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嘗藥的至孝賢明君主漢文帝劉恆

2020-12-23 蠟筆小新說歷史

導語:漢朝是一個強盛的華夏古代王朝,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大漢王朝就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奠定了文化基調,除此之外,不論是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漢王朝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樣一個偉大的封建王朝當然少不了傑出的君主,說到這可能有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但是最讓我敬佩的卻不是劉邦,而是他並不疼愛的庶子劉恆,也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漢文帝能夠出生是一個巧合,他能登上帝位也純屬巧合,不過這些都是美妙的巧合,也正是得益於這些巧合,西漢王朝開創了第一個盛世,自此走向了輝煌。

不受寵的代王劉桓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名叫薄姬。薄姬原本是秦末亂世梟雄魏豹的小妾,項羽和劉邦兩大諸侯王爭霸天下的時候,魏豹見風使舵,時降時叛,他本來歸降了劉邦,但是後來又臨陣倒戈,叛漢而歸楚,最終被漢軍所俘,薄姬也跟著他一同成為了漢軍俘虜。魏豹被處死之後,薄姬被趕到了織布室做女工。

劉恆畫像

一次偶然的邂逅,劉邦見到了薄姬,看到她有幾分姿色便納入了後宮,但是那時的劉邦已然稱帝,他的後宮佳麗如雲,薄姬並不起眼,相傳她幾年都見不到劉邦一面。直到有一次,劉邦聽到後宮的兩位美人在嘲笑譏諷薄姬,頓時心生憐憫,便對她稍加恩寵,薄姬自己也很爭氣,不久她便懷有身孕。

劉邦見薄姬已有身孕,往後有了依靠,便再次疏遠薄姬。後來劉恆出生,劉邦也沒有表現出對這個兒子有多少喜愛,直到劉恆八歲那年,不受寵的劉恆才被封為了代王。當時皇家政治權力的爭鬥形勢非常的複雜,劉恆母子無依無靠,一心只想自保。在薄姬的調教下,劉劉恆從小便低調謹慎,而這恰恰給群臣留下了極佳的印象,為後來他登位埋下了伏筆。

幸運登基的劉桓

公元前180年,一代政治女強人呂后逝世,帝國的政治勢力立刻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呂后一心扶持起來的諸位呂氏諸侯王,而另一方則是由忠於漢王朝的大臣和劉氏諸侯王組成的陣營,經過激烈殘酷的爭鬥,最終諸呂勢力被肅清,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只要朝廷大臣認為年幼的皇帝劉弘地位不正,不宜繼續高居皇帝位。

影視劇中的劉恆

於是從諸位劉氏諸侯王中選擇一位來當皇帝變成了帝國的頭等大事,本著公平公正、從江山社稷的大局考慮出發,向來低調、寬厚的劉恆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擁護,大臣們統一意見之後便秘密向劉恆的屬地派出使者,邀請他前來京城即位。面對如此巨大的從天而降的好事劉恆一開始並不感到欣喜。

漢文帝為母嘗藥圖

謹慎的劉恆懷疑這件事是一個陰謀,他害怕自己會中別人的政治圈套,他的屬臣們對此事的意見也各不相同,有人建議他去,也有人建議他不要去,最後劉恆通過佔卜做出了最終的決定,相傳佔卜結果大吉,劉恆這才決定前往長安。即使如此,多疑的劉恆還是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到了皇城之後,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他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將皇宮內外的禁軍管轄權交給自己帶來的親信將領。

漢文帝鞏固皇位

劉恆登上皇位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舉措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權力,因為他登上皇位的方式並不合常規,而且他的身份也只不過是高祖的一個庶子,所以他深感不安,即位最初的那幾年,漢文帝一心都用在了鞏固皇位上,而他為此所做出的努力後來也被證實是有效的,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劉桓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漢文帝陵墓

漢文帝最先入手的就是帝國的軍權,在他進入皇城的那天夜裡,他就擢升宋昌、張武兩位親信將領統領長安的所有部隊,對於潛在的政治威脅,如漢少帝等皇嗣,劉桓果斷下令處死,至於其他統軍在外的諸侯王,漢文帝恩威並施,聽話的給予重賞,不聽話的果斷剪除,沒過多久,原本危機四伏的局勢果然大定。

