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拉松的比賽裡,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跑到多少公裡的時候會吃飽

2020-12-09 奇怪烏託邦

在一場馬拉松的比賽裡,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跑到多少公裡的時候會吃飽。

沿途補給站的每一道硬菜都在提醒參賽者,跑馬拉松分明是一條成為美食家的速成之路。

這項運動曾一度是最受城市中產人群青睞的業餘愛好,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教人學會堅持。

參賽者都明白,克服畏難情緒,跨過終點線的瞬間感受多巴胺分泌,這將給你帶來實質性升華。

但成功路上總是充滿誘惑,抓住了這種精髓的人,跑完之後連中午飯都吃不下了。

馬拉松作為一種極限運動,賽道旁都會設置補給站來滿足選手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補給品。

幾天前剛結束的成都馬拉松,在賽道40公裡處的補給站為選手準備了甜水麵、缽缽雞、火鍋粉和豆腐腦等特色食品,以實際行動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示天府之國的富庶。

根據菜品的豐富程度來看,跑完可以順利實現增重五公斤。

體貼的成都人民怕選手在寒風裡吃飯容易拉稀,還專門準備了兩萬份薑湯

與其說是馬拉松比賽,不如說是馬拉松主題的自助餐,也有人稱它為比賽成績的剎車片。

據說有成馬選手賽後反饋,此次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在補給站花了太多時間。

是繼續跑還是繼續吃,這是個問題。

「志願者太熱情了,一場跑下來我吃撐了」

沒人知道有多少人是專門為了吃東西來參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國民環保意識確實提高了,現場有人直接就掏出了自帶的筷子。

「當時有選手問有沒有毛肚和鴨腸,志願者說去前面那個攤位。」

成都馬拉松對參賽者的技術要求很高,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串串扎破嘴。

同樣你也能看出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在跑不動的時候選手可以激勵自己,前面就有缽缽雞了。

但這種做法顯然已經引起了部分樂山人的質疑:

這位朋友應該並不知道,樂山這座以美食聞名的城市,早已掌握了這種營銷智慧。

參加樂山馬拉松,不管比賽進程有多緊張,你都有機會抽空啃個蒜蓉鳳爪。

有網友表示自己第一次認識到樂山的美味,就是在馬拉松比賽上。

「我依然記得去年跑樂山馬拉松的途中吃到了一小塊甜皮鴨,就像甘霖拯救了精疲力竭的我,一輩子忘不了的美味。」

眾所周知,川渝地區是美食重鎮,即便在體育比賽中也保持著一貫水準。

外地來的參賽選手並不用特意做個美食攻略,它們都被放在補給站裡了。

「第一次看到這些補給站裡的食物,我才明白這似乎是一桌流水席。」

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都有機會變成美食家,這是馬拉松愛好者之間流傳的公開秘密。

你要是有機會跑一場武漢馬拉松的話,就會理解為什麼沒有一隻小龍蝦可以遊過長江。

2017年武漢馬拉松為參賽者們提供了熱乾麵,豆皮,鴨脖和小龍蝦,但跑得慢的人只能吃上幾口辣椒

在這種場面之下,不管當地選手的比賽成績如何,你都能確定他們吃小龍蝦的技術水平將常年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

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就去跑當地的馬拉松。

比如你很容易就能在南京馬拉松比賽上完成了「嚼著蘿蔔皮,喝著鴨血湯,穿過中華門,眺望中山像」的特別成就。

有位朋友曾對我說,他自己去其他城市跑馬拉松的時候,從來不買當地特產。

尤其是在感受過蓬萊馬拉松全程葡萄酒補給之後,足以讓他堅信在補給站裡獲得的體驗遠超打卡式的拍照。

「不來跑一次你就不知道山東人有多實在,一路上都在跟你喝酒,剛給你倒上一杯,馬上又端來一盆海鮮。」

跑蓬萊的馬拉松門檻主要在酒量和飯量,實在吃不了可以裝起來帶走,這讓來自衣索比亞的尼克也感受到了家長式關懷。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跑這麼遠其實是來進貨的。

