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徵程】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堅持「兩型三化」方向,在萬億級千億級支柱產業框架下,加強產業規劃布局引導,堅持走「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土地節約、綠色發展」新路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優勢產業,加快建設「數字雲南」,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綠色安全、動態迭代的現代產業體系。
壯大支柱產業。豐富延伸八大重點產業內涵外延,打造先進位造、旅遊文化、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物流、生命健康等萬億級產業和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等千億級產業。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深入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推動綠色製造強省建設,建設世界一流「中國鋁谷」,打造綠色矽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壯大高端鈦合金、鋁合金、稀貴金屬等一批戰略性新材料。大力發展跨境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健康與醫療、養老、文化、旅遊、網際網路、體育、金融等深度融合。探索建設仿製藥研發生產國際合作基地。鞏固提升菸草產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諮詢中介、會展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物業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發展高品質的康養產業、戶外運動和休閒產業。實施產業發展「雙百」工程,積極引入大企業、大項目、大產業和企業總部,做大做強一批產業鏈關聯度大、創新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培育一批產業鏈重要節點「專精特新」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引導作用,著力穩鏈延鏈強鏈,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完善配套支撐產業,加快發展鋁、矽、鈦、銅等深加工、稀貴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磷化工、先進裝備製造、軍工特種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持續開展質量強省建設,強化全產業鏈質量管理,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促進品牌建設、標準提升、質量升級。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我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大健康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要倍加珍惜,集中資源持之以恆培育。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持續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及區域性國際能源樞紐。推進石化產業「穩油強化」,力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落地。深入推進煤炭行業整治。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大力推進「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建設,實施「一二三行動」,培育一縣一業,抓住種子端、電商端,推廣設施化、有機化、數位化,促進農業業態全面升級,促進糧食、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咖啡、中藥材、生豬、肉牛等優勢特色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高標準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範園。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方向,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提升品質」旅遊革命「三部曲」,推動旅遊業全面轉型升級,拓展「一部手機遊雲南」平臺功能,推進大滇西旅遊環線、瀾滄江沿岸休閒旅遊示範區、昆玉紅旅遊文化帶建設,建設半山酒店,建設國際康養旅遊示範區,使雲南成為人們嚮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方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人工智慧、先進通信網絡、衛星應用、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形成一批推動全省產業結構主動調整和引領調整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打造一批「獨角獸」企業。培育信創產業、數字產業等核心產業,促進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位技術同各產業深度融合,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我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制定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大力建設「數字雲南」。全面加速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推進資源數位化、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走「以應用引企業、市場換產業」的路子,吸引一流企業到雲南推廣應用數位化的新技術、新業態,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全面數位化。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重點,加快產業網際網路建設,加快農業數位化轉型,促進服務業數位化發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同重點產業發展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融合應用。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建設智慧城市,拓展數位化公共服務,提升政務服務、智慧教育、遠程醫療、環境保護、社會治理、執法司法、邊境管控、應急救援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大數據中心。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與標準規範,加強數據共享和安全保護,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建立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市場化配置體系,推動政府數據、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共享。
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