣子讓自己成就的。

為什麼我們很多的人修行不得力?因為都不怕死啊。怕死就好辦了,不怕死就難搞。為什麼不怕死呢?覺得沒事,反正死不了,至少還有十年,至少還有二十年,慢慢來。這樣子的話,這個功夫就提不上去了,毛病就在這裡。

「二、女界人正好念佛。託生人世,秉質女流,不出戶庭,執掌內政,非若男子之奔走四方,身勞神役,故正好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又,女人月經不淨,生育痛苦,多有厭惡女身,欲為男子者。而此娑婆世界有欲轉女成男,誠非易事,須經幾世修行。若肯專心念佛,則臨命終時,娑婆業卸,淨土緣深,蓮華化生,即是大丈夫之相,一生可轉男身,而且壽命無量,得與觀音、勢至把手共行。女界之人既有這個微妙法門可以滿汝願望,望大家趕緊念佛。」

第二個,就是居家的女人念佛很好。因為投胎作為女人她一般都掌握內政,就是打理家庭內部的事務,外面的事情都是丈夫在搞。男人常年在外奔波勞累,家裡面撫養小孩、打理家庭這些一般都是女人。

在民國那個時候,女人是不出門的,現在這個社會女人都出家門了,男女平權了,都是在外面奔波勞累,但是這個不妨礙女人在家裡好好念佛。為什麼?因為經常有佛在念著,心裡的掛礙就少了很多。其實很多人都是憋出來的病,都是窩囊出來的病。有些話不能去講,但是在家裡又很無聊,無聊就容易出事,有什麼事憋得很緊容易生病。如果有一句佛號念起來就不會感到無聊了,心裏面很痛快,不壓抑不憋屈,是不是?有一句佛號能夠生起來,生生不息,就不容易生病。

再加上女人跟男人的身體結構它不一樣。像我們以前沒有學醫不知道,學醫以後才發現做個女人真不容易啊,動不動就出毛病了,動不動又生病了,真的是很難很難。我們做男人的什麼事都沒有,啥也不想,覺得很簡單,就是這樣。

現在的很多女人都喜歡下輩子還做個女人,做個更漂亮的。在過去很多女人都說:「哎呀,下輩子再也不要做女人了,要好好的轉個男身。」那很多人都喜歡是這樣子的,如果真的想轉女成男,老法師說,最容易的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是純一色的男性,而且還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身體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是法性身,永遠不會生病,也沒有衰老,也沒有其他什麼,這個是非常的微妙。

老法師說,既然生為女身,又厭惡這個女身,想轉女成男,那怎麼辦呢?最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一輩子很容易就過去了。因為學了醫我才知道,這個人的病太多了,我們這個身體,是非常微妙,精密的跟那個儀器一樣,動不動哪裡它就跟你掉鏈子,動不動就出毛病。

尤其是我們生老病死當中,對於病苦、對於衰老這些東西,對一個男性來說,壓迫力沒有那麼大。對女性來說的話,這個摧殘就非常的強。為什麼?因為社會角色、社會定位不一樣。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郎才女貌,女人就要漂亮,要長得好看要年輕,她的德行有時候差一點還可以包容,但是長得很難看,人家是不包容的。

男人要有才華,是不是長得玉樹臨風無所謂,只要你有錢。錢很多,這個相貌好不好、風度行不行都可以包容的。如果是說相貌一般,男人的相貌一般,女人的相貌一般,那就要講德行了,是不是?女人要賢淑,男人要有志氣,要有本領。但是如果女的特別漂亮,男的特別有錢,那這個就不管了。女人不講道理也沒事,只要她長得好看,顏值第一。男的長得再醜都無所謂,再沒有德行也沒事,只要他有錢,都是可以的。這是社會上的一種通病。

但是作為我們來說的話,還是要好好地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只有這樣子,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貌,才會真正的圓滿,才會不用受到這個角色給我們帶來的拖累,還有這個身體對我們的逼迫。而且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話,就是跟觀世音、大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在一起。有了這個微妙的法門,可以滿所有的女眾這樣的一個心願,希望大家趕緊念佛。這是圓瑛老法師講的。

