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閱讀的天才就有寫作的天才。閱讀的天才應該理解為對書的痴迷,由於痴迷,閱讀量就會很大,閱讀量大了,就好比把一個大水缸填滿了水,當水溢出來的時候,就是好文章誕生的時刻。這時就會產生靈感,因為不得不寫。這個過程亦如女人懷孕生孩子的全過程,必須經過痛苦的煎熬付出很多的心血最後才能產下孩子。古今中外的那些偉大作品,無一不是他們心血的結晶。
為什麼要著書?那是因為不得不說,也不能不說。因為他們發現的是人間基本的真理,他們出於良知和責任不得不寫出來,至於能不能流傳於世,他們關於這點可能考慮的並不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相比較西方而言,也只有紅樓夢這部書超過了西方文化,其餘的雖然也是傑出的作品,但沒有超越西方文化之上。對於這一點中國的偉人曾經有過定論。
文章的字數不在於多,老子的道德經,孫子的十三篇都是幾千字,卻流傳千古。託爾斯泰在寫復活之前,還沒有弄明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而在這之前他已經聞名世界了。和牛頓一樣他們最後只能求助於基督神學的幫助,來解釋人為什麼活著和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他的那本懺悔錄,是他追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深度思考。關於讀書的作用及目的,古人說過不少精闢的名言,中國古人就把讀書當成追求財勢權利和美女的工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追求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不少人都實現了目的。但財富權勢和美女給他們帶來災禍的時候,比所謂的虛榮的幸福相比較要多得多。同樣是讀書人,哲學家和真智慧的人們卻能獨善其身。深有智慧的人都知道避開俗世的誘惑,而寧願孤獨寂寞歸隱於塵世,也不去追求那些所謂的快樂!因為他們看穿了那些人虛假繁榮背後的愚蠢,以及虛妄的幻境帶來的災難和痛苦。
萬物不過是一瞬間的逗留,然後就匆匆歸於塵土了。人來到世上就是為了種族的利益,暫且我們可以把他稱為造物主,低級動物從出生到長大你會發現它們天生就是為了繁衍後代而生,在完成任務後,都能安然接受衰老直至死亡。因為它們不具備理性思維的能力所以它們並沒有覺得有多少痛苦。
但是人類具有高度理性,所以就不得不受戀世欲望的折磨。也許正是有了理性,才使我們遭受了比低級動物更多的痛苦。當我們躺在病榻上,生命進入倒計時,有幾個人能坦然面對並安詳的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呢?如果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那麼我們就要在身體健康而有活力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那些只是稍微了解一點,就以為自己對生死的大問題已經釋然的人,是自己在騙自己。他們最相信的就是自己時日還多著呢?所以對這個根本問題採取迴避的態度。人生應該有勇氣去探求生命的真相,絕不可像一個懦夫一樣的逃避。
求生的強烈意志讓我們渴望永生,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對基督教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我承認自己的信仰有自私的成分,但我不甘於之前的墮落而苟且的生活,我要探尋的問題很多。我們是否為了愛而生?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是否都要愛神?是否要去愛和我們沒有關係的世人?在充滿愛的生活中,我們能不能最終得到人人渴慕的永生?求神指引我,賜予我靈感。阿爸父與我同在。為愛而生你的兒女。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