對於輔助自己登位的大臣,劉恆一方面重賞,另一方面又加以節制和提防。相傳權臣周勃恃寵而驕,對漢文帝多有不敬,皇帝對他表面恭敬倚重,沒有絲毫的慢待,但是暗自打壓,後來別人提醒周勃小心功高震主,周勃恍然大悟,上疏請辭,皇帝立刻允準。

劉恆的為政功績

在政治上,西漢初年的統治者信奉的都是無為而治的思想,漢文帝也不例外。不過這裡的無為又不是完全的無所作為,而是制定法律之後,堅決按照法律來執行,所立之法不可隨意變更。漢文帝是這一思想的堅決擁護者。相傳有一次,漢文帝的車駕路過渭橋,一個人突然從橋下走出,皇帝的馬受驚狂奔。

緹縈救父

最後索性有驚無險,漢文帝受到驚嚇,氣得想要處死那個路人,但是廷尉張釋之堅決只要路人罰金。張釋之對漢文帝說,天子帶頭不遵守法律會讓朝廷所立之法失去信用,皇帝認為有道理,最後按張釋之說的辦。漢文帝另一項重大的政治成就是廢除了殘忍的肉刑制度。而他的這一決定與歷史上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有關。

緹縈是一個名叫淳于意的漢朝官員的女兒,淳于意得罪了人,被人誣告貪汙受賄,罪名坐實後隨即押往京城準備受刑,緹縈為了營救父親,不辭辛勞趕往京城,然後她寫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漢文帝跟前,奏章大意是父親是一個受百姓愛戴的清官,如今獲罪要接受肉刑,一個人的肢體被砍掉之後就不能還原,但是人心卻能改過自新,她自願當官俾以求朝廷免除他父親的肉刑,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大為感動,他受到啟發,立即命令有關部門廢掉了肉刑。

