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丘佳溢 劉潤濤
通 訊 員 梅公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公安,肇始梅州。
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來臨之際,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昨日在大埔縣茶陽鎮正式揭開面紗,館內還同步舉辦「忠誠到永遠——藏品中的人民公安」主題展。當天,與會領導嘉賓走進陳列館,循著紅色足跡,重溫那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感受人民警察在歲月洪流中不變的初心使命、如一的為民情懷。
回眸漫漫來時路
百年風雨憶徵程
「經過深入研究和充分考證後,我們完全可以認定,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中國紅色政權公安警察機構的重要嘗試,是人民公安保衛機構建設先行探索的重要範例。可以說,其存在對於我們追溯人民公安的源頭具有重要意義。」在昨日舉行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開館活動上,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巡視員、研究員陳弘君這樣說道。
1927年9月,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來到大埔,中共大埔縣部委全力組織策應,舉行大埔縣城茶陽暴動,一舉奪取政權。18日,周恩來、葉挺、賀龍、李立三等率部陸續抵達茶陽。19日,中共中央前委根據」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廣東省委有關決議及暴動工作綱領,任命了革命政府主席饒龍光等人和公安局長李卓寰。作為「政治警察」機構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開展鎮壓反革命、保衛工農革命政府、維護社會秩序、禁菸禁賭和收集情報等多項工作。
丹心築忠誠,不忘來時路。為讓近百年的紅色公安史得以再現光芒,2019年,梅州市公安局成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課題研究組,邀請全國黨史、軍史、警史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論證和實地考察,深入挖掘考證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史實。去年11月,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精神實質提煉研討會召開,確認其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並將其精神實質提煉為「敢創為先、忠誠為魂、人民為上」。
紅色聖地展新顏
珍貴文物顯初心
「這是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監倉,以前犯人就關押在這裡……」開館活動結束後,與會領導嘉賓在現場講解員的引導下,走進陳列館參觀,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不時駐足思考、交流感悟。
陳列館展陳分「槍響黎明,義軍南下」「擎炬八七,政治建警」「張舉紅旗,點燃火種」「浴血奮戰,捍衛政權」「公安先驅,首創範例」「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等六個部分,全面介紹了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展出了南昌起義軍用的煤油燈、茶陽暴動農軍器械等文物上百件。
廣東省文物行業協會副會長、省地方志專家、陳列館主要布展人羅雄告訴記者,該館在修繕過程中堅持「修舊如舊」,保留了監獄、辦公室、牆上第一代警徽等,再現厚重歷史感。此外,在布展過程中,梅州公安向社會各界徵集相關文獻史料、文物,部分曾參與茶陽暴動先輩的後人捐贈了文物,極大地豐富了展品。「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體現著警察精神。」羅雄說。
「舊址之新貌令我震驚,結構、設計、講解之完整令我震驚,不僅展現了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的面貌,也展現了警史的發展歷程。」在觀展中,廣東葉劍英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南方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原院長林雄輝連用兩個「震驚」表達觀展感受。對於如何深入打造舊址,他也提出了建議:「可以進一步豐富展陳內容,打造亮點項目。比如挖掘該公安局成立期間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增加實景描述,令『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既有名稱上的『第一』,也有開創舉措上的『第一』。」
革命薪火代代傳
繼往開來再出發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修繕保護後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一磚一瓦間,都訴說著來路初心,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激發著新時代警察隊伍的愛國情懷和昂揚鬥志。
「在參觀過程中,有一種穿越時空,和數十年前人民警察產生連接的感覺。」大埔縣公安局茶陽派出所副所長羅曉明在觀展後說,當年,前輩們在艱苦的條件下浴血奮戰、為國奮鬥,作為新時代的警察,更要傳承發揚好他們的精神,忠誠履行好守護平安、服務百姓的職責。
在開館活動上,省公安廳副廳長林偉雄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授牌「廣東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的建立,為全省公安民警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公安光輝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黨建工作平臺。」林偉雄表示。
今後,梅州市公安局將進一步把陳列館打造成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警史教育基地,作為始終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和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