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舅薄昭不肯死,漢文帝在國法面前沒有退路,軟刀子更厲害

2020-12-26 騰訊網

漢文帝是被歷代稱頌的賢明君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舅舅薄昭陪伴左右,是保駕護航的有功之臣。

劉恆是劉邦的四子,論嫡、論長、論親,他都距皇位甚遠,其封地代國,也是偏僻貧瘠之地。8歲時,他與母親薄姬、在舅舅的陪同下前往封地,遠離了政治中心,也得以遠離了呂后的淫威。

在代國平靜生活15年後,傳來了呂后病逝的消息。忐忑中的某日,一個餡餅從天而降。

一、舅舅薄昭

薄昭是外戚,劉邦時就生活在長安,但並不受重視。

畢竟後宮中,呂后的地位無人能及,戚夫人的受寵又一時無雙,而薄昭的姐姐薄姬,只獲得了劉邦的一日之幸。

薄姬一舉得子,生下了劉恆。8歲時,劉恆受封為代王,同年劉邦病死呂后掌權。因薄姬一直不曾受寵,呂后也沒與她計較,命其隨兒子就國,前往封地,薄姬的弟弟也隨之前往代國。

其後,在呂后的迫害下,劉邦的子輩、孫輩多人慘死,而劉恆因為沒有威脅,順利成長到23歲,等到了呂后病亡、周勃等功臣與宗室合作、剷除諸呂、迎立親君。

在新帝的選擇上,劉邦的長子長孫劉襄及其二弟劉章都立有大功,地位也尊崇,但因自身勢力強大、且個性強勢,為功臣們所忌,因而共謀迎立沒有背景的劉恆。

漢使到了代國,劉恆心中疑懼,害怕有什麼陰謀,不敢赴京。薄昭於是出面,自請先往長安、探聽虛實。薄昭趕到長安,了解情況,與絳侯周勃詳談後,回報劉恆。

在幫助漢文帝穩定住局勢後,薄昭又回代國將太后迎往長安。因陪伴、擁立之功,薄昭被封為車騎將軍、軹侯。

二、位高權重

漢文帝沒有後臺,薄昭是其在朝中唯一的親人,也是最值得他信賴之人。薄昭的意見在朝廷中格外有分量,皇帝也對其時常加以賞賜。

正因為薄昭是國舅,趨炎附勢之徒將其奉為神明,他的地位不是丞相、勝似丞相。

周勃晚年,受到漢文帝猜忌,為將來著想,他把加封受賜的財物都送給了薄昭。等到周勃入獄時,薄昭替他向薄太后求情,周勃由此逃過一劫。

權勢、地位是雙刃劍,富貴已極的薄昭開始變得驕奢淫逸,飛揚跋扈。他開始在朝中安插親信,驕縱不法。文帝數次給予警告,薄昭卻依仗己功、加之姐姐薄太后的庇護,毫不悔改。

公元前170年,漢文帝前往甘泉宮。派使者安排薄昭工作,不知何故,惹怒了軹侯,竟然拔劍將漢使殺死。

薄昭公然殺死皇帝的使者,這是對皇權的蔑視與挑戰,按律必殺。

結語:

薄昭的行為激起了朝廷官員的公憤,一致要求漢文帝依法辦事。但若將國舅斬首,又勢必讓極度傷心的薄太后難以接受。漢文帝只好採取他法。

他讓幾個親近的大臣陪薄昭喝酒,於杯觥交錯時勸其自裁,既可以保其全屍和家族利益,又可讓皇帝免於難堪。

有道是"千古艱難唯一死",能自盡的人,不是自知罪大惡極、難逃一死的,就是為了信仰、無懼生死的,薄昭正享受權勢、樂在其中,他不想死,更自認是國舅,誰能奈我何?

