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為什麼要打壓功臣周勃和陳平?

2021-03-05 艾星維

呂后去世後,呂氏家族失去頂梁柱,於是功臣集團和皇族集團開始聯合奪權,劉邦的孫子劉章通知了自己的大哥齊王劉襄從齊地發兵討伐諸呂,同時朝廷中的周勃、陳平聯合劉章剷除了諸呂,重新掌控了朝政。

解決了諸呂之亂後,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和朱虛侯劉章、琅邪王劉澤等皇族成員商議廢除呂后所立的漢少帝,重新擁立一位劉氏為皇帝,由於周勃、陳平掌控大權,因此在擁立皇帝之時有很大的話語權,最終確定的皇帝人選是劉恆。

周勃

周勃、陳平等人擁立劉恆為皇帝,不是因為劉恆英明,恰恰是因為劉恆低調,勢力單薄,看起來比較軟弱,好控制,要知道反呂時身為齊王的劉襄也是有大功的,但劉襄但強勢,同時也表現得比較英明,功臣們不選劉襄卻選劉恆,就是因為一個弱勢皇帝有利於功臣們繼續掌權,周勃、陳平等人立劉恆為皇帝是有私心的,畢竟西漢初年的皇帝權力是有限的,一個強勢的皇帝會破壞制度。

劉恆成為皇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兵權,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京城的南北二軍和宮廷禁衛兵權,剝奪了周勃的兵權,因為劉恆對於外人並不信任,他只信任自己從代國帶去的親信,收兵權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絕對安全。

但是劉恆也沒有虧待擁立他為皇帝的所有功臣,對於有功的人一一分賞,任命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還被賞賜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絕對是重賞,除了他們,在誅呂過程及擁立劉恆為帝的過程中,只要有功的人,都被封賞,劉恆這麼做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因為劉恆剛剛即位為皇帝,對朝廷的權力運作還並不了解,況且此時政漢權力大多都掌握在功臣們手中。

周勃是隨漢高帝劉邦一起起兵打天下的功臣,原本就軍功甚高,現在在誅滅諸呂的行動中又是功勞最高,再加上劉恆也是周勃擁立的,周勃不僅地位最高,官至右丞相,而且賞賜最多,再加上周勃本來就是直人,沒有文化和心機,一得意就開始忘形,在朝廷中的表現開始驕橫起來。

漢文帝劉恆劇照

周勃一牛,漢文帝劉恆就不樂意,好歹身為皇帝,在做主意時總會受到肘制,僅僅一個月後,劉恆就能過其他手段,讓其他人勸告周勃辭職,周勃也不傻,經人提醒後,很快就明白了,於是主動向皇帝辭職,漢文帝劉恆立即就批准了。

這個時期的漢文帝劉恆還處於鞏固皇權時期,即使周勃不願意主動辭職,估計劉恆也只是隱忍不發,以尋找時機,劉恆能被周勃、陳平擁立為皇帝,是因為劉恆看起來軟弱,實際上他們看錯了,劉恆雖然低調,但並不軟弱,而且很有忍耐之心和手段,本著槍打出頭鳥的原則,周勃第一個成為劉恆打擊的目標。

周勃辭職後,陳平成為丞相,陳平這個人與周勃有很大的區別,陳平是個察言觀色、生存能力極強的人,從不在乎自己的名聲,陳平曾經看出船夫有搶劫之心,於是提前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得乾乾淨淨,以示沒有財物,才打消了船夫搶劫的心思,周勃和灌嬰曾經誣陷陳平盜嫂,可陳平照樣跟周勃相處,像個沒事人一樣,陳平這種人是生存大師。

漢文帝

周勃下去後,陳平上來了,於是陳平就成了漢文帝劉恆打擊的目標,但陳平一眼就看出劉恆非善類,於是在漢文帝手下表現得中規中矩,畢恭畢敬,劉恆找不到把柄,再加上陳平善於計謀,陳平在劉恆手下當一年的丞相,倒也相安無事,不久就去世了,如果陳平繼續活下去的話,肯定要受到漢文帝的打擊,這是免不了的,因為漢文帝要獨掌大權。

陳平去世後,漢文帝又把周勃請回來當丞相,其實漢文帝還是不放心周勃,當初諸呂作亂,周勃手上也沒有兵權,照樣是通過計謀奪取兵權,誅殺諸呂,漢文帝也擔心再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於是還是把周勃請回來當丞相,一邊是看住周勃,漢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讓周勃來做,就是讓周勃帶頭回到封地。

