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守住一方淨水 做好山水文章

2020-12-23 吾谷網

密云:守住一方淨水 做好山水文章

中國農業信息網2020-12-21 10:46:12

閱讀(578)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生態涵養區,密雲區立足「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定位,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保育生態涵養、發展生態經...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生態涵養區,密雲區立足「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定位,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保育生態涵養、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惠民,打造使人民有獲得感的「金山銀山」,先後獲得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從2008年的106.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40.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同樣增長近三倍,從23605元增長至68323元。

  肩負保水、護山、興城的時代責任

  1958年,為消除潮白河水患、解決京津冀地區水荒,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會戰燕山腳下修建密雲水庫,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壯舉。1960年密雲水庫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功能。

  今年8月30日,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肯定他們為修建水庫、保護水庫所作的貢獻,並對他們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在密雲區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建設者,沒想到總書記還惦念著我們。密雲水庫建成讓下遊那麼多人受益,我們當年再辛苦也值了。」曾是當年穆桂英連副連長的齊鳳英回憶說。「我們是第一批建設者,當年人推、肩扛的幹勁兒,確實非常感人!」密雲水庫建設者羅連恆說,「前人修好密雲水庫,後人應該保護、維護好。我們絕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一定要守護好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是首都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接受南水北調進京的匯水。為了更好保護一庫淨水,密雲區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五保水」要求,專門成立了密雲區保水委員會,全面加強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作。先後在庫區開展了庫中島清理、庫區退耕禁種、庫濱帶綠化、水庫圍網和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上遊規模養殖和水產養殖清退、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礦山關閉等工作,保證了清水下山、淨水入庫。

  2018年,密雲成立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範圍內集中行使區級生態環境局、城管執法局、農業農村局3個部門131項行政處罰權,變「九龍治水」為「一龍護水」。今年下半年,又持續開展密雲水庫安全整治「百日行動」,重點聚焦汙水亂排、垃圾亂倒、養殖放牧、非法捕撈等十大問題,全面履行保水首要政治責任,進一步加強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作。如今,密雲區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性綜合執法,形成了全域保水新格局。

  「總書記的回信字裡行間飽含著對水庫建設者、守護者的親切關懷,充分肯定了60年來我們為保護密雲水庫、為首都生態環境建設作出的貢獻,全區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滿懷激動,堅定地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守護好密雲水庫,堅決守護好綠水青山,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好山水文章 密雲人吃上「生態飯」

  密雲區森林面積達14.6萬公頃,蓄積達2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16%,林木綠化率達75.3%。全區共有各類野生動物439種,鳥類378種,其中,密雲水庫常見的候鳥增加到了100多種,有野生植物1000多種,野生白天鵝、野生娃娃魚、慄斑腹鵐和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種也選擇在密雲定居……

  60年的保水、60年的生態保護,給密雲積蓄了豐厚的生態資源。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論指引下,密雲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新路子,更多的當地群眾依託特色農業、民俗旅遊、紅色旅遊、蜂產業、水庫魚等產業吃上了「生態飯」。

  蜜蜂被稱為高效的環境「監測家」,對生存環境頗為敏感,半個多世紀的保水養山,使密雲成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蜜庫。依託大自然的回饋,密雲區傾力打造「蜂盛蜜勻」品牌,推進蜂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發揮蜜蜂保護生態的作用,以密雲水庫周邊為重點,形成集蜜蜂種業、蜜蜂養殖、蜜蜂文化和蜜蜂旅遊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要守護綠水青山,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密雲京純養蜂合作社社長王東生說。

  「我們村現在垃圾分類做得特別好,已經成為村民們的自覺行為。」溪翁莊鎮尖巖村村民錢鳳雲,靠著民俗旅遊和特色慄子宴讓他家不僅實現了脫低摘帽,而且日子越過越紅火。「庫區周邊有很多野生板慄樹,我們做的同時,還提醒外地遊客不要破壞。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意識,共同保護好生態。」

  如今,密雲區瞄準首都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需求,構建「山區果、環湖糧、平原菜」的農業發展大格局,加強「一村一品」和糧菜果生產基地建設,優化發展「生態+精品高端農業」,促進農業產業整體提升。

  精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兩山」品牌

  時下,提到密雲,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水庫、古北水鎮、雲蒙山、司馬臺長城、黑龍潭……經過60年的保護,密雲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密雲區在探索「兩山」實踐過程中,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始終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前列。

  密雲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紅線面積居北京市首位。為不斷加強保護力度,密雲區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下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及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建設、水汙染綜合治理、土壤汙染綜合防控7個專項工作小組,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年均投入接近30億元,佔GDP比例近9%。

