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發展的五個階段全面解讀

2020-12-22 電子發燒友

智能製造發展的五個階段全面解讀

佚名 發表於 2020-02-06 08:57:26

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從實用和廣義的角度上看,智能製造的概念可以總結為:智能製造是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技術為指導的先進位造,包括以智能化、網絡化、數位化和自動化為特徵的先進位造技術的應用,涉及製造過程中的設計、工藝、裝備(結構設計和優化、控制、軟體、集成)和管理。

與此前歷次工業革命相比,製造的核心地位仍未改變,但智能化成為製造的新特徵與內涵。

工業革命逐漸解放製造人力。製造本質上是從「原材料」到「產品」的過程,內容可以簡化為工藝設計、工藝參數、過程控制、執行四個步驟。

在歷次工業革命中,製造工業走過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工具(裝備)做的事越來越多,人逐步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創造性的工作中。

若把「製造」看作從起點到終點的出行問題,製造業歷次升級過程可以分別形象為自行車(機械化)-電動車(電氣化)-汽車(自動化)-自動駕駛(智能化),其中人更多的參與到決策過程中,對人力的要求越來越低,效率大幅提升。 

智能製造的發展是由體系建立到精確模型建立的過程,實現智能製造,首先要解決智能維護大問題,再做智能預測,最後做到無憂系統與大價值。具體來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員生產系統(TPS)。由日本提出來的,建立的5S 標準(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是七八十年代整個製造系統當中引以為核心的標準,固化在了組織和對人培訓方面。

第二階段:精益製造和6-Sigma。它的核心價值是如何以數據作為標準建立管理體系,本質是消除浪費。

在這個基礎下面包括質量管理體系、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等等。這個時候數據真正在製造使用過程中發揮作用。

第三階段:數據驅動的預測性建模分析。以數據驅動的預測性建模分析,指的是怎麼把隱性的問題顯性化,顯性化之後解決隱性的問題,避免顯性問題的發生。

第四階段,以預測為基礎的資源有效性運營決策優化。對於過去產生的關聯性都能夠建模之後,怎麼根據系統生產、環境、人員多方要素變化進行實時動態優化。

第五階段,「信息-物理」系統。它是建立在對於所有設備本身運行的環境、活動目標非常精確建模基礎上,這個時候產生知識的應用和傳承問題。 

智能製造最終要具備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的特徵,使得企業更柔性、更智能、更集成化,並且實現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目標是實現知識的獲取、規模化利用與傳承。

目前我國處於轉型的最重要時期,還沒有完全到達第三個階段。

製造範式轉型,關鍵在於數據流通與工藝建模

工業體系交替的背後是製造範式的改變。

從傳統到現代再到智能製造,研發生產流程不斷進行重構與組織重建,創新流程的邊界日漸模糊。

傳統製造下研發/製造流程是串行的,現代製造下變革為並行,在未來智能製造體系下的研發/製造流程將是一體化,所有的過程是並行、並發的,數據的高速、有序的自由流通,各個環節高度互動和協同,組織是靈活動態的組織單元,由此而獲得非常高的研發效率。

智能製造是以數據的自動流動解決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個性化定製是未來製造發展方向,產品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需求越來越複雜,以個性化定製為代表的複雜系統存在一系列問題。

比如成本如何解決,質量如何解決,交貨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企業生產的複雜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而智能製造要解決的就是在製造複雜性提高的形況下的不確定性問題。

在前三次的工業革命中,傳統的製造業主要圍繞五個核心要素(5M)進行技術升級,分別是:

(1)材料(Material)-包括功能、特性等;

(2)機器(Machine)-包括精度、自動化、和生產能力等;

(3)方法(Methods)-包括工藝、效率、和產能等;

(4)測量(Measurement)-包括6-Sigma、傳感器監測等;

(5)維護(Maintenance)-包括使用率、故障率、和運維成本等。這些改善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的經驗開展的,人是駕馭這5個要素的核心。

生產系統在技術上無論如何進步,運行邏輯始終是:發生問題->人根據經驗分析問題->人根據經驗調整5個要素->解決問題->人積累經驗。

建模是智能製造與傳統製造最大區別。智能製造系統區別於傳統製造系統的最重要的要素在於第6個M:建模(Modeling—數據和知識建模,包括監測、預測、優化和防範等),並通過這第6個M來驅動其他5個傳統要素,從而解決和避免製造系統的問題,消除系統中的不確定性。

因此,智能製造運行的邏輯是:發生問題→模型(或在人的幫助下)分析問題→模型調整5個要素→解決問題→模型積累經驗,並分析問題的根源→模型調整5個要素→避免問題,工藝模型擔任大腦的角色,成為整個製造系統的核心。

