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太極 大海汪洋——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簡介

2020-12-09 武術人

引言

我原是個體弱多病的人。解放前夕,在天津經友人介紹,拜張振之老先生生學習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六十四式。開始張老師不背輕易傳授,經過多次接觸,當他看出我的為人本份守規矩時,方答應教授。但向他學拳,必須遵守三個不準,否則他不教拳。三個不準是:一、在師兄弟之間不準談拳、練拳;二、不準在公園或大庭廣眾之中練拳、表演;三、老師說拳只準用腦記,不準筆錄。對此三條,誰若違背即將誰拒之門外。

這套武當太極拳功架,當地人為區別他派太極拳,故取名為龍形太極。它與現今流傳的陳、楊、吳、孫、武等太極拳區別很大,有其獨特之處。整個拳套分為四路,若全套練完需一個多小時。該拳多為中下盤架勢,要求團圓緊湊,往返摺疊,纏繞捻擰,抻根拔骨,運動量很大。它是斜裡寓正,從不舒服中找舒服,兩足處處內扣,足跟著地,前腳翹起,上下相擊,全身各部位互相呼應,連綿不斷,象遊龍一樣遊動。由於該拳運動量很大,不易為年老體弱者所接受,年輕人又無此耐心下苦功,加之此派較保守,故流傳不廣,練者極稀。而教者僅是口傳身授,因此長期以來,學者只憑記憶按式練習,亦很難設法普及推廣。

張振之老先生早已去世,生前教授的人不多,一些學有成就的人也不在人世了,現今會練此拳的,在天津僅有兩三人。國家若不予以發掘搶救,恐怕不久將要湮滅。

張振之是北京武術名家司星三(又名司四銘)的外甥。司星三與楊露蟬的徒弟、清王府的管家王蘭亭,及河北武清縣武術家李瑞東(鼻子李)是師兄弟(司、李未直接向楊露蟬學藝,在楊死後,由王蘭亭代師傳藝,認司、李為師弟,王為何不直接收徒,其中還有一番緣故),曾得楊派秘傳。但司星三晚年得到一個由南方來的儒生(又說是個和尚)叫培元塵(即培養天地之意)的,將此套武當太極拳功架秘傳給司,並囑司與楊派太極嚴格區別開來。司得此武當太極拳功架後,僅傳張振之一人,再無留傳他人。

我是一個業餘武術愛好者,雖然練拳多年,但天資不好,體質也弱,又無下過什麼苦功、本身沒有得到什麼東西。但是我對於這套武當太極拳卻甚為愛惜,覺得它與眾不同,若能發掘出來,在太極拳這個品種上也許添上一朵鮮花。過去我一直遵守老師的規矩,平時從不到公共場所練拳,也不與武術界來往,這雖然與時代不適應,但它年形成的習慣難以改變,這也是受保守思想影響的結果吧。作為一個志同道合者,在此,我願向武林同好作個介紹,以溝通我們對武當拳的認識。

我練這套拳都是聽老師口授的,沒有什麼文字記載,根據我的記憶和體會,為便於循序練習此拳,編寫了這套拳的四路歌訣。由於個人水平有限,誠恐貽笑方家,姑且抄來,請當代高明教正。

武當太極拳功架歌訣

太極陰陽,變化無常,披身有法,玄妙內藏。躬身施禮,謙虛有方,凝神息氣,恭敬不狂。吸提引依,氣旋喉腔,嬰娃抱肋,胎含氣長。塌肩沉肘,收臀圓襠。偃月形中,盈虛有象。龍形太極,大海汪洋,滔滔不絕,細玩智長。

第一路

懶搭衣法,神意遲遲。雙按揮出,身向前移。左右單鞭,腳踩一字。抽身蹀步,邊躲一隔。抱虎推山,近身靠欺。高提手勢,朝天窺視。摘星攬月,披身撇臂。金蛇盤身,靈丹一吸。犀牛望月,張口臥衣。白鶴展翅,如搓背脊, 摟膝拗步,拉帆繩式。風擺荷葉,似展纛旗,懷抱琵琶,穿化有機。拗步搬攔,左右進取。衝天炮拳,平地飛起,斜拉單鞭,馬襠樣式。扎衣摩肩,起落有序,往返摺疊,馳張虛實。

第二路

推窗望月,照鏡妝梳。高探馬式,穩鞍勒肚。單鞭揮出,輕邁前足。金剛晾背,斜身倚舒,鵲步斜飛,撲蟬莫躇。豹虎歸山,依靠兼顧。轉身撤刪,慢旋扳斧。太行壓頂,雙播高矗。通天炮拳,退步攢吐。肘底看捶,脅下防護。倒攆猴兒,撮點洩步。白鶴穿雲,循環往復。青龍出水,探瓜脅豎。海底撈針,進步身伏。閃推通臂,順鋒直入。老熊轉身,雙掌條撲。雙燕斜飛,單鞭拉出。急隱忽現,開合交互。