事情僵持下去,必將引起朝局的動蕩。漢文帝嘆了口氣,命大臣們換上喪服,齊至軹侯府邸哭喪。

看著朝中同僚在自己府中哭祭,對自己這個大活人卻熟視無睹,薄昭深切感到雖生猶死,不由得萬念俱灰,拔劍自刎。

相關焦點

  • 大義滅親又廢除肉刑,「可憐蟲」漢文帝劉恆是心狠還是手軟?
    其人生因劉邦的憐憫而開始,他自己甚至連爭寵的機會都沒有,從小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在放養中得以長大,一直沒有法律上稱皇帝的資格;好不容易好運爆棚劉家元老們選中,登上皇位後卻又處處受制,差點淪為傀儡;這樣一個在憐憫中誕生的皇帝不僅性格沒有畸形發展,卻成了一個充滿正義、體恤民情、滿懷大愛的賢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王朝開端。
  • 大義滅親又廢除肉刑,漢文帝劉恆的法治人生盡顯兩重性格
    其人生因劉邦的憐憫而開始,他自己甚至連爭寵的機會都沒有,從小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在放養中得以長大,一直沒有法律上稱皇帝的資格;好不容易好運爆棚劉家元老們選中,登上皇位後卻又處處受制,差點淪為傀儡;這樣一個在憐憫中誕生的皇帝不僅性格沒有畸形發展,卻成了一個充滿正義、體恤民情、滿懷大愛的賢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王朝開端。
  • 被譽為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的漢文帝為何要逼死自己的親舅舅?
    薄姬是個明哲保身的人,她把漢文帝叫到一邊罵了一頓,還生氣地用頭巾打他。自己也是,手中拿著玉璽的周勃都沒有謀反,退休在家的時候,哪還有能力謀反?漢文帝也知道是自己做得太過頭了,自個兒找了個藉口讓周勃放手,但從此對薄昭的地位很不滿。
  • 漢文帝3個月死了4個兒子?《史記》細思極恐的段落,司馬遷太難了
    《史記.孝景本紀》開篇就是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這段話有意思在哪呢?漢景帝劉啟原本是沒繼承權的,漢文帝還是代王時,就有三個兒子。代王時期這3個兒子全死了,劉啟才成了漢景帝。
  • 漢文帝,對底層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
    我讀《孝文本紀》,第一感覺是,漢文帝劉恆可能是史上對底層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當然,是主觀意願上的,而歷史告訴我們,好心卻可能辦壞事。公元前157年夏,陰曆六月初一,漢文帝崩於未央宮,自公元前180年繼位,至此,凡23年。這23年間,他有遺憾。
  • 漢文帝時代之兄弟鬩牆
    趙姬的申訴未被劉邦理會,呂后也不肯進言求情,趙姬便恚而自殺。漢十二年四月,高祖崩長樂宮,當時劉長只有三歲,也就是說,劉長自幼便父母雙亡。不幸二:常附呂后,無緣帝位。功臣集團誅滅諸呂后,劉長做為高祖僅剩的兩個兒子之一,成為皇位的侯選人。但他最終被排除,理由一是年紀尚幼,二是母家惡。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從小由呂后撫養長大,與呂氏關係密切,眾大臣有所顧忌。
  • 漢文帝登基前兩次意外,證明劉邦功臣還是殺少了
    代王劉恆不爭不搶,「白白」撿了個漏,成了一代明君漢文帝?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漢文帝登基前的兩次意外,說明周勃並非一個大老粗那麼簡單,劉恆登基也並非一帆風順。九月,諸呂呂產等欲為亂,以危劉氏,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
  • 漢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卻圍繞四大難以理解的謎團,至今仍無法解釋
    若這段記載為真,劉恆沒有理由不受呂后的忌憚。只要能夠威脅到自己親生兒子的皇位,呂后是絕不手軟的。因此,劉恆之所以沒有被呂后所殺,應該有兩種可能。其一,呂后不知道「薄姬當生天子」;其二,「薄姬當生天子」應該是後人編造、附會的。在筆者看來,第二種可能性更大,皇帝繼位後,用神秘主義為自己背書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因此,「薄姬當生天子」應是漢文帝為維護自己執政合法性而編造的。
  • 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漢文帝為什麼容不下弟弟劉長?
    漢文帝屬於第二種人,劉長正好是那個往套裡鑽的人。漢文帝雖不失為一代明君、聖君,但他更是把帝王權術用的最爐火純青的一位皇帝。所以,我們在回答題目問答之前,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漢文帝的為人,看看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 知否:沈國舅的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是小說裡挨打最多的女人