結語:漢文帝是華夏歷史上公認的一位傑出皇帝,他在位二十餘年,一直勤儉克欲,勤於政事,相傳在他的要求下,皇室的奢靡享受之物有減無增,為了讓全國都樹立良好的風氣,他多次明令地方,禁止搜刮奇珍異寶進貢中央,而他自己,也一直穿著並不精美的普通黑絲綢做的衣服,就連為自己預建的陵墓,漢文帝也要求有關部門從簡。對自己很刻薄,不過劉桓對百姓卻很大方,在他的努力下,朝廷大幅度減賦,帝國人口劇增,這也為盛世的開創打造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何以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有何影響?
    論秦說漢(303),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為何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的影響力如何?漢文帝劉恆之母薄姬,曾為魏王豹之妾,是一位大齡二婚之女。與好色的劉邦有過這樣一次遭遇後,他就懷上了自己的孩子劉恆。但是之後,薄姬不再被寵幸,所以劉恆也不再受到寵幸。八歲時,劉恆被分封到遙遠的代國,和朝廷也沒有什麼關係。漢惠帝劉盈即位後,劉邦駕崩,其母呂雉也開始臨朝,呂氏大批分封呂氏為王,削弱了其他功臣的勢力。大將軍周勃有上將之職,卻進不了兵營,陳平身系相印卻不敢過問政事,於是乾脆發動軍事政變,誅殺所有呂氏家族,擁立劉恆為帝。
  • 為母親嘗藥三年,壽禮狂送800多件 古代皇帝都是這麼盡孝的
    孝,是古人具備的基本美德。古孝之道,父母為重,作為子女不可在父母面前大聲喧譁,有大的動作,早晚都要行禮請安。而推崇「以孝治天下」的君主們更是以身作則,歷史上以孝聞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數。母親節這就到了,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皇帝都是如何孝敬母親的。
  • 漢文帝和張釋之:一個賢明的君主和一個清官良臣,是彼此成就的
    然而我們知道,一般清官的形成往往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君王的賢明和寬宏大度,就是因為有漢文帝這麼一個明君,才成就了張釋之成為一個清官良臣。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釋之這良臣之路是如何走上的。之後漢文帝就一直挺看重張釋之,張釋之常常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一些想法,很多時候也會質疑漢文帝的想法。但是對此漢文帝基本不會責怪他,甚至還會對他大加讚賞,給他晉升。就這樣,張釋之的這種正直果敢,直言善諫的性格受到了漢文帝這麼一個賢明的君王的看重,讓他更加直言不諱,公正正直地做事。
  • 被譽為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的漢文帝為何要逼死自己的親舅舅?
    論秦說漢(291)為什麼被稱為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的漢文帝要逼死他的親舅舅?《親嘗湯藥》列於二十四孝圖之首,漢文帝劉恆也因此成為仁孝的典範。而身為大漢最高領袖的劉恆,卻對母親薄姬唯一活著的親人,自己的舅舅薄昭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 大義滅親又廢除肉刑,「可憐蟲」漢文帝劉恆是心狠還是手軟?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薄姬是楚漢戰爭時魏王魏豹的小妾,魏王戰敗後薄姬成為戰俘被送入織室織布,巧被劉邦相中後納入後宮,但並不得寵愛;機緣巧合之下出生的劉恆從小就不受劉邦重視,被丟到偏僻的北疆自由成長,荒涼為王(在封地稱代王),甚是「可憐」。
  • 漢文帝的前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前後全都死去?
    代王劉恆登基為帝,也就是漢文帝。前代王后及其所生的四個兒子之死的真相,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而司馬遷在《史記·孝景本紀》中,卻又說代王后只生三個兒子。 《漢書·外戚世家》: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史記·外戚世家》: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 大義滅親又廢除肉刑,漢文帝劉恆的法治人生盡顯兩重性格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薄姬是楚漢戰爭時魏王魏豹的小妾,魏王戰敗後薄姬成為戰俘被送入織室織布,巧被劉邦相中後納入後宮,但並不得寵愛;機緣巧合之下出生的劉恆從小就不受劉邦重視,被丟到偏僻的北疆自由成長,荒涼為王(在封地稱代王),甚是「可憐」。說起漢文帝,生下來就不是當皇帝的命,只有為王侯的運。
  • 漢文帝劉恆為什麼要打壓功臣周勃和陳平?
    周勃周勃、陳平等人擁立劉恆為皇帝,不是因為劉恆英明,恰恰是因為劉恆低調,勢力單薄,看起來比較軟弱,好控制,要知道反呂時身為齊王的劉襄也是有大功的,但劉襄但強勢,同時也表現得比較英明,功臣們不選劉襄卻選劉恆,就是因為一個弱勢皇帝有利於功臣們繼續掌權,周勃、陳平等人立劉恆為皇帝是有私心的,畢竟西漢初年的皇帝權力是有限的,一個強勢的皇帝會破壞制度
  • 劉恆髮妻代王后分明生了四個兒子,為何在劉恆登基前全都死去了?
    謎一樣的代王王后(影視劇中的代王王后)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年僅八歲的劉恆受封代王,建都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劉恆在代國一共生活了14年,直到西漢高后八年(前180年)離開晉陽,在長安未央宮繼承皇位,是為漢文帝。
  •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初封代王,後來繼承皇位。劉恆寬容平和,仁厚低調。漢高帝去世後,呂后臨朝稱制,漢惠帝英年早逝,呂后掌握朝中大權。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呂后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