因為他這個書是在民國的時候寫出來的。在民國那個時候,男女的區別是很大的,社會上重男輕女的風氣還是很重的。男女真正體現平等的時候,真的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後,才真正地落實下來。

以前在毛主席那個年代,雖然提倡男女平權,但是由於幾千年的習慣,大家嘴巴這麼說,其實是平不了權的。因為我都看得很清楚,像我爸爸跟我媽媽,那我爸爸肯定是只老虎,不用說的,是不是?我媽是個貓咪,是這樣子。男人都是很威風的,動不動就吼的,因為這是幾千年的傳統下來了,你幾十年之中想把幾千年的這個習慣一下改掉,是改不掉的,沒有辦法的。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以後,你看到了2000年以後,這樣才是真正的平權,現在是真正平權了。

在那個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都不明顯的,還是很不明顯的,那個時候作為女性是過得很憋屈很憋屈的。在封建社會,長壽的女人很少很少,除非是誥命夫人這一類的,她們那個命活得長一點,一般的都是很年輕,四十幾歲、五十幾歲、六十幾歲就去了。為什麼?都是心裡難受,說白了活活氣死的,活活被憋死的。有話不能說,一說就挨打挨罵,什麼事不能說,你沒有表達你意願的這種機會。那你想想,人受了氣,那肯定是要發洩一下,有些是要找人說一下,或找一個出處、一個排遣的方式。

在那個社會背景當中,女人是沒有任何自由的,一開始出生就要受苦,要裹小腳。你看現在在廣東那邊還看得到那個小腳,真難看,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喜歡,是不是?那真是難看得很,裹得跟粽子一樣的,腳跟整個都陷下去,看得都嚇死人,很可怕很可怕。

94年、95年的時候,我們到廣東那邊去,在揭陽那邊,有一些老人在看報紙,因為天熱,把那個小腳露出來,我們從那裡過的時候看了一眼,把大家嚇的,都很害怕,說以前的人真變態,裹什麼腳,多嚇人啊。一個正常的腳,放在那裡就很自然,是不是?就是這樣。

你想一想,女人吃了多少苦,從小到大,從生至死,沒有一點點的自由,基本上是沒有自由的。所以人家說那個時代,男人就像一棵樹,女人就像一根藤,這根藤就纏在那個樹上,如果這棵樹倒了,藤也就跟著倒下來了。現在是什麼?男人是一棵樹,女人也是一棵樹,那這樣子就比較自由了。但是不管是男眾也好女眾也好,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是不自由的,所謂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所謂的自在都是相對的自在。

三界之內無一可樂,還是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樣子才會得到真正的圓滿,真正的自在。所以說家庭主婦也是正好念佛,用現在的話來說,你可以保一家平安,孩子在外面讀書,你給他念念佛,那孩子也好,自己也好,家庭氛圍也會非常地和諧。

這節課講到這裡。大家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十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娑訶!(三稱)

