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靈感從何而來

2020-12-11 孫老蔫吧暢談人生

有閱讀的天才就有寫作的天才。閱讀的天才應該理解為對書的痴迷,由於痴迷,閱讀量就會很大,閱讀量大了,就好比把一個大水缸填滿了水,當水溢出來的時候,就是好文章誕生的時刻。這時就會產生靈感,因為不得不寫。這個過程亦如女人懷孕生孩子的全過程,必須經過痛苦的煎熬付出很多的心血最後才能產下孩子。古今中外的那些偉大作品,無一不是他們心血的結晶。

為什麼要著書?那是因為不得不說,也不能不說。因為他們發現的是人間基本的真理,他們出於良知和責任不得不寫出來,至於能不能流傳於世,他們關於這點可能考慮的並不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相比較西方而言,也只有紅樓夢這部書超過了西方文化,其餘的雖然也是傑出的作品,但沒有超越西方文化之上。對於這一點中國的偉人曾經有過定論。

文章的字數不在於多,老子的道德經,孫子的十三篇都是幾千字,卻流傳千古。託爾斯泰在寫復活之前,還沒有弄明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而在這之前他已經聞名世界了。和牛頓一樣他們最後只能求助於基督神學的幫助,來解釋人為什麼活著和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他的那本懺悔錄,是他追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深度思考。關於讀書的作用及目的,古人說過不少精闢的名言,中國古人就把讀書當成追求財勢權利和美女的工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追求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不少人都實現了目的。但財富權勢和美女給他們帶來災禍的時候,比所謂的虛榮的幸福相比較要多得多。同樣是讀書人,哲學家和真智慧的人們卻能獨善其身。深有智慧的人都知道避開俗世的誘惑,而寧願孤獨寂寞歸隱於塵世,也不去追求那些所謂的快樂!因為他們看穿了那些人虛假繁榮背後的愚蠢,以及虛妄的幻境帶來的災難和痛苦。

萬物不過是一瞬間的逗留,然後就匆匆歸於塵土了。人來到世上就是為了種族的利益,暫且我們可以把他稱為造物主,低級動物從出生到長大你會發現它們天生就是為了繁衍後代而生,在完成任務後,都能安然接受衰老直至死亡。因為它們不具備理性思維的能力所以它們並沒有覺得有多少痛苦。

但是人類具有高度理性,所以就不得不受戀世欲望的折磨。也許正是有了理性,才使我們遭受了比低級動物更多的痛苦。當我們躺在病榻上,生命進入倒計時,有幾個人能坦然面對並安詳的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呢?如果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那麼我們就要在身體健康而有活力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那些只是稍微了解一點,就以為自己對生死的大問題已經釋然的人,是自己在騙自己。他們最相信的就是自己時日還多著呢?所以對這個根本問題採取迴避的態度。人生應該有勇氣去探求生命的真相,絕不可像一個懦夫一樣的逃避。

求生的強烈意志讓我們渴望永生,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對基督教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我承認自己的信仰有自私的成分,但我不甘於之前的墮落而苟且的生活,我要探尋的問題很多。我們是否為了愛而生?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是否都要愛神?是否要去愛和我們沒有關係的世人?在充滿愛的生活中,我們能不能最終得到人人渴慕的永生?求神指引我,賜予我靈感。阿爸父與我同在。為愛而生你的兒女。阿門

