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是秦末漢初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劉邦封周勃為絳侯。後來,因平諸呂之亂有功,絳侯周勃受封為右丞相。漢文帝十分禮遇這位開國功臣,罷朝的時候還經常親自將他送出殿門,以表示對他的尊敬。最初,周勃對於漢文帝的這種特殊對待還感到不好意思,但日子久了,他就習以為常了,甚至認為漢文帝就應該這麼對待自己,有時候還對漢文帝有點兒不太恭敬。中郎將袁盎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漢文帝說道:「陛下覺得丞相周勃是哪一類的臣子呢?」
漢文帝答道:「丞相周勃乃社稷重臣。」 袁盎繼續說道:「臣以為絳侯乃國家之功臣,而非社稷之重臣。」 漢文帝對於他的這種說法感到極為困惑,便問道:「這有什麼分別呢?」
袁盎說道:「所謂的社稷之臣,人主在位時與之共製法度,協理天下,人主即使去世,法度依然存在,則應當奉行以安社稷。絳侯周勃曾經與高祖共誓:非劉氏宗親不得封王。然而呂后當政時諸呂專政,擅自封王,而當時絳侯周勃身居太尉之職,執掌兵權,卻沒有登高疾呼、匡扶社稷。等到呂后去世,劉氏子弟和朝中大臣又背叛呂后,而絳侯周勃恰恰執掌兵權,適逢這個機會才能成就如此偉業。因此說,絳侯周勃只能算是功臣,而不是社稷之臣。」
漢文帝聽完袁盎的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有道理。但是,無論丞相是社稷重臣,還是國家功臣,都是難能可貴的良臣,因此我向來都十分尊敬丞相。」
袁盎說:「陛下敬重絳侯周勃天下皆知,無人不稱讚陛下禮遇賢才,這也實乃國家之大幸。只是,根據我的觀察,陛下對丞相愈是尊重,丞相的態度反而愈是顯得傲慢。如此一來,陛下禮賢下士的做法反而造成臣下驕主僭越之弊,這些是否應該有所取捨呢?」
聽了袁盎的話,漢文帝深以為然。於是,從第二天起,漢文帝上朝的時候便神色莊嚴,言行沉穩,一切舉止都合乎君主的身份和禮制。周勃發覺漢文帝的態度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不禁有所收斂,變得畢恭畢敬起來。朝中文武百官看到最蒙聖上眷寵的丞相都對漢文帝畢恭畢敬,從此變得更加敬畏天威,不敢有絲毫僭越法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