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美國真是「步步驚心」
跟中國的貿易談判「啞火」不說
在中東
還「宣稱」要派出12萬人的軍力
打一場一觸即發的大仗
針對的是誰?
伊朗!伊朗!伊朗!
在此微妙關口
為何這倆國家「槓」起來了?
這場複雜得好想省略1萬字的
這場世界級的對峙
這幾天
你一定在各種新聞裡
被連篇累牘地
「轟炸」
你的表情是不是這樣?
美國與伊朗究竟
什麼仇什麼怨?
最近的對峙
為何引發了全球矚目?
對中美貿易戰有何影響?
咱中國又是什麼態度?
今天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就試著
用通俗的語言
給你講講這裡面的
N個玄機——
伊朗核協議:美伊這場互撕的「導火線」
5月以來
中東的局勢
格外不太平
美國各種調兵遣將
看樣子要「搞大事情」
看看這陣仗:
美國「林肯」號航母戰鬥群
和一支轟炸機特遣隊
被部署到波斯灣附近;
美國空軍B-52轟炸機
被派遣到位;
F-35戰鬥機聯隊
首次在中東部署;
一批「愛國者」飛彈
也加入了上述力量;
另據外媒13日披露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還宣稱
五角大樓可能向中東派駐
12萬人的部隊
這兵力是啥概念?
2003年
美國攻打伊拉克時
派遣的士兵也就這麼多了
雖然川普隨後澄清
「派軍12萬」是假新聞
但兵不厭詐
這「大軍壓頂」的震懾力
已經做得足足的
而這些都指向一個國家——
伊朗
伊朗怎麼「惹」美國了?
這次的導火線是
伊朗核協議
說起這份協議的前世今生
真是令人頭禿
真是波譎雲詭:
簡單說,2005年起
伊朗因開展核計劃而被制裁
為了「和平解決」此事
聯合國「五常」中美俄英法
加上德國一共六方
經過與伊朗的多輪磋商
最終於2015年7月
達成了一份全面協議:
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
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
允許更多核查
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朗新制裁
並鬆綁部分現有制裁
「精髓」嘛,翻譯一下
是兩句話:
我不研發核武器了
你也別制裁我
因為5%以下豐度的鈾濃縮
也只能用於和平目的了
比如發發電
大家相安無事
還可以愉快地玩耍
這麼「軟著陸」的解決方案
也被視作歐巴馬時期
最大的外交成果之一
看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
和伊朗總統魯哈尼
笑得那麼燦爛
應該是都覺得
自己得到了滿意的結果吧
但,人算不算天算
川普「橫空出世」
這一4年前
被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協議
2018年5月
被川普單邊宣布「退群」了!
理由是「這是個壞協議」
讓伊朗付出得太少
而得到的太多
對美國則是一筆「吃虧」買賣
如果伊朗有內心戲
估計也是
一萬頭神獸在奔騰
「我違約了嗎?沒啊!」
負責監督核協議履行情況的
國際原子能機構
12次報告確認
伊朗履行了協議內容
但抵不過「有權任性」
美國不僅單邊退出了此協議
還宣布將尋求對伊朗
採取「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
(圖:2018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在行政令上簽名,表示退出伊朗核協議。)
(圖:腦補的伊朗「內心戲」。)
面對這一畫風突變
伊朗一開始的應對
還算克制
雖然也表態說
一旦美國「退群」
將會「前所未有」地感到後悔
但仍「留下話口」
表示暫時將繼續留在協議之中
一年多來
幾方各種拉鋸
美國的制裁嘛
卻是不降反升、日漸加碼:
去年8月
美國恢復對伊朗汽車行業、
黃金及貨幣交易等單邊制裁;
去年11月
進一步恢復對伊朗能源、
金融等領域單邊制裁;
最近幾個月
「長臂管轄」也加入豪華制裁套餐:
美國不僅要求別國
完全停止自伊朗進口石油
甚至威脅對「不聽招呼」的
國家公司實施單邊制裁
對伊朗而言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伊朗決定「反擊」:
多出來的重水,自己留著!
多出來的濃縮鈾,也不賣了!
如果60天內
其他協議方無法保證
伊朗在協議裡的利益
就重啟高豐度濃縮鈾活動
這暗示著
要真向尋求核武器上「邁步子」了
美國「極限施壓」
伊朗「絕地反擊」
這就是為什麼兩國最近較上了勁
美國排兵布陣
堅稱為了「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伊朗尋求突圍
揚言封鎖荷姆茲海峽
中東的石油「通通別賣了」
美國把伊朗的革命衛隊
列為恐怖組織
伊朗「以牙還牙」
也將美軍中央司令部
列上了恐怖組織的名單
……
雙方場上唇槍舌劍
場下刀光劍影
上演了一場
「世界級的絞殺與反絞殺」
美國「槓」伊朗:醉翁之意哪在酒?
川普為什麼
看伊朗那麼「不順眼」?
一紙核協議只是表象
美國不在意它遵守與否
而在於——
一旦伊朗發展強盛
不符合美國的中東利益
4年前,在中東
IS勢大,沙特、土耳其「不聽招呼」
美國便籤署伊朗核協議
放伊朗出來「制衡」
如今,局勢變換:
敘利亞戰爭進入尾聲
中東的局面要「重新洗牌」
遜尼派勢力式微
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崛起
甚至伊朗
有成為中東「頭號強國」之勢
美國怎可坐視不管?