周勃

劉邦時期,一共封了七大異姓王和145個列侯,異姓王早已經被解決,而145個列侯都代代相傳,而且都是居住在首都長安,列侯全是劉邦時期的功臣,有能力有功勞,就差有勢力就能掀起風浪,漢文帝劉恆認為這是個風險,想讓周勃帶頭讓所有列侯回到他們的封地,因為這個時候周勃可是最知名的列侯了。

漢文帝此舉既打擊功臣權勢過大,又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倒不是刻章針對周勃,只是因為周勃的名聲最響亮,只要周勃服從了,就能帶動那一批145個列侯服從,一舉多得,最終周勃再次被解除職務,回到了封地。

漢文帝

至於後來周勃的謀反,那只是漢文帝的敲打了,周勃被人告發謀發的原因是因為所在郡縣巡視到周勃的封地時,周勃總是命令家人帶著兵器,漢文帝肯定也知道周勃並不是謀反,只是把這事交給了廷尉依法來處理,合情合理,之後周勃被捕入獄,即使薄太后不來說情,漢文帝應該也沒有殺周勃之心,畢竟以漢文帝的手法和行為來看,他一直是有著仁慈的名義,也犯不著為了殺周勃壞了自己的名聲,只是薄太后求情,順水推舟而已。

漢文帝劉恆之所以打壓周勃、陳平,並不是因為刻章打壓,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這是作為皇帝最基本的手段,無論是周勃也好,陳平也罷,還是其他人,只要有威脅到皇帝的權力,都會被打壓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相關焦點

