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接連出訪 力推阿以和解 樹立共同敵人
美國在中東下一盤什麼棋?(環球熱點)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總統川普的高級顧問、女婿庫什納先後出訪中東多國,以更好地利用以色列和阿聯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歷史性協議帶來的良好勢頭,推動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和解。蓬佩奧已於23日啟程,前往以色列、蘇丹、巴林、阿曼、阿聯、卡達。庫什納計劃前往以色列、巴林、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和摩洛哥。
美國政府兩名高官接連訪問中東,凸顯美國對中東局勢的關切。美國助推阿以和解能否如願以償?中東局勢會否因此發生改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接連動作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趁熱打鐵推動阿以和解
8月24日,到訪以色列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會談。會談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蓬佩奧表示,美國正在尋求途徑,既維持美國與阿聯之間的軍事關係,向他們提供軍事設備,同時又確保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優勢。他還表示,希望其他阿拉伯國家能夠跟隨阿聯,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以色列時報》報導稱,在以色列與阿聯達成歷史性協議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訪中東地區別有深意。蓬佩奧此行重點將落在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地區國家關係正常化以及推動重啟對伊朗制裁這兩大議題上。
8月13日,阿聯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阿聯將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阿聯由此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建交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是繼埃及、約旦後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阿聯和以色列代表團將在未來數周內籤署雙邊協議,涉及投資、旅遊、互設使館等。此外,以色列將暫停對所謂的「中東和平新計劃」中提及的區域「實施主權」,將集中精力拓展與其他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
「此次蓬佩奧、庫什納接連訪問中東,主要目的是借當前以色列與阿聯關係和解的機遇,促成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從整體中東戰略層面考慮,阿拉伯世界普遍對於伊朗有恐懼感和威脅感,美國希望進一步拉近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孤立伊朗。
「海合會成員國對與以色列和解的態度十分微妙,此次蓬佩奧和庫什納出訪的幾個中東國家,是美國有選擇地特意安排。」王晉分析,阿曼剛剛繼位的新蘇丹更加開明和世俗,願意與以色列實現和解,以促成本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巴林期望能夠與以色列實現和解,直接對抗近在咫尺的伊朗威脅。
據外媒報導,美國和以色列官員暗示,更多的阿拉伯國家將跟隨阿聯與以色列建交。巴林、蘇丹、阿曼等國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效仿阿聯。
以伊朗為藉口鞏固聯盟
路透社報導稱,據相關消息人士透露,蓬佩奧此行的議程還包伊朗在該地區構成的安全性問題。據外媒分析,聯合阿拉伯國家重啟對伊朗制裁是蓬佩奧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8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提交的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草案以2票同意、2票反對、11票棄權的尷尬投票結果未獲通過,美國借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繼續實施武器禁運的企圖受挫。蓬佩奧此行有意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結盟來對抗共同的對手伊朗,繼續爭取恢復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問題為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發展關係提供一個合理的藉口,阿拉伯國家願意與以色列和解,本質上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美國與以色列長期對阿拉伯國家進行分化瓦解,阿拉伯世界已完全碎片化,通過阿拉伯世界團結來共同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已不太可能。在這一形勢下,不同立場的國家更加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決策,不再願意為巴勒斯坦問題背負太重包袱,影響自身利益。尤其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阿拉伯國家在經濟社會等方面面臨更多困難,更願意藉此機會與以色列改善關係,獲得更多援助等實實在在的好處。
泰國《曼谷郵報》報導稱,杜拜是伊朗離岸業務的中心,超過8000家伊朗公司在阿聯運營,多年來伊朗與阿聯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合作。以色列和阿聯達成協議,令伊朗陷入尷尬境地,伊朗很難放棄與阿聯的經濟聯繫,但鑑於伊朗與以色列的特殊關係,這份協議給伊朗造成很大衝擊。
「不過,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會抱團對付伊朗。」李偉建分析,許多阿拉伯國家都與伊朗有經貿、情報等多方面往來,如阿聯、卡達、阿曼等國與伊朗交往較為密切。與制裁伊朗相比,部分阿拉伯國家更願意做沙特和伊朗關係的中間人。歸根結底,伊朗問題是美伊關係的問題,而非阿拉伯國家與伊朗關係的問題。
局勢走向符合美期待
「從中東地區目前形勢來看,與以色列改善關係成為一種趨勢。」李偉建分析,一方面,美國和以色列積極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進程,營造政治氛圍;另一方面,目前,阿拉伯世界反對以色列的政治氛圍並不濃鬱,部分阿拉伯國家出於各自的利益訴求,願意與以色列改善關係。與此同時,受阿拉伯國家國內民生、民眾輿論等因素影響,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改善的步伐不會太快。部分阿拉伯國家目前仍採取觀望態度,出於各種因素的考量,更可能謹慎行事。此外,即便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並不意味著阿拉伯國家背棄巴勒斯坦立場,放棄巴勒斯坦解放事業。巴勒斯坦問題仍是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李偉建認為,長期以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大核心利益,一是保持中東地區石油資源以平穩價格輸出,二是確保以色列的安全地位。美國現任政府的戰略重點在於,組建一個以傳統阿拉伯國家盟友與以色列為核心的地區力量,使他們攜手對付伊朗,為美國利益服務。目前,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接觸已慢慢變成政治、外交上的動作,川普政府提出的「中東和平協議」正在逐步推進。但隨著美國國內政治的變化,美國中東戰略依然存在一定變數。
據法國《論壇報》報導,美國推動阿聯和以色列達成和解協議,給伊朗方面施加壓力的同時,還削弱了巴勒斯坦的立場,實際上間接強化了這些地區國家的矛盾。在中東地區,一絲一毫的變化都可能引發局勢的劇烈震蕩。美國政要近期高度密集訪問中東地區,熱衷於插手和幹涉中東事務。阿以協議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是一項外交成績,卻無助於緩解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
王晉認為,美國政府的此番活動增加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進而促成中東地區「冷戰化」,即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為一個陣營,伊朗為另一個陣營的對立局面。但從本質上看,美國此番活動是利用當前中東現實局勢,推動美國長期以來的中東計劃。
高 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