第三路

蝴蝶翻飛,穿雲掌技。披身踢腳,兩邊度勢。七星栽捶,連三點揖,左右分腳,蹬破天池。狸貓撲鼠,伏身嬉戲,雙提雙踢,電閃風馳,老熊擋道,雙鞭逼立。斜飛揉進,雙掌迷離。提手上勢,連棚帶擠。順手牽羊,神鬼難知。殼地龍形,綿隨莫離。野馬分鬃,斜擁身軀。拗步單鞭,如鷹展翅。奇步雙託,陰陽掌伎。嫦娥舒袖,閃展精奇。穿梭織女,腋下偷襲。七星掌式,顧盼無隙。八面支撐,靜心沉氣。

第四路

雲手三現,神龍探爪。推山播海,妙手難逃。金雞獨立,提膝足蹺。倒攆猴兒,鬆軟播掏。白鵝晾翅,形骸逍遙,金童獻書,玉臂藏綃。扭項單鞭,七星懷抱,連環掌法,牽推緊要。金龍合口,翻身用著。雲手下式,風翹翎搖,迎面一腿,身換機巧。回身飛起,當空一腳。摟膝指襠,錘法高超。迎門提柳,魁星狀貌。獅子搖頭,擺尾旋腰。蹲身閃推,通背猿猱。海底撈針,垂身下撩。彎弓射虎,如抱嬰嬌。倒轉雙肱,收式終了,千招萬法,最後一抱。

武當太極,拳理至高。勤習默念,仔細推敲。功夫無息,用意練到。天長日久,終有靈效。四路拳架,健身至寶。卻病延年,青春不老。(文:王逸樵)

