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日,東方金誠國際信評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該公司舉辦的2019信用論壇上表示,自今年4月中國債券加入了彭博-巴克萊指數以來,中國債券市場短期內會迎來25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王青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債市機遇體現在兩方面。首先,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以上。中國債市具有高收益、高組合特點。其次,中國債市開放進程加速,儘管中國債市資金中外資佔比從2.3%提高到7.6%,但仍有不少提升空間,境外機構未來會在更大程度上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地方債和未成形的高收益債。
王青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債市仍然面臨一定的障礙和挑戰。
第一,中國債市環境較為複雜,主要由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構成。兩個市場無論是債券品種、投資人,還是託管結算都有不同,存在各種差異。另外,境外債券投資者目前進入中國,實際上通過兩個模式(結算代理模式和債券通模式)、三個渠道(QFII、RQFII、銀行間市場註冊)以及債券通。這些渠道關係複雜,亟待整合。
第二,中國債券違約率雖然不高,但違約回收率表現低,2018年違約回收率僅4.2%,不到全球同期水平的十分之一。
第三,中國債市、匯市的衍生工具,目前來看品種不夠豐富。
對此,王青對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理解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以及市場化進展。境外投資者急需匯市風險對衝工具。
第二,建議境外投資者密切跟蹤中國債市政策走向。中國監管層重視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對境外投資來說,未來資金流出過程中,要避免羊群效應,否則監管層可能出臺臨時性的監管措施。
第三,外資進入中國債市,要注重文化融合,尤其是和監管溝通層面。(唐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