數字孿生技術的背後是數字模型

數字孿生體現的是數字模型和實體的雙向進化過程。數字孿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

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舉例來講,導航軟體中城市的實體道路和軟體中的虛擬道路就是「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體現了軟體、硬體、和物聯網回饋的機制,運行實體的數據是數字孿生的營養液輸送線,反過來,很多模擬或指令信息可以從數字孿生輸送到實體,以達到診斷或者預防的目的,是一個雙向進化的過程。 

通過產品數字孿生體的定義可以看出:

1)產品數字孿生體是產品物理實體在信息空間中集成的仿真模型,是產品物理實體的全生命周期數位化檔案,並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和全價值鏈數據的統一集成管理;

2)產品數字孿生體是通過與產品物理實體之間不斷進行數據和信息交互而完善的;

3)產品數字孿生體的最終表現形式是產品物理實體的完整和精確數位化描述;

4)產品數字孿生體可用來模擬、監控、診斷、預測和控制產品物理實體在現實物理環境中的形成過程和狀態。

在這其中,數據流通與交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為產品數字孿生體提供訪問、整合和轉換能力,其目標是貫通產品生命周期和價值鏈,實現全面追溯、雙向共享/交互信息、價值鏈協同。

數字孿生是CPS 關鍵技術。CPS 通過構築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數據交互的閉環通道,能夠實現信息虛體與物理實體之間的交互聯動。數字孿生體的出現為實現CPS 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及實施途徑。

以物理實體建模產生的靜態模型為基礎,通過實時數據採集、數據集成和監控,動態跟蹤物理實體的工作狀態和工作進展(如採集測量結果、追溯信息等),將物理空間中的物理實體在信息空間進行全要素重建,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決策、執行能力的數字孿生體。 

軟體定義製造,智能製造本質是軟體化的工業基礎

軟體是智能的核心。工業軟體建立了數字自動流動規則體系,操控著規劃、製作和運用階段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是數據流通的橋梁,是工業製造的大腦。

同時,工業軟體內部蘊含製造運行規律,並根據數據對規律建模,從而優化製造過程。可以說,軟體定義著產品整個製造流程,使得整個製造的流程更加靈活與易拓展,從研發、管理、生產、產品等各個方面賦能,重新定義製造。 

軟體定義製造。以信息物理系統為例,賽博物理系統(CPS)本質是構建一套賽博(Cyber)空間與物理(Physical)空間之間基於數據自動流動的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閉環賦能體系,解決生產製造、應用服務過程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資源優化。

這一閉環賦能體系概括為「一硬」( 感知和自動控制)、「一軟」(工業軟體)、「一網」(工業網絡)、「一平臺」(工業雲和智能服務平臺)。

其中工業軟體代表了信息物理系統的思維認識,是感知控制、信息傳輸、分析決策背後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可以說是工業軟體定義了CPS。