相關焦點

  • 《勸修念佛法門》第四十五講(02):自力+他力=雙重保險
    講 題:《勸修念佛法門》第四十五講主 講:上修下正法師地 點:江西崇仁縣地藏寺時 間:2019年他下面又說:「念佛法門雖可橫超三界,速了生死,而於臨命終時是一最大關頭。果然平日信願深切,淨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亂,或得事一心不亂,自可預知時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緣不能為礙,則其往生也,如入禪定,一彈指頃,託質寶蓮,業卸塵勞,神棲安養,圓證三不退也。」他這一段當中老法師又提醒我們,他說念佛法門雖然橫超三界,速出生死,非常的不可思議,這個是大家都能夠相信。但是我們臨終的時候,生死關頭,是非常的難以把握。
  • 《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四講(01):有子無子,正好念佛
    講 題:《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四講主 講:上修下正法師地 點:江西崇仁縣地藏寺時 間:2019年好,大家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諸佛正法菩薩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好,大家請放掌。
  • 《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二講(02):一直念下去,就能增福報
    講 題:《勸修念佛法門》第五十二講主 講:上修下正法師地 點:江西崇仁縣地藏寺時 間:2019年好,大家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諸佛正法菩薩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好,大家請放掌。但是這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 圓瑛大師《勸修念佛法門》第九:念佛具足三學
    觀行成就,即得往生彼國。  三、觀像念佛。即靜坐觀佛形像。先觀彌陀眉間白毫相光。毫相觀成,漸次觀佛面部,以及全身。觀像功成,即能隨身所向,皆得見佛,相好莊嚴。  四、持名念佛。即《佛說阿彌陀經》所示執持名號之法。不假參究,不必觀想,不勞觀像,但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或加「南無」(譯「皈依」)二字,更可表示皈敬之意。念佛之法,貴在一心。口念心念,心口如一。
  • 彌陀贊——念佛法門
    二、歷代祖師與念佛法門。三、如何實修念佛法門。佛法浩瀚,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甚至無量法門。由於法門太豐富了,一般人不易掌握了解。末世時期,諸多障難,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也。可是如果依靠阿彌陀佛信願行具足的救度,那就非常安樂。所以「易行道」是安樂的、安易的法門。
  •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至簡至捷,圓頓了義
    念佛法門是了義中第一了義,是圓頓中至極圓頓。它一法具足一切法,通途八萬四千法門都能夠含攝。它還圓超一切法門,是捷徑裡面的捷徑,是徑中徑又徑。「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淨土資糧信願行》念佛法門,至簡至捷,圓頓了義念佛法門的方法極為簡單,而義理境界又非常圓頓了義。它的簡單就在於只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這六個字誰都可以念。但要把這六個字無盡的寶藏開發出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要看我們對六字洪名的信心。
  • 一切法門都具有實相念佛的功德
    ▲廣義的念佛法門,涵蓋了一切善法功德在龍樹菩薩所造的《十住毗婆沙論》中,曾著重提及過念佛法門的高深和殊勝。的確,念佛法門可以成就往生淨土的大功德,說這一法門高深莫名、殊勝了義也是不過分的。念佛法門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其中實相念佛則屬於能夠契證真諦的念佛法門,與之相對應的是稱名念佛的法門。稱名念佛,是廣大佛子勤修善道的修行方法,也得到過祖師大德的方便讚嘆,但身為佛子,還是應該對實相念佛法門,有一定的聞思與見解,因為大乘佛子都曾發過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宏願,了解實相念佛的意義和功德,對於精進修行有非常大的加持力。
  • 念佛法門的四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念佛而入實相
    如今在中國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最多,其實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繫念思維念佛、因地無相念佛、體究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等,所以念佛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但是現在很多法師將佛法簡單化了,只說持名念佛而不說其他。
  • 中道在哪裡 | 隆波帕默
    我們要訓練自心走上中道。走上中道是指——心不迷失於外,同時心是安住的,但沒有強迫自己安住。這就是以前上座部法師們講的——心成為知者!以前去到哪個寺廟都講到心成為知者,這個寺廟是,那個寺廟也是,現在這個詞已經完全消失,教的都是訓練禪定、追求禪相,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真正具有意義的是——心成為知者、覺者、喜悅者。
