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6日電(劉淙 劉丹憶) 2021年伊始,中東地區就陷入美伊衝突與對峙的陰霾。去年差不多在此時,美軍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讓伊朗反美情緒高漲;一年過後,伊朗政府發言人宣布伊朗重啟核活動,局勢仿佛陷入輪迴。
在「老對手」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伊朗如此「出招」,背後有多重考量。專家指出,通過一系列舉動,伊朗在對美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反應,美伊雙方實際均在追加談判籌碼。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伊核問題可能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兩國關係的持續緊張,也將推高中東地區緊張態勢。
資料圖:伊朗阿拉克重水廠核反應爐。
出招?
伊朗大幅提升濃縮鈾豐度
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4日說,伊朗已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實施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的相關措施。
根據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伊朗同意停止鈾濃縮活動以換取解除經濟制裁。但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單方面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方面逐漸恢復了鈾濃縮活動,提高濃縮鈾豐度至4.5%,超出伊核協議規定的3.67%。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民用級濃縮鈾的豐度最高為20%。
伊朗此次宣布重啟核活動,並非事出突然,而是早有預告。
資料圖:伊朗進行防空演習,發射Sayad型防空飛彈。
2020年11月底,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伊朗與美國、以色列等國緊張關係加劇。伊朗議會之後通過《反制裁戰略法》。該法規定,伊朗原子能組織「有義務出於和平目的,每年至少生產和儲存120公斤豐度為20%的濃縮鈾」。
但伊朗這一舉動,並不僅是為核科學家「復仇」。
施壓!
伊朗一石二鳥,劍指美國
拜登曾表示,如果伊朗能重新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將「重回該協議」。距離拜登就職美國總統還有兩周時間,伊朗率先「出擊」,對美國展示強硬立場。
「伊朗此舉要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指出。伊朗一方面是對川普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回應。二是向拜登新政府傳遞一個明確信息,即在重返伊核協議談判的過程中,美國並未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伊朗也在加重手中的籌碼。
資料圖: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表示,在拜登上臺之前,伊朗宣布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無疑是要提醒拜登,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那麼伊朗核問題就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
他分析稱,如果不儘快啟動談判,為伊核問題降溫,伊朗就會朝著提高鈾豐度、發展核武器方向更走近一步,地區局勢將會更緊張。
轉圜?
美國能否解除對伊制裁成關鍵
然而,在美伊關係持續緊張的現狀下,也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
就在宣布將濃縮鈾的豐度提升至20%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表示,如果美國取消制裁,伊朗的措施也「完全可逆」。
資料圖:伊朗外長扎裡夫。
伊朗對美國的隔空喊話,是在釋放何種信號?
「伊朗的意思是,如果美國解除對自己的制裁,那伊朗明天就可以重返伊核協議」,李國富分析道,但實際上美國解除對伊制裁這件事「是一個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因為「美國不可能取消對伊朗的全部制裁」。
他提到,在2015年達成伊核協議時,美國取消的是對伊朗有關核問題的制裁。但在其他方面的制裁仍有所保留。如今,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金融、運輸以及伊朗高官等方面都有制裁措施,那伊朗所希望的取消制裁,到底是哪些制裁呢?
李國富強調,如果雙方都抱有誠意的話,那麼其實可以進行談判。但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真正要談起來的話,可能還需要對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達成一個協議,且需要一個比較正式的書面形式。
而有關美國解除對伊制裁一事,殷罡則指出,在談判期間,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應該有所減緩,否則談判不會成功。放鬆制裁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允許伊朗出口石油。
難談!
伊核協議將何去何從?
除了美國與伊朗如何直接進行談判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態度。
對於伊朗將濃縮鈾提煉純度提升到20%的舉動,歐盟警告,這是「嚴重背離」伊核協議下所做的承諾。
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李國富分析稱,在川普政府時期,歐盟國家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維護伊核協議,想辦法把它保住。但隨著拜登即將上臺,歐盟國家的態度開始有了變化。它們希望拜登不要輕易向伊朗妥協,直接重返協議,而是要利用此前川普採取的制裁措施,作為籌碼。
但是曾受益於伊核協議的歐盟,還是樂見該協議再次有效實行。
「伊核協議籤署之後,歐洲同伊朗的貿易恢復,各方都很高興,籤了很多大單」,殷罡稱,因此「歐盟今後對伊朗的政策會趨同於拜登政府的政策,因為他們不願意撕毀伊核協議」。在川普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後,歐盟也在經濟上受到損失,所以歐洲還是願意「回到以往的歲月,和拜登站在一起」。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始終持反對態度。
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伊朗提升濃縮鈾豐度,旨在發展核武器,以色列永遠不會允許。
此前,以色列一直不贊成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內塔尼亞胡及其顧問曾多次表示,美國重返該協議對中東來說,將是「可怕和危險」的。
如果拜登上臺後想要重返伊核協議,可能需要安撫好這個盟友的心情。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5月14日,美國駐耶路撒冷使館舉行開館儀式。
而就2021年整個中東地區局勢而言,李國富也表示,目前中東局勢緊張主要是因為美伊關係緊張。雖然美伊關係不會突然一下子好轉,但是拜登主動示好,且美伊如果接觸談判的話,未來相較於此前高度緊張的局勢,會有相當程度的緩和。
回顧
伊核協議大事記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
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
2018年8月和11月——美國恢復制裁伊朗以及跟伊朗有關的公司,打擊對伊朗發展至關重要的石油業和中央銀行。
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包括提高濃縮鈾豐度至4.5%,這高於伊核協議規定的3.67%,但承諾所採取措施「可逆」。
2020年9月——美國單方面宣布恢復聯合國所有對伊制裁,並承諾將懲罰違反者。聯合國安理會幾乎全面拒絕接受此舉的法律論據。
2020年11月——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伊朗誓言要對幕後黑手進行報復。
2021年1月——伊朗宣布將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