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就是個魔術師,海底就是人類未知的最後一塊魔方。」這句話向我們闡述了海洋世界的瑰麗與神奇令人充滿嚮往,人類對海洋的探究程度還處於表面階段,當進入深層次研究時海洋帶給人類的驚喜會更多。
電影片段中經常會出現美人魚的片段,人們看完之後就會對這個神奇的物種和大海都充滿好奇。它們擁有著人的模樣卻有著魚一樣的身體能夠自由在海中穿梭生活,浪漫又神秘。不過這些橋段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折射的是一個想像中的夢境。
但在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之間的一片海域中就有類似美人魚一樣生活性質的古老部落,這個部落的人為了能夠適應水下生活,在幼兒時期就會被戳破耳膜,一生的生活都離不開大海。
這個部落的名字叫做巴瑤族,巴瑤族的人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他們是一群沒有國籍的人。他們世世代代都在海邊生活,巴瑤族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在海中行動自如,比起陸地生活他們更加喜歡和習慣海洋生活,浩瀚的大海才是他們的歸宿。巴瑤族的人世代捕魚為生,因此他們被叫做世界上最後一支遊牧民族。
巴瑤族的來源一直都充滿神秘色彩,相傳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有一位公主,生性活潑愛玩兒,公主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於是就偷偷跑出去玩。在玩的過程中不小心被水給衝走,公主從此便沒了消息。公主是國王的掌上明珠,國王心疼不已派出手下找尋公主,侍衛們沒有找到公主不敢回去交差只好在海邊生活起來,這群侍衛就是巴瑤族的祖先。
巴瑤族一直生活在班達海、蘇陸海等海域,風景優美珊瑚隨處可見,因此也成為遊覽勝地。這樣的生活聽起來非常的愜意,沒有都市生活的嘈雜和喧嚷,生活在童話一樣的世界裡。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他們的經濟條件很差,他們因為沒有國籍所以不能在陸地上生活只許在海上停留。
由於這樣的限制巴瑤族只好將房子都建築在礁石上,衣食住行都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進行。巴瑤族配備的船隻也非常的小,只能承載兩到三個人。他們保留著最原始的生產勞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海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孩子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每天的娛樂手段也就是在海面上打水仗之類與海有關的活動。
巴瑤族的人擁有著強悍的生存本領,他們潛水的能力比常人要厲害很多。巴瑤族最厲害的潛水者僅僅只用一根鐵桿就可以潛到30米之下的海水中,他們在海中可以抓捕各種各樣的大海魚類,自由穿梭珊瑚群中找珍珠貝殼。找到這些東西之後,他們會拿去換取一些生活用品來維持正常生活秩序。
巴瑤族擁有很優秀的潛水技並不是先天基因自帶的,而是由於他們的生活環境很特殊他們不得不從小就開始進行潛水的鍛鍊。學會潛水已經成為巴瑤族人的基本生存技巧,當陸地孩子在學習走路學習知識的時候,巴瑤族的孩子們就在練習潛水。水的深度越深,人的耳朵在水中承受的壓強就越大會有很強烈的疼痛感。
考慮到這一點巴瑤族的人不得不從小的時候就將耳膜刺破,破壞這項身體機能以後他們以後的聽力都會受損。將耳膜刺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耳朵鼻子會流出很多血不說還會承受劇烈的疼痛,因此他們在這個時候會休息好幾個月來適應和緩解,很痛苦也很可憐。
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巴瑤族的人一生都不能上岸,除了他們沒有國籍不能踏足任何一片陸地這個限制之外,還有一層重要的因素。巴瑤族的生活長期都依賴著大海,身體經常泡在大海之中因此他們有了減壓病。這種病症的情況很像風溼病,是一種關節的疼痛。巴瑤族的人行走的能力很差,只能在海中藉助水壓來來支撐身體行動。
他們如果強行上岸的話不僅不會被接納還會被嘲笑,會成為各個國家的驅趕的對象。他們長時間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巴瑤族人又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已經與現代社會徹底脫節,即使是有國家願意接納他們,他們的生活也只能靠接濟在現代社會沒有基本的生存能力,與其這樣還不如就一直生活在海上至少還是很自由的。
巴瑤族人世代都與大海掛鈎,他們身體裡面的基因已經開始適應海洋,如果貿然回到陸地生活他們的身體反而承受不了。就像久處陸地的人,突然乘船也會感覺想要嘔吐等症狀。不是特殊情況,巴瑤族一般是不會上岸的。因為旅遊業的發展,巴瑤族人們的經濟條件也有所改善,很多人都對這個神秘的部落很感興趣紛紛前來遊覽觀看。
靠近巴瑤族的一些國家他們的政府見到這種狀況,紛紛也開始對巴瑤族人進行照顧。巴瑤族的整個生活狀況都是歷史的產物,他們只不過是歷史的遵循者,存在即合理,希望他們在這片海域上過得無拘無束幸福快樂。
巴瑤族為了生存所付出的代價讓人佩服,當我們面對生活給我們的帶來的困難時也要有這種魄力和勇氣。
參考資料:
《蕾切爾·卡遜語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