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中享有「立體國畫」和「軟體浮雕」美譽的長治堆錦更是引人注目。近年來,長治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通過技藝的創新,材料的革新,逐漸讓堆錦「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這門傳統手工絕藝迎來了新的春天。
「現在看到的這個堆錦,是經過技藝創新的,它採用是硬質的胎形,有效解決了保存問題……」走進長治堆錦博物館,長治工藝美術大師、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閆向軍正在給前來取經的學生們,講述堆錦在手工技藝上的創新。
步入館內,一幅幅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堆錦作品,以其渾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藝術創作手法,刻畫出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堆錦形象,讓人嘖嘖稱讚。
「第一次見到它,就被它精細的做工驚豔到了。」長治學院美術系學生路遙說,除了做工,更讓她震撼的是絲綢做的圖案。
長治堆錦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後來,由於其傳統的老工藝,老式製作方法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堆錦工藝遇到發展瓶頸。
傳統的堆錦製作,需要製作人有良好的美術基礎,並有多年堆制經驗,一系列特殊而繁瑣的製作工藝,讓堆錦的製作難度大大提高。2000年,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首次對堆錦材料進行了革新,用軟胎型取代了棉花作為填充物,除此之外,還對工藝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在絲綢織物的防風化、防脫落處理,以及擴大新工藝應用範圍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創新。
「原來的老工藝必須由畫家來完成,而且製作工藝、防腐價格都比較高,只能停留在很高的一個消費階層空間。」談起之前的創新曆程閆向軍說,對堆錦有興趣的普通人消費不起,一般人也製作不了。如何讓長治堆錦真正地服務於大眾,就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
怎樣讓長治堆錦走出去?如何讓古老與現代相結合?如何讓堆錦從「掛」在牆上變為「穿」在身上?一系列問題常常讓閆向軍陷入思索。
為了讓堆錦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近年來,長治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不斷面向社會免費招收學徒,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學習和傳承堆錦的行列中。2019年,在全市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首次將堆錦列為比賽項目,這讓長治堆錦技藝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普及和推廣。
為了讓堆錦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閆向軍把重心放到了非遺的傳承和推廣上,開始面向社會免費招收學徒。與此同時,閆向軍積極聯繫,四處奔走,與多所專業藝術院校合作,開設實訓、實習、體驗等課程。201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研究生成功將堆錦元素融入現代服裝,在服裝界、藝術界引起不小轟動,也為堆錦發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們要設計一些體驗包,一些文旅的產品,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堆錦,把堆錦和生活相結合,讓堆錦不但要掛在牆上,更要穿在身上,還要作為一個裝飾,背在肩上,讓它這個跟大家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在談及今後發展,閆向軍信心百倍地說。
多年來,長治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讓古老的堆錦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也讓長治堆錦成為展示長治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
來源丨潞州融媒
記者丨孫鳴
編輯丨秦天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