  密雲區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綜合運用減煤控車、治汙減排、清潔降塵、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實現細顆粒物濃度逐年下降,全區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67.8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始終保持全市最優。

  密雲區率先在全國啟動了「特定區域綜合執法」試點,建立了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平臺,完善執法機制、執法流程、文書製作等基礎性工作,開創「五保水」「六護」管護體制機制。同時,在跨界水體聯防聯控聯治、大型水源地綜合保護治理及生態補償方面創新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現如今,「蜂盛蜜勻」「極星現農業」「張裕愛斐堡」等一批知名品牌已經成為密雲「兩山」理念轉化的最具競爭力的軟實力。密雲區委副書記、區長龔宗元介紹,雖然目前還存在著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態勢壓力較大、「兩山」理念轉化落地配套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實現生態富民仍然任重道遠等問題。但是,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時給鄉親們的回信,要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囑託轉化為我們保水的首要政治責任,轉化為我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真正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相關焦點

  • 守護一池清水 做好兩篇文章
    密雲是首都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密雲水庫建成60年,滋養了幾代北京人的成長。2015年下半年開始,密雲水庫開始接受南水北調進京之水,承擔起北京市水資源的戰略儲備功能,密雲水源保護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
  • 「守住了水庫,也守住了好日子」
    (本版照片由密雲區委宣傳部提供)8月30日,在北京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並提出殷切期望。密雲人民備受鼓舞。一個月時間過去了,記者再次採訪鄉親們,他們表示,護好密雲水庫的決心更堅定了,過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
  • 強化「兩山」理念做好山水文章
    人民政協網甘肅12月13日電(記者王聰)「榆中生態創新城建設首先應創新綠色思維,綜合利用好引洮工程等水資源,持續向轄區內的宛川河注水,同時應疏浚治理現有河道,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植樹造林,做好生態文章。」
  • 賞密雲水庫美景 網紅打卡地等你來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紀念日。密雲水庫是北京人的「大水缸」,為了保護一庫淨水,水庫謝絕了遊人的參觀。但水庫周邊聚集了多處優美景區,無論是坐纜車俯瞰水庫全貌,還是在樹屋中遙望碧波如鏡的水面,都是遠觀水庫的絕佳方式。
  • 丁真的爆紅解讀: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
    因為農村的山水養成了她們勤勞簡樸,養成了她們與世無爭的豁達,養成了她們無私奉獻輔佐下一代的成長。她們是最好的媽媽,沒有之一。農村大媽在進城時完全可以將自己裝扮得更好,可她們還是選擇了這種裝扮,可能是她們覺得這樣接地氣,也無傷大雅,更知道子女們不會嫌棄她們老去的模樣。
  • 地道的密雲水庫魚來了
    9月25日凌晨,隨著第一條漁船靠岸,密雲水庫經過長達6個月的「休漁期」,迎來「開漁」時刻。為深化「漁業淨水,生物保水」理念,每年4月上旬,密雲向水庫投放大量淨水魚苗,進入9月開漁期,漁民們可以持證進行捕撈,肥美的水庫魚一直是北京市民的追捧對象。
  • 密雲二中強化責任管理,全面做好防控工作
    戰「疫」 我們不敢懈怠面對疫情,密雲二中堅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工作要求,在密雲區教委統一要求下迅速成立了應對突發事件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了《密雲二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學校正門懸掛的防疫宣傳標語學校籃球場上懸掛的防疫宣傳標語目前,密雲二中是我區唯一一所有在校生的學校。
  • 密雲小小河長探「清水河」
    密雲區青少年宮依據校外教育「三個一」優質項目建設,充分挖掘「密雲水庫」這一獨特的地域資源,策劃了「水文化之旅」特色項目,此項目被評為北京市優質項目。圍繞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開展參觀、實踐、體驗系列教育活動。
  • 密雲區石城鎮開展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慶祝活動
    8月31日上午,密雲區石城鎮「牢記囑託·接續奮鬥」慶祝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文化活動在鎮文體活動中心禮堂舉行。鎮黨政班子成員、各科室負責人、各村書記、主任及第一書記參加了慶祝活動。伴隨著記錄了旱澇永別、潮白改觀的《建設密雲水庫》宣傳片的播放,紀念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整場活動共分為回顧水庫建成史、緬懷謳歌水庫建成者、牢記囑託·接續奮鬥三個部分。
  • 做好山水文章、深耕康養產業,金海湖新區這樣做……