  • 因為一個女人,漢文帝廢除了堪比「滿清十大酷刑」的肉刑
    (圖)漢文帝劉恆(前203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圖為漢文帝親嘗湯藥。
  • 漢文帝劉恆能否廢掉竇漪房的皇后之位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說,這些宮女不過是呂后專門為監視諸侯王而派的肩負「特殊使命」的人。但尚無確鑿的證據證明。而竇漪房本意是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趙國,可最終卻陰差陽錯地被送到代國,成為代王劉恆之王妃。代王劉恆是劉邦的四子,儘管當時已經封妻蔭子,但對楚楚可人的竇漪房可謂是一見鍾情,愛不釋手,而原髮妻則被棄之如「蔽帚」。
  • 國舅薄昭不肯死,漢文帝在國法面前沒有退路,軟刀子更厲害
    漢文帝是被歷代稱頌的賢明君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舅舅薄昭陪伴左右,是保駕護航的有功之臣。 劉恆是劉邦的四子,論嫡、論長、論親,他都距皇位甚遠,其封地代國,也是偏僻貧瘠之地。
  • 崇尚節儉的漢文帝
    中國古代有作為的皇帝不少,但有所作為又崇尚節儉的皇帝並不多,西漢文帝劉恆就是一位。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7歲被封為代王。因為劉恆的母親薄氏一直是不被寵的「諸姬」,從沒有升到劉邦「夫人」的地位,所以其母子才躲過呂后的迫害,平安地活下來。公元前188年,漢惠帝英年早逝,呂后專政。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宮廷發生變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夷滅諸呂,擁戴劉恆登上王位。
  • 我國唯一位列「二十四孝」的皇帝,以孝治國,他都做了什麼?
    當時劉邦答應呂雉,如果日後稱帝,就把呂雉生下的兒子立為太子。可是當了皇帝後的劉邦又有了更多的貌美嬪妃,他早已無視了當初對呂雉的承諾,後來,呂雉將自己兒子的競爭對手鬥敗,讓自己的兒子登了基。劉邦去世後,呂雉馬上把所有劉邦寵幸的妃嬪弄下臺。而劉恆的母親薄姬因為並不受劉邦重視,呂雉也就沒有管薄姬,這為薄姬爭取到了一條生路。
  • 劉襄劉章起兵平滅呂氏立了首功,最後當皇帝的卻為何是漢文帝劉恆?
    劉襄本以為自己的帝位是穩坐了,奈何他的舅舅駟鈞為人兇殘,朝政大臣知之甚多,恐立了劉襄為皇帝,會再養出來一個呂氏,遂擁立了代王劉恆為帝,並派劉襄的弟弟劉章勸其退兵,劉襄無奈只得退兵,在漢文帝劉恆登基的那一年去世了。劉章是劉襄的弟弟,是劉肥的第二個兒子,漢惠帝劉盈年僅二十四歲就早早的駕鶴西去了,身為太后的呂雉便出來把持朝政,在呂后把持朝政期間,劉章被封為朱虛候。
  • 皇位空缺,眾臣擁戴,是陷阱還是餡餅,漢文帝劉恆當時如何決擇
    當時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聯合漢朝老臣將諸呂消滅,要擁戴高祖劉邦的兒子劉恆為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八個兒子中的老四。因在公元前196年平定陳豨叛亂,被劉邦封為代王。封地代地,建都中都。丞相陳平派人去迎代王劉恆入朝做皇帝,面對皇位的空缺,該不該入朝呢?代王劉恆召集群臣討論此事。
  • 賢明的君主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成為賢明的君主一定要善於重用賢人
    數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賢明的君主。每一位賢明的君主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也有相通的地方,極具代表的是——重用賢人。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翻開史料,齊桓公小白在中國歷史上的君主之中資質只能算是平庸。齊桓公寬厚大度,不計較管仲的一箭之仇,聽從鮑叔牙的建議,任用管仲為相,全力支持並配合管仲的改革,終於成就霸業,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與齊桓公資質相反的君主有唐太宗,文治武功無一不能。唐太宗李世民還是隴西貴公子時就已經跟著唐高祖李淵四處打天下,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之後,冊封太子。
  • 史上被稱為四雄七賢,最賢明的十一位皇帝,讓後人驕傲
    而這些人當中,有著這樣賢明的十一位皇帝,被人稱為四雄七賢,來看看他們是誰: 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四雄的介紹,後世的帝王都以這四位為尊: 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先後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建立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 漢文帝在立竇皇后之前,還有個原配夫人?她和她的4個兒子去哪了
    漢高帝劉邦有8個兒子,長子劉肥被封為齊王,次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三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四子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五子劉恢被封為梁王,六子劉友被封為淮陽王,七子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八子劉建被封為燕王。 這8個皇子,在呂后當政期間,那小日子可謂是備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