但運動時飲酒有害健康,還是不值得提倡。

對此潮汕人更有發言權,要知道真正的體育精神永遠是比賽第二,一杯工夫茶即可消解競技的緊張感,肯定比喝酒養生。

三人成品,從他們身上可以更好理解什麼是休閒

在這裡經常能見到運動員在潮汕牛肉丸的補給站前排隊,邊跑邊吃也不耽誤讚嘆口感夠勁道。

「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是在汕頭馬拉松上,就是排隊時間有點長。」

可以說各地補給站的特色都不同,你甚至有理由懷疑這些城市之間正在比拼自家補給站的豐盛程度。

2019年哈爾濱馬拉松曾在補給站裡擺了8口大鍋,每鍋能煮500個餃子,共計20個檔口開放,基本達到了流水線速度。

除此之外還提供哈爾濱紅腸、馬迭爾冰棍一類的爆款單品,同時附帶窩窩頭供參賽選手憶苦思甜。

現場曾有人腿抽筋了拿馬迭爾冰棍冷敷

我朋友跑哈爾濱馬拉松的時候,看到有紅腸格瓦斯馬迭爾都不管什麼成績不成績了,他說上次有這種感覺還是在瀋陽的興順夜市。

不同的是,他這次臨走時從補給站給他爸拿回去了一盒新蓋中蓋。

有史以來最豪華的補給站可能在麗江,提供的食物包括但不限於米灌腸、雞豆涼粉、酥油茶、臘排骨。

在這裡參加一次比賽,你就會深切明白為什麼到了麗江的人都會慢下來,他們連馬拉松賽道上都有三個烤乳豬攤位。

難免也就有人開始懷疑這些可能都是主辦方戰術性誘惑外地選手的手段。

畢竟像西藏馬拉松補給站這樣除了必要的規定補給,還提供剛需的地方不太多。

現在一些馬拉松比賽官方發放的參賽包裡都自帶牙籤了。

甚至有的地方由於補給站提供的東西過於誘人,還發生過偷補給事件。

著名的西昌馬拉松偷能量膠事件,這位選手成功將馬拉松進階為負重跑

有人說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用體育營銷城市的方式,順便加入特色美食順理成章。

誰都知道跑在最前面的專業選手是不會停下來吃的,但對於重在參與的人來說,這更像一個體育派對,主要是為了增加體驗感。

就像一位微博網友說的:「畢竟只有少數人能拿到成績,大多數人只是參與者。」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選擇這種靠美食增加曝光量的方法,清遠馬拉松的主辦方只用一塊外國香皂就解決了問題。

他們成功讓選手以為自己領到了一塊葡萄味麵包,當時賽道邊的草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咬了一口的香皂。

這種鬼才操作也讓比賽收穫了足夠的知名度。

全程馬拉松有42.195公裡長,上萬人來到這條賽道上一起穿越城市。

觀眾們也是熱情高漲,選手一路上跟路邊的朋友擊掌,跑完基本手都拍腫了。

可以說馬拉松比賽除了競技性,也像是個城市風貌的展銷會。

廣東的馬拉松是能吃到牛雜的

每到馬拉松比賽的旺季,補給站裡的美食都會以各種方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經常比冠軍的熱度還高。