    12月18日,畢節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召開2020年新聞發布會,就如何做好山水文章、深耕康養產業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畢節金海湖新區宣傳統戰部副部長李昌新主持。金海湖新區城鄉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劉曉、金海湖新區文教衛旅局副局長毛素丹參加發布會並回答記者問。
  • 2020密雲生態馬拉松線上賽幸福開啟
    2020密雲生態馬拉松線上賽貼心設計了不同選項,賽事裝備包將全面升級,密雲特色產品將展示密雲的獨特魅力,而且參與線上賽,還將有機會獲得密馬參賽名額等精美大禮包。獎牌:密雲精神相擁碧空如洗的秋日,密雲水的甘甜,滋養著生命,傳承著希望。「北京城裡三杯水,兩杯來自密雲水庫」。這座被北京人親切稱為「大水缸」的水庫,蓄水半個多世紀,滋潤了幾代北京人。如今,守護好密雲水庫,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密雲,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範之區,正在擁抱時代給予的新機遇。密雲生態馬拉松線上賽,與網際網路緊密擁抱,形成疫情下全民健身新格局。
  • 趙忠祥曾在密雲水庫釣魚,用蛙泳救竿,還在央視推介過密雲
    在趙忠祥老師的職業生涯中和密雲有過數次交集,經過宜居密雲小編梳理,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趙老師和密雲的那些故事。水庫釣魚1982年,我參加央視《九州方圓》的專題欄目錄製,住在密雲水庫旁的一處招待所。據說這片樓房當年託主席下榻而建,可是毛主席沒來這住過,後就對外開放,接待遊人了。
  • 蔡奇:守護好密雲水庫一泓碧水 全力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
    本報記者 戴冰攝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範俊生)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9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就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到密雲水庫調研,並與水庫建設者、守護者代表等座談。蔡奇強調,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北京的巨大關懷,對首都廣大幹部群眾是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 高三學生試開學在即 密雲高中校這樣操作
    密雲二中:已與區衛健委等多部門建立聯防聯控體系《密雲二中日常防控方案》、《密雲二中疫情突發應急預案》、《密雲二中師生返校準入制度》、《密雲二中晨午晚檢制度》、《密雲二中校園封閉(半封閉)管理制度》、《密雲二中門禁制度》……在密雲二中,一進校門就會看到學校各種有關疫情防控的規章制度。
  • 60年密雲水庫愈加迷人!看全景,吃鮮魚,宿湖畔,密雲水庫周邊遊玩...
    密雲水庫建成已經60年,山青水秀的水庫周邊自然風光也愈加迷人,景區環繞,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水庫周邊的山巒中。1. 雲峰山雲峰山在密雲水庫的北岸,在山上可看見煙波浩渺的密雲水庫,遠處黛色群山如一幅潑墨山水。
  • 足跡丨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
    原創 密雲融媒 宜居密雲點擊「宜居密雲」獲取權威信息!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二十八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由韓金鳳、祝桂蘭為您講述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
  •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小學生書法作品展在密雲博物館展出
    2020年1月15日,密雲區博物館聯合密雲區第一小學共同舉辦的「『翰墨薪傳 立字立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小學生書法作品展」,在密雲區博物館展出。密雲一小以一心辦學,三雅三智,發展內涵作為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書法愛好。
  • 護水興城——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報導(下)
    「密雲人始終把保護生態作為頭等大事,高標準履行保水責任,實現全域保水,持續涵養生態。」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說,通過大力發展旅遊業、蜂產業等綠色產業,實現保水富民,同時,藉助懷柔科學城東擴的發展契機,規劃生命科學小鎮和生態商務區,密雲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 足跡|密雲水庫執法人的責任與擔當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二十二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邀請到陳鵬、段小龍,讓我們聽聽他們講述密雲水庫執法人的責任與擔當。陳鵬:用青春和熱血保衛首都這盆淨水在密雲水庫的執法隊伍中,有一支由退役士兵組成的輔助執法小分隊,他們在日常巡邏檢查和聯合執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青春和熱血保衛著首都這盆淨水。執法分隊隊員陳鵬就是其中一員。
  • 畢節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做好山水文章 深耕康養產業
    魅力金海湖(章國綱 攝)近年來,畢節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賦予新區「川滇黔區域中心、西南重要門戶樞紐、新興產業發展高地、山水生態花園城市、產城融合示範新區」的發展定位,整體規劃布局同城化發展。統籌「七大組團」建設,發揮「一圈引領」作用,全方位提升新區城市品牌,大力發展「康養旅遊」等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