  • 同為功臣,為何陳平居高位,周勃卻屢遭文帝打壓?陳比周高明太多
    陳平不僅是楚漢戰場上第一流的陰謀大師,也是漢初朝堂上極具智慧的生存大師,與之相比,性格木訥剛強,少有權謀韜略的周勃就差了好些意思。說到漢文帝即位後周勃屢造打壓,而陳平卻位居高位而不倒,關鍵在於一點,智者功高之時懂得進退之道,而莽夫受權勢榮耀所惑,極容易得意忘形。
  • 劉邦死後,漢朝落在了呂雉手中,為什麼劉恆還可以繼承皇位呢?
    漢文帝之前為代王劉恆,其可以說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功績,只不過是一個與世無爭的王爺,讓大家好奇的是為什麼代王劉恆能繼承皇位呢?當呂雉死後,陳平周勃聯合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和一些開國功臣,與西漢皇室成員內外聯合,將呂氏一族連根拔起,結束了呂氏專權的時代。按照以往的繼承制度其中齊王劉襄比代王劉恆更有優勢,畢竟劉襄是劉邦的皇長孫。
  • 漢文帝登基前兩次意外,證明劉邦功臣還是殺少了
    直到呂雉病逝後,周勃、陳平發動「誅呂安劉」,恢復漢朝社稷。代王劉恆不爭不搶,「白白」撿了個漏,成了一代明君漢文帝?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漢文帝登基前的兩次意外,說明周勃並非一個大老粗那麼簡單,劉恆登基也並非一帆風順。九月,諸呂呂產等欲為亂,以危劉氏,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
  • 仁義之君背後的帝王心術,漢文帝鮮為人知的鐵腕無情
    (漢文帝畫像)02帝王與功臣之間的矛盾此時最大的功臣就是周勃和陳平。此二人皆為追隨漢高祖劉邦的元勳功從,到了漢文帝這一朝又再度誅滅的「諸呂之亂」,撥亂反正,將代王劉恆(即漢文帝)擁立為新帝,這才有了歷史上的「文景之治」。但漢文帝在繼位之後,與周勃、陳平相處幾日之後,便徹底失去了對二人的感激之情。要說周勃與陳平選擇擁立漢文帝,實則也有自己的私心。
  • 漢文帝和漢景帝,為什麼那麼短命?
    說起來,漢文帝、漢景帝養尊處優、出身高貴而且也沒有水土不服的因素,這麼壽命有點短呢?至少以今天的標準來看,確實有點短了。為什麼漢文帝、漢景帝不夠長壽呢?在我看來他們沒有長壽的原因是一樣的,只是表現不同而已。代王時期的劉恆。我們都認為漢文帝是一位非常幸運的王子,只有當時的代王的劉恆,身在大漢的邊陲,沒有遭到呂后的迫害。
  • 漢文帝的前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前後全都死去?
    談秦說漢(285)漢文帝的前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前後全都死去? 竇漪房是劉邦駕崩後被呂后賞賜給代國的,理論上竇漪房的年紀要比劉恆要大很多,一般被皇宮釋放的女子年齡都偏高。竇漪房從皇宮出來,是見過大場面的,比較有心計,而情竇初開的劉恆喜歡上大姐姐很正常。 竇漪房得寵後生下長子劉啟,後被立為太子;次子劉武,後被封為梁王;長女劉嫖,後被封為館陶公主。
  • 為母嘗藥的至孝賢明君主漢文帝劉恆
    幸運登基的劉桓公元前180年,一代政治女強人呂后逝世,帝國的政治勢力立刻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呂后一心扶持起來的諸位呂氏諸侯王,而另一方則是由忠於漢王朝的大臣和劉氏諸侯王組成的陣營,經過激烈殘酷的爭鬥,最終諸呂勢力被肅清,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只要朝廷大臣認為年幼的皇帝劉弘地位不正,不宜繼續高居皇帝位
  • 「安劉必勃」的周勃為何會迎立代王劉恆為帝?
    周勃,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之一,於公元前209年跟隨劉邦起兵反抗秦王朝暴政,並且在楚漢相爭勝利以後因軍功受封為侯爵,亦是此後平定諸呂最大的功臣。呂后問,曹參死後,誰又可以代替他,劉邦說王陵,但是王陵忠厚,需要由陳平相助。最後劉邦說到真正安定劉氏天下的必定是周勃,因此周勃可以為太尉(全國軍隊總司令)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 周勃平定諸呂后為什麼要立代王,而不立劉邦長子齊王劉肥?
    當然作為劉邦的長孫他也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最終群臣立了代王劉恆,而沒有立齊王劉襄。這是為何呢?劉襄劇照呂后的一生是複雜的一生。作為中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她有功也有過。她留給後人的印象大多是惡毒的一面,因為她誅殺功臣、虐殺戚夫人,後來的大封諸呂更是違背了劉邦「白馬盟誓」的內容,也正是呂后的這一舉動,給日後呂氏家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 漢文帝能做皇帝,全靠周勃,他為何恩將仇報,想把恩人害死?
    漢文帝名叫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原本被封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愛,母親也受到劉邦的冷遇,根本沒有機會成為皇帝。可是,呂后死後,爆發了諸呂之亂,以太尉周勃為首的大臣們,誅殺了呂后的侄子,將代王劉恆推上了皇帝的寶座。然而,漢文帝即位後,卻恩將仇報,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西漢王朝權力遊戲:劉邦訂盟約,呂雉掌朝政,劉恆撿漏當皇帝