    其實按照沈國興懷念亡妻的意思,是想讓小鄒氏當個平妻,但是無奈英國公家勢力太大,沈國舅還不敢明目張胆這樣去做。但即便這樣,小鄒氏作為妾室,在沈家享受著和平妻差不多的待遇,她以小妾身份,而且還是沒有子嗣的小妾,卻被封為誥命夫人,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少見的。
  • 《老子他說》前言:漢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寶
    老子《道德經》,自唐代開始,加上由皇帝的提倡,因此更被重視,而流行,而風行,而盛行。但《道德經》的「道」與「德」二字的正確含義是什麼?等討論到原文時再申述。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和母教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漢文帝與漢景帝的母親,都喜歡研究《老子》,而受其影響很大。在如此的家庭教育和時代潮流中,在周圍環境的巨大影響下,政治哲學的最高領導學說,表現得最深刻的便是漢文帝。大漢一代的開基皇帝高祖劉邦,在位不過幾年就死了,政權則落到他妻子呂雉的手中,天下最誘惑人的權勢,極少有人擺脫得開,因此呂后便想因勢乘便,要把帝位轉給娘家的人。
  • 知否原著:沈國舅為嫡長子親事焦頭爛額,張桂芬大笑三聲撒手不管
    妻妾間太平了,沈國舅卻又添了旁的煩心事。沈家嫡長子眼看就要說親了,這親事,卻不知飄在何處?何況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更糟糕的是,嫡長子是由妾室撫養長大的。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佔了實際情分。這般不倫不類,到時新婦夾在中間該如何是好?且金尊玉貴的嫡出小姐去討好一個妾室,當正經婆母般伺候,豈不惹人恥笑?是以國舅爺處處碰壁。
  • 偏遠之地來的漢文帝,為何那麼受群臣百姓擁戴?因為他愛撒錢啊
    漢文帝劉恆,6歲就藩苦寒之地的代王,23歲被迎立到長安城做皇帝,當時朝廷中樞,甚至是整個長安城,劉恆沒有一個熟人,沒有自己的勢力,但是短短數月數年時間,劉恆就從苦寒之地上來的「鄉巴佬」皇帝,變為手握帝國實權的真正皇帝,並且非常受群臣百姓擁戴,他在民間的呼聲恐怕僅比漢高祖劉邦還要高上不少。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漢文帝僅有兩個女兒,為何館陶公主備受寵愛絳邑公主卻無人問津?
    一,漢文帝有兩個女兒,她們是同父異母的姐妹這兩個姐妹中,作為竇太后一家的——無論女孩還是男孩,他們都有姓有名。他們一家人是,劉嫖,劉啟,劉武。但是漢文帝的另一個女兒,卻沒有名,這很不正常。所以,這個沒有名字的女孩,就不是竇太后一家的人。
  • 漢文帝遠周勃——保持距離,朦朧更美
    漢文帝十分禮遇這位開國功臣,罷朝的時候還經常親自將他送出殿門,以表示對他的尊敬。最初,周勃對於漢文帝的這種特殊對待還感到不好意思,但日子久了,他就習以為常了,甚至認為漢文帝就應該這麼對待自己,有時候還對漢文帝有點兒不太恭敬。中郎將袁盎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漢文帝說道:「陛下覺得丞相周勃是哪一類的臣子呢?」
  • 漢文帝寵愛一個小妾,大臣當即指出:小心不要做第二個人彘!
    首先將頭號敵人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人彘」,隨後毒死了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隨後逼迫趙王劉恢強娶呂氏女子,劉恢抵死不從被逼自殺;劉恢死後將劉友封為趙王,直接強行幽禁至死;呂后在齊王劉肥入朝的時候給齊王劉肥喝毒酒,劉肥僥倖躲過之後回到齊國驚嚇而死;劉邦的小兒子燕王劉建因病去世,呂后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弄死了劉建的兒子,滅掉了燕國。漢惠帝死後,劉邦的兒子只剩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 漢文帝與漢景帝是怎麼死的,他們活了多少歲,算不算短命
    12歲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個孩子,可是漢文帝當時雖然身為代王,這麼早就結婚,那身體都沒有發育成熟吧,男性的身體發育期一般在12~23歲左右,初次遺精一般在12~18歲左右,這才能算性成熟,但這個時候身體並沒有完全發育好,還要4~5年才能算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