加上川普一向有
「以色列最好的朋友」稱號
後者各種吹耳邊風
一會兒說
伊核協議「是個歷史性錯誤」
一會兒說
伊核協議「存在的漏洞直接威脅到
以色列的安全」
一會兒披露證據說
「伊朗有建造核武器的秘密計劃」
所以美國退出協議
也有為中東「盟友」——
以色列、沙特的「反撲」
掃清障礙的意味
(圖:「腦補」臺詞:「來了,老鐵!」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耐人尋味的是
美國在退出伊核協議之後
一直強調要和伊朗「重談」
新協議一定要加上
12條美國的「核心主張」:
比如,放棄核項目、撤離敘利亞
美國在敘利亞戰場上
實現不了的這些戰略目標
試圖通過
對伊朗的戰爭威脅得到
這一意欲全面圍堵
和遏制伊朗的新協議
自然遭到了拒絕
伊朗總統魯哈尼
數小時後就質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你以為你是誰,替伊朗和整個世界做主?」
美國也有
經濟利益的「小九九」:
伊朗是產油國
一旦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
油價會繼續漲
而近年來,美國產油量不僅能「自給自足」
還能把更多油氣出口
想政治經濟「雙收」
川普這小算盤打得啪啪的
但這算盤恐怕是打錯了
某種程度上
伊核協議是維護中東局勢
穩定的「保險閥」
這個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的典範
本身就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成果
如今,美國心懷鬼胎、一意孤行
「一言不合」就退出
不僅壞了規矩
破壞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傳統
也動搖了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根基
伊朗是美國的老對手
絕非等閒之輩
美國試圖「一滴油都不讓賣」
也算把伊朗逼到了牆角
魯哈尼甚至說:
「現在是伊朗的最困難時期,甚至
超過了兩伊戰爭」
兔子逼急了還咬人
更何況中東「平頭哥」?
伊朗在中東的兄弟不少
「擦槍走火」的事已在發生
伊朗還揚言
用一枚飛彈,就可以「摧毀」一支
美國海軍艦隊
如果真破釜沉舟
以色列和美國會發動
「外科式手術攻擊」
伊朗反擊,戰爭近在咫尺
沒人能預測這場對峙
何去何從
只能確定一件事:
川普慣用的「極限施壓」
一旦玩脫了
就是一場後果難以估量的冒險
伊朗外長來華,中國說了哪幾句話?
美伊「開槓」,攪動世界
更值得關注的是
這次美國
「教訓」伊朗都找不到同伴了
法德英等傳統盟友
這次各種反對
畢竟對歐洲而言
一旦真把荷姆茲海峽封了
石油「不能自足」的歐洲,得瘋!
一旦伊朗決意發展核武器
中東「人人自危」,必然帶來核擴散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美國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離這個「火藥桶」那麼近
又搬不走的歐洲,得瘋!
中東一旦爆發戰爭
別的不說,就難民危機一項
也夠歐洲喝一壺
敘利亞人口只有1800多萬
已讓歐洲朝野崩潰
人口8000多萬的伊朗
一旦生亂
它的溢出效應對世界的衝擊
不知將被放大多少倍
(圖:英法德曾試圖遊說川普堅持伊朗核協議。)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
歐洲不會跟著美國去冒險
畢竟跟著你混
惹得自己一身腥啊
伊朗也不會坐以待斃
其外長扎裡夫最新的表態是
伊朗不願生戰,但也不容挑釁
同時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斡旋
中國、俄羅斯、
土庫曼斯坦、印度、日本
都在其縱橫捭闔之列
5月17日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會見了扎裡夫
表態很明確:
中方堅決反對美國
實施單邊制裁和所謂「長臂管轄」;
中方願排除複雜因素幹擾
使伊核協議得以完整執行;
中方歡迎伊方
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
在這個關鍵時刻
伊朗外長訪華
雙方互勉互挺
中國堅定站在了規則和道義的一邊
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多邊主義
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這是中國對伊朗的堅定支持
也是中國一貫義利觀的反映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伊朗和印度的會談
也卓有成效:
雙方設計出一個特殊的金融體系
以確保石油供應計劃
美國不是不讓伊朗石油交易
用美元結算嗎?
咱「另起爐灶」!
對了,之前人民幣結算也用過
伊朗外長到訪日本
場景更耐人尋味:
安倍以一國首相的身份
親自出面會見了扎裡夫
規格很高啊
為啥?雖然日本是美國盟友
但石油全靠進口
伊朗是日本的主要石油來源之一
能源安全不是開玩笑
美國只顧自己
弄得石油要麼「斷供」要麼「漲價」
日本的損失美國賠嗎?
看明白了吧?
世界上的利益是多元的
雖然美國不需要石油
但印度需要、日本需要、歐洲需要
這會給伊朗一條突圍的生路
而當「美國優先」成了
霸凌主義的另一種說辭
人心自有公論
不論出於利還是義
川普會繼續施壓
但國際社會也會形成新的抱團
從而促成一種新的
實力平衡局面的出現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面對相似的局面
中國與伊朗
還有其他被「極限施壓」的國家
都需要更多
勇氣、定力和智慧
21世紀的世界
究竟是應該服從於國際霸凌
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是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還是唯我獨尊
充滿傲慢與偏見?
伊朗在較量當中
中國也在用行動
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