  • 念佛,是跟阿彌陀佛最親的法門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多門」是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有好多,總共四十八願,但卻偏標念佛最為親「偏」也就是剛剛所講的「唯標」的「唯」,只有標舉、高高的舉出念佛是跟阿彌陀佛最親的。我們能夠念阿彌陀佛,佛也念我們;我們依靠佛,佛自然就會讓我們依靠。
  • 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什麼關係?
    這首回向偈,相信是所有修學念佛法門,而且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內心中最普遍的願望;因為念佛的菩薩,在累積功德、福德之後,就會藉由這首回向偈,希望回向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同時也希望回向能夠證悟無生。因此由這首回向偈來看,我們可以相信,所有求生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希望不僅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並且也都希望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
  • 《淨土聖道》序:破淨土真宗本願念佛法門
    二者,日本之本願念佛法門,傳來臺灣已久,多有道場信受弘揚之者;然而本願念佛法門之見解,始從創宗之法然「上人」(源空)時起,便已處處曲解淨土三經,使令淨土三經所說之淨土易行道,被廣泛扭曲;由於廣被扭曲故,便將使得信受其說之淨土行者,下墮成為下品生人;或者成為懈怠之淨土行者,難與淨土門中本有之聖道門相應。
  • 淨土宗為什麼只教人念佛
    念佛是最後的結論,要達到這個結論,前面有很多的過程。比如說教人念佛,首先要教人信因果,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存在,相信極樂淨土的存在,甚至要講無常觀,也要講定善散善、三福回向等等。但是最後的結論是要歸在「一向專念」。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一切定善法門,一切散善法門,乃至一代佛教,到最後歸宗結頂之處,就是說,只論念佛,這是一個結論。
  • 講記|《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四講:識得路頭 生死齊休 念佛圓通 稱名自歸 即入必定
    佛陀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他是在路的盡頭講的,他是過來人,一悟成正覺,到了山頂一看周圍有很多條路可以從山腳上山。山頂比喻佛果,山腳比喻眾生,路比喻法門。每個法都是門,都可以登上正覺之山。我們有沒有看清要走哪一個門,或者說得沒得一個下腳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是選擇一個法,而是選擇很多法,別人說《地藏經》好,念個三五天,別人說《金剛經》好,又念個三五天,別人說《大悲咒》好,又念個三五天。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3講(上)
    阿彌陀聖眾來迎圖 | 13世紀(2)菩薩眾上節課我們把與會大眾裡的聲聞眾講完了,今天講菩薩眾。如果是我們自己的蓮友,或者身邊熟悉的人,大家一起出去,手裡拿著計數器念佛,可能還沒有這麼深的感觸。但是,不認識的念佛人,偶然遇見了,就感覺「相逢何必曾相識」。因為這個老人看上去不是特別有文化,而且灰頭土臉的,如果沒有念佛法門,如果念佛法門不是這樣方便,這類眾生跟佛法基本上不會產生任何緣分。所以,念佛確實很方便。
  • 「一切不如念佛」的二十九條理由!見聞者福慧雙增!
    為什麼講「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呢?就往生極樂世界來說,沒有任何行法能超過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行,所以說「稱名一行,總超萬行」。第一,「念佛大利無上」。念佛得成佛大利,其他修行得小利。念佛功德無上,餘行功德有上,所以稱名超過餘行。
  • 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
    往往父母學佛都會教導孩子,阿公阿嬤學佛教導她的孫子念佛,可是孩子孫子長大後有自己的思想、朋友、環境,就遠離了學佛的因緣,記載下來也可以再挽回他。 剛剛講晨坐念佛,早上起來就念佛,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等到上班了,走路也是一步一字,步步聲聲,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騎機車也是一樣;坐在車上也是一樣,都不離開念佛。
  • 初學佛者的困惑:八萬四千種法門,哪一個法門最好呢?
    凡是學佛的人幾乎都會選擇修行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最好?人都有向善、向好的一面,都想找一個最好的法門。一般人可能沒有理性選擇的眼光,只是自認為哪個法門最好,就學哪個法門。讀書人大都認為禪宗最好,喜歡神通感應的就認為密宗好,念佛的人則覺得念佛好。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很多人都講,末法時代,就該修習淨土宗,因為適合不同根器的人來修,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將來就能夠得佛接引,做起來沒有困難,人人都會,人人都修得。但卻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題:為什麼別人念佛靈,得佛護佑,還有感應,我念佛怎麼就沒用?
  • 《釋迦牟尼佛傳》中,佛陀講的話對修行者來說很有幫助,值得一看
    《釋迦牟尼佛傳》中,佛陀講的話對修行者來說很有幫助,值得一看。《釋迦牟尼佛傳》是根據經典記載,拍攝而成的一部電影,該劇講述了悉達多太子從降生到出家以及成佛,再到四處教化,知道最後示現涅槃的整個過程。劇中出家後的悉達多太子由呂良偉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