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守住一方淨水 做好山水文章
中國農業信息網2020-12-21 10:46:12
閱讀(578)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生態涵養區,密雲區立足「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定位,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保育生態涵養、發展生態經...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生態涵養區,密雲區立足「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定位,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保育生態涵養、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惠民,打造使人民有獲得感的「金山銀山」,先後獲得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從2008年的106.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40.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同樣增長近三倍,從23605元增長至68323元。
肩負保水、護山、興城的時代責任
1958年,為消除潮白河水患、解決京津冀地區水荒,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會戰燕山腳下修建密雲水庫,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壯舉。1960年密雲水庫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功能。
今年8月30日,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肯定他們為修建水庫、保護水庫所作的貢獻,並對他們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在密雲區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建設者,沒想到總書記還惦念著我們。密雲水庫建成讓下遊那麼多人受益,我們當年再辛苦也值了。」曾是當年穆桂英連副連長的齊鳳英回憶說。「我們是第一批建設者,當年人推、肩扛的幹勁兒,確實非常感人!」密雲水庫建設者羅連恆說,「前人修好密雲水庫,後人應該保護、維護好。我們絕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一定要守護好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是首都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接受南水北調進京的匯水。為了更好保護一庫淨水,密雲區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五保水」要求,專門成立了密雲區保水委員會,全面加強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作。先後在庫區開展了庫中島清理、庫區退耕禁種、庫濱帶綠化、水庫圍網和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上遊規模養殖和水產養殖清退、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礦山關閉等工作,保證了清水下山、淨水入庫。
2018年,密雲成立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在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範圍內集中行使區級生態環境局、城管執法局、農業農村局3個部門131項行政處罰權,變「九龍治水」為「一龍護水」。今年下半年,又持續開展密雲水庫安全整治「百日行動」,重點聚焦汙水亂排、垃圾亂倒、養殖放牧、非法捕撈等十大問題,全面履行保水首要政治責任,進一步加強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作。如今,密雲區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性綜合執法,形成了全域保水新格局。
「總書記的回信字裡行間飽含著對水庫建設者、守護者的親切關懷,充分肯定了60年來我們為保護密雲水庫、為首都生態環境建設作出的貢獻,全區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滿懷激動,堅定地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守護好密雲水庫,堅決守護好綠水青山,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做好山水文章 密雲人吃上「生態飯」
密雲區森林面積達14.6萬公頃,蓄積達2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16%,林木綠化率達75.3%。全區共有各類野生動物439種,鳥類378種,其中,密雲水庫常見的候鳥增加到了100多種,有野生植物1000多種,野生白天鵝、野生娃娃魚、慄斑腹鵐和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種也選擇在密雲定居……
60年的保水、60年的生態保護,給密雲積蓄了豐厚的生態資源。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論指引下,密雲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新路子,更多的當地群眾依託特色農業、民俗旅遊、紅色旅遊、蜂產業、水庫魚等產業吃上了「生態飯」。
蜜蜂被稱為高效的環境「監測家」,對生存環境頗為敏感,半個多世紀的保水養山,使密雲成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蜜庫。依託大自然的回饋,密雲區傾力打造「蜂盛蜜勻」品牌,推進蜂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發揮蜜蜂保護生態的作用,以密雲水庫周邊為重點,形成集蜜蜂種業、蜜蜂養殖、蜜蜂文化和蜜蜂旅遊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要守護綠水青山,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密雲京純養蜂合作社社長王東生說。
「我們村現在垃圾分類做得特別好,已經成為村民們的自覺行為。」溪翁莊鎮尖巖村村民錢鳳雲,靠著民俗旅遊和特色慄子宴讓他家不僅實現了脫低摘帽,而且日子越過越紅火。「庫區周邊有很多野生板慄樹,我們做的同時,還提醒外地遊客不要破壞。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意識,共同保護好生態。」
如今,密雲區瞄準首都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需求,構建「山區果、環湖糧、平原菜」的農業發展大格局,加強「一村一品」和糧菜果生產基地建設,優化發展「生態+精品高端農業」,促進農業產業整體提升。
精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兩山」品牌
時下,提到密雲,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水庫、古北水鎮、雲蒙山、司馬臺長城、黑龍潭……經過60年的保護,密雲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密雲區在探索「兩山」實踐過程中,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始終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前列。
密雲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紅線面積居北京市首位。為不斷加強保護力度,密雲區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下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及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建設、水汙染綜合治理、土壤汙染綜合防控7個專項工作小組,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年均投入接近30億元,佔GDP比例近9%。
密雲區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綜合運用減煤控車、治汙減排、清潔降塵、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實現細顆粒物濃度逐年下降,全區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67.8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始終保持全市最優。
密雲區率先在全國啟動了「特定區域綜合執法」試點,建立了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平臺,完善執法機制、執法流程、文書製作等基礎性工作,開創「五保水」「六護」管護體制機制。同時,在跨界水體聯防聯控聯治、大型水源地綜合保護治理及生態補償方面創新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現如今,「蜂盛蜜勻」「極星現農業」「張裕愛斐堡」等一批知名品牌已經成為密雲「兩山」理念轉化的最具競爭力的軟實力。密雲區委副書記、區長龔宗元介紹,雖然目前還存在著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態勢壓力較大、「兩山」理念轉化落地配套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實現生態富民仍然任重道遠等問題。但是,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時給鄉親們的回信,要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囑託轉化為我們保水的首要政治責任,轉化為我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真正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