工業軟體是對工業各類工業生產環節規律的代碼化,支撐了絕大多數的生產製造過程。作為面向製造業的CPS,軟體就成為了實現CPS 功能的核心載體之一。

工業軟體不但可以控制產品和裝備運行,而且可以把產品和裝備運行的狀態實時展現出來,通過分析、優化,作用到產品、裝備的運行,甚至是設計環節,實現迭代優化。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瞄準智能製造 浩信昌盛智能工廠全面投產!
    當前,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背景下,智能製造推動了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也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戰場。  2019年12月30日,山東浩信昌盛汽車零部件智能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信昌盛)全面投產儀式在濰坊市昌邑舉行。作為鑄造領域的領頭企業,山東浩信再一次引領行業發展,全面布局智能製造。
  • 重慶市發展智能製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企業智能化改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建設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聚焦普及數位化裝備
  • 株洲:全面解讀五中全會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
    24日,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湖南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曹健華,來到市委黨校,作《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專題輔導。曹健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審議通過的規劃《建議》,從五個方面進行全面闡述和輔導,包括:深刻認識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意義、有利條件和重要特徵;準確把握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著力點等。專題輔導過程中,曹健華還與黨校學員、教職員工互動交流。
  • 3D列印加速了智能製造的發展
    3D列印加速了智能製造的發展 中國電氣傳動網 發表於 2020-12-14 11:26:47   2020年對中國製造業來說,將是加速轉型之年。
  • 2020年建材行業智能製造數字轉型大會在佛山召開
    本次大會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宣傳貫徹落實工信部《建材工業智能製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總結智能製造進園區(廣東站)活動,就更好地推動建材行業智能製造,實現建材行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並對行業兩化融合、智能製造成效顯著的企業、解決方案、項目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予以表彰。
  • 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
    基於東灘產業內參《智能製造產業投資趨勢及發展模式》,本文對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做一個梳理。一、數控工具機: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產業界定:數控工具機是數字控制工具機,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較好地解決了複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高效能自動化工具機。
  • 《全國軸承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 聚焦IOTE 2020 | 艾利丹尼森全面解讀智能標籤賦能數位化轉型秘
    艾利丹尼森以「智能標籤賦能數位化轉型」為主題,重點展示在不同行業的全面業務組合和數位化解決方案。通過現場模擬各大應用場景幫助企業更直觀地了解,如何藉助數位化手段和流程突破現有痛點和瓶頸,最終實現高效柔性運營和數據全可視化管理,鍛造企業持久競爭力。尚未前來參觀體驗或者意猶未盡的觀眾,歡迎今天蒞臨展臺接洽。
  • 共話智能,2021中國智能製造與人工智慧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2021中國智能製造與人工智慧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上邀請到e-works CEO 黃培博士、廣東省CIO聯盟特聘專家董輝解讀智能製造與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下午,黃培博士還帶來了「智能工廠規劃與實施」的精彩演講。他主要圍繞智能工廠的五層架構、智能工廠建設的五個維度、智能工廠推進的難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同時,他還分享了施耐德、MAZAK、康尼機電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智能工廠規劃與實施的案例。
  • 2020中國智能製造峰會暨大灣區智能製造創新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2020中國智能製造峰會 暨大灣區智能製造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市南山區威尼斯睿途酒店成功舉辦。深圳市物聯網協會秘書長曹偉主持會議,深圳市政府單位領導、行業專家及智能製造行業300多位企業家代表出席活動,共同探討企業數位化轉型方向及未來發展趨勢。
  • 江蘇「十四五」|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江蘇還有哪些可以完善
    目前智能化改造主要以大中型企業的單點的、局部的、部分環節的軟體應用及裝備升級為主,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大多未涉足,企業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建設還在推廣示範階段,未來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 「十四五」規劃: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鄢一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局規劃。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新目標、新理念、新方略,繪製了新藍圖,推動形成新格局,必將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劈波斬浪前行,為我國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發展主題是高質量發展。不但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生態、文化、國家治理體系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初探
    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刊發的《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初探》一文,分析了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宏觀需求,梳理了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闡述了二者融合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凝練我國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體系存在的問題。
  • 廖祥忠:以「三個跨越」開啟傳媒高等教育新發展階段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於高等教育而言,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將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縱觀當前的媒介環境,以5G為核心的高速移動網際網路將強力驅動傳媒業態重構,促進區塊鏈、虛擬實境、大數據、4K/8K等信息技術應用全面落地。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蓬勃發展,推動世界從互聯資訊時代進入智能資訊時代。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智能媒體與社會融為一體,成為經濟社會的作業系統和原動力。
  • 從百度雲智峰會看產業智能實踐案例,驅動智能經濟發展
    在大會上,百度智能雲全面展示了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及成功案例,比如百度智能雲聯合合作夥伴打造的海澱城市大腦,構建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礎設施;與貴陽經開區合作打造AI技術和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相融合的AI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與中國建材以智慧物流為基礎和起點,在中國建材的經營場景和業務場景開展全面的智能化升級;與浦發銀行合作探索科技服務金融的模式創新
  • 立足當下 著眼未來 ——智能製造帶動京濱工業園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家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城市產業的升級和城市的開發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京濱工業園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瞄準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智能製造、能源裝備、數據區塊鏈等高端項目,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興產業為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 江陰高新區:搭平臺聚資源力促智能製造產業發展
    11月17日,在江陰高新區舉行的2020中國·江陰智能製造技術創新論壇上,一批智能製造創新平臺合作項目現場籤約,江陰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智能製造研究生工作站揭牌,旨在整合各方資源,促進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以數位化和機器人技術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助力高質量發展超越——智能製造分論壇熱詞點擊
    智能製造分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作主旨演講。記者 鄒家驊 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12日,以「智能製造助力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製造分論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論壇匯聚各地方政府以及國內外智能製造領域專家學者、龍頭企業、智庫等各界力量,一系列數字術語成為熱詞,掀起一場「頭腦風暴」,為大會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技術支撐。現場思想火花四濺,氣氛熱烈。
  • 湖南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達60家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記者 廖潔 通訊員 屈嘯)今天下午,由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的2020年湖南智能製造對接合作推進會在長沙舉行。會議表彰了2020年認定的(2019年度)7家湖南省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和26個湖南省智能製造示範車間。
  • 賽迪靈犀企業智能製造能力診斷評價結果發布
    本次大會以「構建新服務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包括一個主論壇、兩個分論壇、五個沉浸式展區、以及中國評測夥伴之夜組成。來自全國各地政府部門、業內大咖、企業代表以及30餘家新聞媒體記者共500餘人齊聚一堂,分享觀點、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