相關焦點

  • 武當太極劍
    武當劍天下聞名,舉世無雙,受到廣大武術愛好者的深深喜愛。武當太極劍具有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制,四兩拔千斤的風格特點,並蘊含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的道教氣功功法,又有強身防身,激發人體潛能,促進延年益壽的養生功效。
  • 武當太極三豐派廈門遇真堂「武當太極養生班和武當少兒武術班」火熱招募中...
    2008年4月參加了央視《探索·發現》"文化遺產博覽月"15集大型紀錄片《中華武功之武當玄功》;同年7月參加了央視《問道武當》第六集"道法自然"的拍攝;10月應張紀中《倚天屠龍記》劇組的邀請,擔任武當七俠演員的太極功夫指導。2009年於武當山回龍觀創辦武當道家功夫館。
  • 武當太極功夫城招商了
    關於武當太極功夫城武當太極功夫城位於遇真宮正北、太極湖畔,距景區大門和武當山城區分別為3公裡和5公裡。武當太極功夫城以太極拳教學及人才培訓為核心,以「城、產、人、文」深度融合為主導。4. 毗鄰遇真宮提供客源市場。
  • 武當太極劍49式詳解
    武當太極劍介紹2. 劍法3. 劍譜4. 動作要點1.武當太極劍介紹武當太極劍又叫太極劍49式,是我國太極名家李德印老先生在傳統太極劍和武當劍的基礎上,融化改編的劍術套路。它既有太極劍輕鬆柔和、綿綿不斷、意領身隨的特點,又有武當劍優美瀟灑、靈活多變、身劍合一的特色。練起來行如遊龍,穩如山嶽,動靜相間,有剛有柔,氣勢連貫,錯落有序。
  • 武當武術概述及武當文化發展
    武當武術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繁衍出眾多派別,如龍門派、紫霄派、猶龍派、恆山派、九宮派、七星派、功家南派、乾坤門、白錦門等等。傳有武當太乙火龍掌、武當太乙五行拳、武當龍化拳、武當太和拳、武當擒拿小錦絲等。武當劍術更是享負盛名。  武當武術經過數百年來的演變,已由最簡單的「八門五手」的十三勢拳而發展到今天眾多的門類,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
  • 「武當太極」你的拳譜呢?好尷尬
    「武當太極作者:坡巔 陳溝水微歡迎各類原創文章刊登武當太極,你的傳承拳譜呢?,就逐漸抓取了很多捕風捉影的神話故事,後來經過武俠小說黃金時代的成功包裝,在一些人心裡建立起來了一個虛構傳承——「武當太極」,而且極具包容心的他們又逐漸把形意拳、八卦掌等武術流派也納入到門派中,並採用金庸小說裡的一句話「南尊武當北崇少林」把自己與少林並列以提升自己,完了不忘採用各種傳說把少林派踩一腳,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八卦加五行,合成太極十三式!武當太極十三式,即由此而演變出來!關於太極拳得問題,可以留言交流,看到留言,會及時回復,深圳玄真文化傳播,傳播傳統武當太極拳,傳統文化,分享太極,共享武當太極文化!
  • 以太極的名義,揚中華武術文化
    《龍華拳》來自重慶資德武當功夫館袁任旭的《龍華拳》一開始就吸引了現場觀眾。剛柔相濟、心動形隨、意發神傳,動如奔攋,靜若潛魚,一招一式,動訊靜定,變幻莫測;閃轉騰挪間,身如龍形,虎伏鷹揚;數腿連發時,則疾如閃電,勢不可擋,充分顯示了龍的氣勢與神威。來自重慶資德武當功夫館袁任旭的《龍華拳》一開始就吸引了現場觀眾。
  • 唐代呂祖開內丹修煉先河,內鍊金丹服氣,外操武當太極乾坤球運身
    列屬武當絕技36功之一。武當純陽門宗師劉理航在世時,曾經多次指導此法。持球運功乃道內久傳秘蹤,由道教聖地武當山下的十堰市武當武術協會副主席、武當拳法研究會常務會長、武當純陽門第23代傳人嶽武傳承此套武當太極乾坤球,古樸風貌依然。
  • 為什麼把姚式太極功架成為密拳呢?
    太極功架為什麼把姚式太極功架成為密拳呢?他一生痴迷武術,少小拜當地名師「大槍」徐四門下學習少林綿掌,後曾與全國著名武術大家唐士林學習切磋太極、形意、八卦等內家拳種,在登堂入室後,又被全國武術巨臂、一代宗師張兆東和李存義收入門下,與傳奇武林泰鬥韓慕俠等人長期浸淫一起並互相傳習不斷。
  • 混元太極第四代傳人釋延龍簡介
    自幼酷愛武術,跟隨恩師、恩祖習武(修道),畢業於河南大學少林武術學院,少林混元太極第四代傳人。專於少林功夫、太極拳、內丹修煉。曾在國內、國際武術比賽中榮獲獎牌百餘枚,多次團體第一名。先後師從釋行覺,釋永麟,釋海法;釋永乾,釋永甄,馮根懷,江敦琦等二十多位名師大家,曾在神仙居、天台山、少林、武當、峨嵋、燕山、嶗山、六洞山等地研修教練四十餘載。
  • 武當陳師行發聲,談太極掌門被KO,言語略有偏頗!
    1999年開始任教,成為團裡最年輕的武當武術教練。2003年起下山傳授武當三豐太極功法,弘揚武當精神。兩年的時間內,他把武當太極先後帶進武漢和上海各大公園,讓武當三豐太極走進人民生活,強壯人民體魄。所到之處,他以高尚的武德贏得了人們的信賴,以高超的武功徵服了眾人。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
  • 楊家太極拳武學體系—太極長拳(馬偉煥)
    時人有稱之為快拳,楊守中老師嚴肅的說:我們應該稱太極長拳,《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現時一般說楊氏太極拳都是指八十五式的傳統套路,亦即舊稱「十三勢行功架」的太極拳,或者說是楊澄甫所定型的架式。我們曾試將楊澄甫宗師長子楊振銘(守中)所授架式帶到廣府永年─太極拳發祥地與名家交流,印證了楊鳳侯楊班侯在鄉傳下來的太極拳架式作比較,是基本一致的。
  • 太極道人說:太極氣功調理疾病有它獨特的方式
    作者簡介太極道人自幼跟隨父親修練《科學化國術太極拳》(父親為吳圖南大師上世紀30年代弟子)。
  • 武當陳師行:馬保國代表不了太極
    文/樂布斯前兩天,「太極大師」馬保國在擂臺上30秒被k.O.的視頻火遍網絡。很多人根據比賽的結果,加上這些年層出不窮的傳統武術被各種打假的新聞,得出了「傳統武術是騙術」的結論。那麼對這件事,真正的傳統武術傳承人是怎麼看的呢?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歷代祖師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一、混元派祖師與第一代掌門人婁雲慶始祖簡介混元太極是在先賢文化下應運而生的。(註:三十六式混元太極拳老架「拳譜」詳見輔助材料1)傳授於徒弟婁鶴春(法名釋行覺)。二、第二代掌門人釋行覺祖師簡介釋行覺(1880-1966),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掌門人)。
  • 練喻軒武當打假意外收穫!連陳師行都承認:陳氏太極才是最能打的
    在「硬核大鬍子」最新的一期視頻中,筆者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陳師行在與練喻軒的交流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認為陳家溝太極才是最能打的太極拳,因為他們在平時就注重散打實戰訓練,而陳師行自己的武當太極現在主要是修行為主,修身養性了。在交流中,練喻軒問陳師行:「道長,您在去陳家溝進行推手比賽的時候,陳家溝那邊的太極也有相當過人之處的,是吧?」
  • 練喻軒武當打假意外收穫!連陳師行都承認:陳氏太極才是最能打的
    在「硬核大鬍子」最新的一期視頻中,筆者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陳師行在與練喻軒的交流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認為陳家溝太極才是最能打的太極拳,因為他們在平時就注重散打實戰訓練,而陳師行自己的武當太極現在主要是修行為主,修身養性了。
  • 太極忽雷架
    此拳是以階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它分十五個層次,十五種功法,一套架路,每個層次表現形式不同,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套路去練習,可謂環環相扣,階層遞進。分為初學套路、勁架、惡行架、功夫架四個套路,且以立圓為主。太極本是個圓,不是平圓,而是個立體圓,四面八方都是圓。「忽雷架」在轉圈畫圓當中手,身,腿一齊轉立圓纏絲,形成渾身上下無處不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