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南蒙旗:拉卜楞寺的根本施主གསེར་འོད་ལམ་ལམ་འཚེར་བའི་ཉི་མ་བླ་བྲང་སྒར།

2021-02-19 甘南旅遊


公元1709年、清康熙48年之前,今天的拉卜楞地域只有海螺般蜿蜒的大夏河、平緩的臥象山和陡峭的曼達拉山,其間是一片空曠的草原,潺潺流水、鳥兒齊鳴,無數朵無名的花色競相鬥豔……偶然,傳來纏纏綿綿的牧歌,這牧歌偶或穿越了曼達拉,穿越了大夏河……


大夏河,這條桑煙繚繞的吉祥河,源自桑科草原深處那一堆堆瑪尼石間。一塊塊瑪尼石,就是一顆顆祈願的心,純淨的源頭活水,在這裡洶洶湧湧,從這裡滾滾而去……傳說,格薩爾王曾在這裡煨桑祈福,從而得名煨桑之河、煨桑的草原。

▲桑科草原

大夏河的近鄰是藏語稱「孔雀河」的黃河水,兩河間相連著廣袤無垠的坦蕩草原……就在黃河的南岸,今天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所在地,那是在公元1694年,一位名叫達爾加·博碩克圖濟農的年邁老人,從黃河岸邊祈願啟程,他不遠萬裡、不辭千辛萬苦,走過天邊無際的草原和高聳入雲的雪山,翻過唐古拉,終於來到佛的聖地——拉薩。

▲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宗哲佛像

達爾加·博碩克圖濟農,這位元朝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八世孫顧實汗的孫子,是青海黃河南蒙古諸部的首領,面對漸行漸遠的首領勢力,祈願得到佛的保佑……就在拉薩的哲蚌寺郭芒扎倉他找到了今天甘肅省夏河縣甘加鄉哇代村的郭芒堪布阿旺宗哲,他邀請俄昂宗哲回籍建寺,弘揚佛法……


▲洛克1926年時拍攝的拉卜楞寺

1698年達爾加·博碩克圖濟農去世,其子察罕丹津繼位。1703年兒子繼續父親的意願,再次去拉薩恭請俄昂宗哲。1709年六十一歲的俄昂宗哲啟程回籍,於是今天的拉卜楞寺,這座背靠臥象山、面對大夏河的「吉祥右旋寺」啟程矗立,開啟了「芸芸眾生慈悲為懷」的歷史……


▲青海省河南蒙旗第一代親王察汗丹津畫像

察罕丹津(生於1670年—1735年),(在位於1699年—1735年)青海和碩特前首旗首任札薩克,號岱青和碩齊。為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九世孫,蒙古和碩特部首領顧實汗(固始汗)的五子伊勒都齊次子博碩克圖濟農三子察罕丹津娶準噶爾公主南吉卓瑪、內吉、巴藏察幹三室。其中,在藏史中多以王妃南吉卓瑪出現。我們看到她雖未曾馳騁沙場,但她以聰慧的天資和不凡的見識,為輔佐親王察罕丹津的政務,走完了普通而又令人欽佩的旅程,被蒙藏人民譽為「雪域第二位瑪噶達聖母」正如史料所載:親王夫婦「生於名門望族,通兩規而目廣,篤信三寶,遵信佛法,氣魄不凡,富比財神,矜持自鑑,忠實十善,憎愛分明,聲威蓋世」。有一子一女。公子:諄多布旺扎勒;公主:更噶熱卜旦。公子「精通蒙藏兩文,英俊威武」,曾多次舉兵,徵服了絨區匪盜,並開通了青海往藏之道,後來早逝。自親王做了根本檀越後,竭盡全力,支持拉卜楞寺的宗教大業,寺主嘉木樣亦對他寄於種種厚望。

▲察汗丹津親王和嘉木樣一世興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初創體制後,嘉木樣深感自己年邁體弱,力不從心,就給施主親王夫婦囑託:「您等雖讓我至此的主要意義寺院已經落成,但往後發展寺院的管理如何加強,對我從西藏領來的噶然巴們要很好的獎賞」。正值拉卜楞寺穩健發展且有初步影響的時刻,寺主於1723年染疾去世,這對施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供奉著二世嘉木樣靈塔的貢唐寶塔

為使拉卜楞寺政教權益得到合法繼承,親王以其尊貴的身份,精心竭力,擯棄寺內紛爭,尋訪寺主靈童。由於種種阻隔,寺主道座虛位數年。親王未及如願,便於1735年去世。親王去世,王妃主事,她依照眾望,衝破阻力,終將靈童尋認在青海同仁囊惹地方。遣員徵得達賴同意,就在迎請之機,不幸王妃又病危,臨終時給新嗣親王夫婦囑託:「我一生沒有了結的最大一事,就是我尊敬喇嘛的靈童沒有迎請回來,現在您等說是否要迎請,我對此牢記心中,也就瞑目了」。新嗣親王順應眾望,於1743年7月13日,將寺主靈童迎進拉寺坐床。經親王夫婦的不懈努力,轉世靈童名正言順地繼承了嘉木樣的政治地位和社會特權,至此,以冠「嘉木樣」佛號的寺主轉世系統便在安多地區形成和確立。為紀念親王夫婦的殊勝功德,察罕丹津、南吉卓瑪、公主更噶熱卜旦去世後,拉卜楞寺僧眾依照眾望,特製靈塔,供奉在拉卜楞寺。

▲世界藏學府·甘南拉卜楞

在黃河南蒙古部親王察汗丹津的全資和大力支持下嘉木樣活佛創建的拉卜楞寺,最終成為黃教在西藏之外的最大寺院,有「第二哲蚌」之稱!


▲拉卜楞寺建寺全力投資的黃河南蒙古部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