換個角度想,也許有人參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吃遍全國的特色補給站。

一旦進入了這種語境,任何一個補給站都可以變成終點。

相關焦點

  • 馬拉松多少公裡 馬拉松的由來
    馬拉松全程是42.195公裡,馬拉松一般人無法完成馬拉松,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跑完全程。馬拉松賽道一般使用城市公路,會經過柏油路、石板路甚至土路,且折返和起伏坡度差異巨大,比賽時間也分布在一年四季,各場比賽的條件差異很大,所以最開始馬拉松只有「最好成績」。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周杰倫監製的《一萬公裡的約定》上映,是時候聊聊極限馬拉鬆了
    導語:作為聽歌曲長大的你,是時候去看周董監製的電影《一萬公裡的約定》了。不過,裡面提到的極限馬拉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死亡谷裡的馬拉松不同於面向大眾公開報名的城市馬拉松比賽,極限馬拉松比賽對參賽者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
  • 吃過馬拉松的補給站,才知道什麼是流水席
    不相及研究所挖掘國內外所有和商業相關的另一面,激起你對於商業生活與消費主義的思考。在一場馬拉松的比賽裡,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跑到多少公裡的時候會吃飽。體貼的成都人民怕選手在寒風裡吃飯容易拉稀,還專門準備了兩萬份薑湯與其說是馬拉松比賽,不如說是馬拉松主題的自助餐,也有人稱它為比賽成績的剎車片。
  • 比賽前都不清楚馬拉松多長的人跑完半程馬拉松
    因同事臨時有事,然後委託我幫忙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平時偶爾有練習5公裡跑步,突然接到這個重任,我以為半程馬拉松就是來回10公裡,也就20公裡,也就比平時跑步多了3個5公裡,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直到比賽時,發現跑到10公裡處,還有一段路程才能折返,才明白原來半程馬拉松是21.0975公裡,而不是20公裡。
  • 跟自己比賽的一場馬拉松
    2020年9月19日,在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舉辦了首屆科爾沁馬拉松邀請賽。邀請選手的範圍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所有盟市的選手,因為是在家主場比賽,好期盼,同時也有一絲絲緊張,畢竟準備了好長時間,對成績還是有期待的。早晨來到了比賽現場,現場的氛圍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期,場面比我想像的要熱鬧,宏大。
  • 馬拉松全程多少公裡 馬拉松全程幾公裡
    隨著馬拉松項目的蓬勃發展,有的人是享受跑步的快樂,但也有人去追求速度。2018年初中國田協新修訂了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根據全程馬拉松、成績,劃定非專業選手的等級。那大家知道馬拉松全程多少公裡嗎?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 當我們跑馬拉松的時候……(2)
    坦率說,跑馬拉松的人並不會因為能比別人跑得遠,行事方式就能比社會平均水準好。2013年揚州馬拉松賽終點處,有人領完一塊獎牌,繞個圈子回來,又領一塊,交還晶片的長隊裡屢屢有人加塞。說實在的,當你跑完一個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這些事情更讓人難以忍受。1月2日下午,廈門高崎機場出現了很多提著藍色背包和跑到終點才有的無紡布袋子一瘸一拐的人。
  • 30公裡之後才是馬拉松
    拿著西瓜,卟嘰一下,一口下去,渾身甜爽。 這時候旁邊過來一大哥,我二話不說,把沒咬的那邊,掰給了他。 我感覺我周圍的跑者應該都是首次全馬,因為大家的問題和習慣都一樣,見人就問幾點了,還剩多少時間,見人就問我這配速可以趕上關門嗎?
  • 村上春樹的馬拉松成績是多少 你知道嗎?
    提起作家,你的腦海中會泛出什麼形象?可能是厚厚的鏡片,瘦弱的身體?那你可就錯了。
  • 波士頓馬拉松 | 每一公裡都是傳奇