    當時,異姓集團主要有兩派,一派是開國功臣集團,代表人物有周勃、陳平、樊噲、灌嬰等。另一派是呂氏外戚集團,代表人物呂雉、呂產、呂祿、審食其等。此外,個別功臣張良、酈商也成為呂氏外戚的重要幫手。劉氏家族主要為劉邦的弟弟、兒子、侄子、長孫等。淮南王劉長、齊王劉肥、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值得關注。
  • 漢文帝3個月死了4個兒子?《史記》細思極恐的段落,司馬遷太難了
    那就說明,他們害死劉恆4子的好處,要比得罪漢文帝更大,至少當時他們是這麼看的。功臣們與劉恆4子素未謀面,又有何冤讎?一個特殊的身份,浮現到了那個不知名的代王后身上——呂氏女。只有劉恆髮妻是呂氏女,才說得通「誅呂」功臣寧可得罪劉恆,也要王后4子性命的原因。
  • 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何以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有何影響?
    論秦說漢(303),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為何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的影響力如何?漢文帝劉恆之母薄姬,曾為魏王豹之妾,是一位大齡二婚之女。與好色的劉邦有過這樣一次遭遇後,他就懷上了自己的孩子劉恆。但是之後,薄姬不再被寵幸,所以劉恆也不再受到寵幸。八歲時,劉恆被分封到遙遠的代國,和朝廷也沒有什麼關係。漢惠帝劉盈即位後,劉邦駕崩,其母呂雉也開始臨朝,呂氏大批分封呂氏為王,削弱了其他功臣的勢力。大將軍周勃有上將之職,卻進不了兵營,陳平身系相印卻不敢過問政事,於是乾脆發動軍事政變,誅殺所有呂氏家族,擁立劉恆為帝。
  • 即位的當天夜裡,漢文帝就連下三道詔書,將帝王權術運用到巔峰
    周勃之所以能夠剷除呂氏,就是率先用計奪走了南北軍兵權,不然平定諸呂根本就不可能。平定諸呂之後,這個兵權一直在周勃手中,按照規矩,兵權自然要上繳朝廷,可周勃不說,其他大臣也沒過問。劉恆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於是「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劉恆根本就沒有和周勃打招呼,直接一紙詔書下來,讓宋昌手持聖旨,去掌管南北軍。
  • 揭秘:開創文景之治的賢君漢文帝嫡妻和四個嫡子非正常死亡之謎
    陳平周勃想到這兒,暗下決心,絕對不能讓劉長繼位!於是同樣作為高祖劉邦之子的代王劉恆出現到了滿朝大臣的視野內,劉恆跟呂后沒啥關係,人也比較仁孝,最重要的是他母親薄太后出身低微,這樣不會產生外戚專權的局面,於是陳平周勃等元老大臣立刻決定,迎立代王劉恆來京城繼位!代王劉恆時來運轉,成為劉邦諸子中最大利益獲得者,代王劉恆繼位稱帝,是為漢文帝!
  • 被譽為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的漢文帝為何要逼死自己的親舅舅?
    論秦說漢(291)為什麼被稱為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的漢文帝要逼死他的親舅舅?《親嘗湯藥》列於二十四孝圖之首,漢文帝劉恆也因此成為仁孝的典範。而身為大漢最高領袖的劉恆,卻對母親薄姬唯一活著的親人,自己的舅舅薄昭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 一個曾經落魄的皇子,一下子就變成了皇帝,他就是漢文帝劉恆
    薄夫人和劉恆認為這輩子一定是老死邊陲。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大喜事降臨了。呂死後,宮廷一片混亂。太尉周勃和陳平誅殺諸呂並控制了朝政。這時,大臣們開始計劃王位的繼承。
  • 平定諸呂后為何是劉恆繼位?兩個女人幫了大忙;劉襄犯了一個錯誤
    ,當時他距離皇位是很近的,但是最終朝中重臣,周勃陳平還是將劉恆扶上皇位,劉襄只能離開長安回到封地,之後病死了。劉恆能夠登上帝位只能說運氣太好,要說劉襄的父親劉肥還是長子,而劉恆排第4,沒有什麼突出能力基本就是醬油角色,所以被劉邦封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去了。但這也成為了他的優勢,躲過了呂后的清算, 漢文帝劉恆母親薄姬地位低下,為人低調,逃過呂后第一劫,劉垣封在代地偏僻之地,不引人注目,逃過諸呂第二劫。劉恆老婆娘家無勢力,為人低調,再三推辭,使周勃陳平放心。
  • 漢文帝在立竇皇后之前,還有個原配夫人?她和她的4個兒子去哪了
    四、為什麼要隱瞞真相?誰在隱瞞?所以說可以認定,是包括漢文帝在內的當時的人在隱瞞真相。 周勃和陳平誅殺了呂氏集團以後,不僅把姓呂的都宰了,但凡跟呂家有任何關係的人,一個都沒有放過,為啥?因為他們怕這幫人會報復自己的子孫後代。 為了保險起見,他們甚至謊稱漢惠帝的6個兒子全都不是漢惠帝本人的兒子,都是呂后從宮外弄進來充門面的。
  • 漢文帝沒有根基,被實權的大臣擁立,為何沒變成漢獻帝那樣的傀儡
    漢文帝就像是代國那片小樹林的一棵大樹,他突然被移植到長安這片雨林中,自然是無法立刻把根基扎進深層的泥土中,無法讓自己的勢力根深蒂固。而雨林中又有許多在裡面紮根生長了幾十年的參天大樹,他們枝節粗壯、根基深厚,漢文帝要與這些地頭蛇競爭,要與他們爭奪土地裡的養分和天空中的陽光,自然是處在明顯的劣勢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