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子,又名寶塔菜、螺絲菜、地環兒、地蠶等。為唇形科水蘇屬宿根植物。甘露子原產亞洲東部,中國自古就有栽培,明朝《農政全書》(1628年)有關甘露子栽培和利用方法的記載。17世紀末傳入日本,1882年引入歐洲,19世紀才傳入美國。
地下肥大塊莖供食用,形狀珍奇,脆嫩無纖維,最宜作醬菜或泡菜。塊莖或全草:祛風熱,利溼,活血散瘀。用於黃疸,小便淋痛,風熱感冒,肺炎,肺癆,虛勞咳嗽,小兒疳積,瘡毒腫痛,蛇蟲咬傷。
寶塔菜適合用來醃製成鹹菜食用,脆嫩適口,是不錯的配粥小菜。現將寶塔菜的醃製方法介紹如下,供朋友們參考,希望大家都能輕鬆做出好吃的醃寶塔菜。
選料與處理:選不爛、無蟲咬的寶塔菜為佳。在醃製之前,一定要仔細清洗乾淨,並放進鹽水裡浸泡30分鐘。然後,將寶塔菜撈出,衝洗乾淨後,瀝淨水分再進行醃製。
茵陳,又名:綿茵陳、白蒿、細葉青蒿等。外觀與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黃花蒿類似。多年生植物,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茵陳蒿。生於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適應海拔120~3600米。
藥理作用
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症,其散熱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全草又可提芳香油。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B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並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菌的作用。
常見吃法,咱老百姓最常吃法就是裹上面油炸,或者做麵餅。推薦另外幾種做法:
涼拌茵陳
茵陳蒿嫩莖葉250g,白糖、麻油各適量。將茵陳去雜洗淨,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洗淨,擠幹水,切碎放盤中,加入精鹽、味精、白糖、麻油,食時拌勻即成。此菜碧綠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溼退黃、祛風明目的功效。適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疥瘡,兩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陳蒿炒肉絲
茵陳蒿嫩莖葉250g,豬肉100g,蔥花10g,薑末5g。將茵陳蒿洗淨,入沸水鍋焯片刻,撈出擠幹水分,切段 豬肉洗淨切絲 將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蔥花、薑末放入碗內,攪勻成調味汁炒勺加油燒熱,下入肉絲偏炒至發白,倒入調味汁,炒至肉絲入味,投入茵陳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醬紅透綠,嫩爽韌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胃不和,不欲飲食,小便不暢,大便溏洩等病症
茵陳窩頭
鮮茵陳100g,米麵適量。將茵陳洗淨,搗爛取汁,加清水適量調和米麵,做成窩頭,蒸熟食,或做成饅頭亦可。此法對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陳蒿荷葉粥
茵陳蒿25g,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g,白糖適量。先將茵陳蒿、荷葉洗淨煎湯,取汁去渣,加入洗淨的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綠,質濃,清香甘甜,具有健補脾胃、利膽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恢復期,對疾病的痊癒有一定的作用。
關注中國野菜野生水果種源基地公眾號,獲取更多野菜及野生水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