    對跑者來說,波士頓是真正的朝聖之路,如同它標識裡的獨角獸一樣——獨角獸隱喻永遠觸不到夢想,它永遠在前方,而你會一直追隨。▲由諸多波馬名宿所講解的官方賽道視頻天氣預報顯示,今年比賽期間氣溫比較涼爽,同時會有陣雨,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適合比賽。波馬從第一槍到最後一批起跑隔著近2.5小時,選手們在起點可能會感受到一絲寒意。
  • 2017年廣州半程馬拉松多少公裡?半程馬拉松距離一覽
    2017年廣州半程馬拉松多少公裡?半程馬拉松距離一覽  廣州馬拉松賽組委會剛剛宣布,2017廣州馬拉松賽第二階段的半程馬拉松項目報名,將與8月22日上午開始。此前第一階段馬拉松項目的報名抽籤工作,已經圓滿結束,本屆廣馬的全馬項目報名人數達36980人,創下了廣馬馬拉松項目報名人數新高。
  • 跑步最有成就感的10個瞬間,你達成了多少個?
    沒有哪件事比跑步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成就感了,當你跑完一段既定的距離得到的滿足感,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下面盤點了跑步最有成就感的10個成就瞬間,看你達成了多少個?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我們可以用10公裡測試,作為目前能力水平的檢驗。一場嚴肅認真的10公裡跑,可以看出速度短板在哪裡。10公裡是一種集合了速度、耐力和全程控制於一體的距離,盡全力跑10公裡,你一定能發現自己的短板。是後半程呼吸跟不上?速度上不去是因為大腿酸?跑到後半段腳踝累?步頻太低、步幅太小……無法維持長距離是對自己能力認識不清?
  • 跑步最難忘的10個成就瞬間,看你經歷過多少個?
    沒有哪件事比跑步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成就感了,當你跑完一段既定的距離得到的滿足感,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下面盤點了跑步最難忘的10個成就瞬間,看你經歷過多少個?初始階段跑慢了,總的用時會增加;但是跑快了之後配速又難以維持,導致難以完成預期成績甚至跑崩。因此練好5公裡,是你提升馬拉松配速的穩固基石。
  • 「跑步哥」曾從烏鎮跑到拉薩,這次竟要挑戰「一帶一路」5700公裡...
    那個時候,路跑運動還不像現在那麼流行,為了「減肥」的劉貞前,常常獨自一個人跑步,不經意間身材恢復了,跑步成績也上去了。慢慢地,他在社區、松江都小有名氣,甚至代表松江區參賽全市的全程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等比賽,得到不少榮譽。
  • 你全程馬拉松成績多少?基普喬格說他要破2,可能嗎?
    你全程馬拉松完賽成績是多少呢?一組來自2018廈門馬拉松賽的大數據顯示,大部分大眾跑者成績在330-500之間,平均完賽成績為430,破3的才250人,而進230的選手只有19人。廈門馬拉松選手成績雖然不能準確說明中國馬拉松選手的成績,但一場30000人賽事,也能代表大多數跑者的成績了。
  • 半馬多少公裡 半馬是多少公裡
    半馬相當於全馬的一半路程,所以更加適合大部人參與,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全馬的,半馬的參與度會更高一點。半馬是目前國際上從眾增長最快的賽跑項目。半程馬拉松的程長很有挑戰性,對跑步者的要求不像全程馬拉松那麼嚴苛。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跑半馬吧。
  • 「跑步哥」曾從烏鎮跑到拉薩,這次竟要挑戰「一帶一路」5700公裡國內段
    受到疫情影響,柏林、紐約等世界著名馬拉松賽事,紛紛取消;國內一些城市的馬拉松開始轉型,要麼鼓勵選手「線上跑」,要麼只接納本地選手參賽。這麼做,是為避免大量人群流動聚集,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其實,只要自己有時間、有能力,一個人的馬拉松,可以肆無忌憚跑起來。
  • 馬拉松比賽補給站裡的這些補給,非常實用,你必須了解
    大家都知道,跑馬拉松是一項極其消耗體力的運動。我們在跑馬過程中身體會消耗許多的能量,同時也會隨汗液排出很多的水和電解質。如果聽之任之不做任何補充,那麼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心率升高、呼吸不暢、跑不動、冒虛汗、頭暈、抽筋等。
  • 馬拉松●半馬21公裡配速
    添加公眾號ID「paobuquan」或者「慢跑長跑晨跑馬拉松@跑步吧"我理解的「跑步的卓越」意謂「參賽者能夠以舒適的狀態,使身體與自我在不斷地前進運動的過程,裡維持良好的對話」,那麼完賽成績是否是個人最佳紀錄也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