相關焦點

  • 抓住寫作靈感,不吐不快,把靈感變成文章
    這是寫作的兩種境界,而導致不同結局的原因就一個詞,靈感。寫作需要靈感,但也不能全部依靠靈感,畢竟靈感不是每天都有。01 靈感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這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就像是有人和你在說話,想把心裡的所思所想所感講給你聽,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靈感」。靈感是寫作的原動力,它讓人們有一種想要儘快表達的欲望,有話要說,有事想講,有想法與人分享和溝通。好的寫作者,一定會抓住這種感覺,有時還會創造這種感覺,讓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充滿情感,富有感染力。
  • 延安彩民「突發靈感」收穫雙色球千萬大獎!這樣的靈感從何而來?
    搞創作的人,有個說法,叫做找靈感。
  • 靈感:我來源於生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小說家有時為了尋找靈感,會到某些地方去「探險」。而我們大多數人基本都處在平淡的生活中,像到一個地方去「探險」的,基本上很少。也許這樣的生活會顯得平庸,但每個人都會有理想,都幻想過「偉大的自己」,即使現實與想像總會存在差距,但我們也常常會因為這些想像心靈獲得滿足。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沒有天賦,沒有靈感,如何寫出好故事
    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寫作帶來的。Spenser用自身體會和寫作經驗,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講述了寫標題、故事、邏輯以及爆文的技巧,如何在自媒體時代寫作,以及自己對寫作的理解,寫作對人生的意義。《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講述了故事對文章的重要性。一篇吸引人的文章不僅要有好的標題、嚴格的邏輯,還要有吸引人的故事。人們天生喜歡聽故事,而不是聽人講道理。
  • 把平凡的生活記錄下來,撲捉轉瞬即逝的靈感,跨越寫作瓶頸
    我喜歡思考,也喜歡寫作,除了忙之外有時候不知道寫什麼。剛才看到一篇百家號關於寫作的文章,和我一樣時而陷入瓶頸期。當我繼續瀏覽這篇文章時被文後一個讀者的留言所吸引,大致意思是「寫作就是記錄平凡的生活,看似平凡其實很精彩。」
  • 雷·布拉德伯裡認為:寫作就是對生活變魔法
    他們的靈感從何而來呢?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我對這些作家懷有深深的敬意,但同時也好奇一個偉大作品的出爐過程,作家在創作它們的時候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雷·布拉德伯裡在《寫作的禪機》一書中,興致勃勃的將這一創作過程娓娓道來。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一個健談的作家將自己多年的寫作心得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
  • 盤古開天,盤古從何而來?
    盤古開天,盤古從何而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盤古開天地」這樣的言語,尤其是我小時候,村裡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能把這件事做成,除非扁古開天地」。此語何意?扁古又是誰?且聽我慢慢道來。其實啊,上文這句話只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等同於笑話。
  • 「才寫幾篇文章,我就靈感枯竭了。」長期持續寫作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在寫作群裡有小夥伴在問,「寫了幾篇文章之後,發現自己好像彈盡糧絕了,什麼都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這種情況在寫作者中是很常見的。不要說是新手寫作,哪怕是寫了很多年的資深作者,他們也會有突然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如何能讓我們的寫作靈感源源不斷,讓我們保持一個長期持續輸出的狀態呢?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二百五」這個俗語從何而來?
    它究竟是從何而來?又於何時流行? 銀子五百兩一封,「二百五」諧音「半瘋」 古代也玩諧音梗? 在微博平臺該話題中,就「二百五」這個詞彙的來歷,網友討論得相當熱烈。
  • 男人最憎惡的「綠帽子」到底從何而來?
    這個詞肯定是男人最憎惡也是最忌諱的詞,那麼「綠帽子」究竟從何而來呢?中國歷史上至於一個人戴著綠帽子而沒有受到任何的歧視和嘲諷,反而受到大眾的崇敬,那就是武聖關羽關雲長。縱觀古今唯有關羽一人可以將綠帽子戴得如此莊重威嚴,其原因也是因為漢朝時期尚且沒有女人給男人戴「綠帽子」的說法。綠帽子的說法大約是從元朝時期開始的。
  • 秋葉寫作特訓第一節——簡單的寫作目標
    「寫作這門技能,是寫會的,不是聽會的!」有幸在茫茫書海中看到這本《秋葉特訓營 寫作7堂課》,第一章未完便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如獲至寶,當即存入書架,精心研讀。特訓營第一章有這樣一段話:「雖然說我也通過寫作增加了收入,但對我來說,寫作最大的意義不是賺錢,而是:通過寫作,我成為一個更專業、更職業、更理性的人。今天很多人學寫作,是因為覺得寫作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他們遠遠低估了訓練自己寫作能力的價值。」
  • 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打造強大素材庫
    自媒體的紅利大家應該都有目共睹:很多上班族,下班靠寫作,月入上萬,經過幾年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出書、演講培訓,逆襲翻盤,找到人生的第二職業,成功轉型。想要成為一個自媒體寫作者,每年365天,每天都可以靈感迸發,需要具備這兩種能力:a.素材積累靈感來源於日常,在生活中,我們要有意識的積累素材,從你身邊的人、事、物等身上發掘價值和痛點,對素材保持高度的敏感。
  • 從《人生有何意義》來看如何堅持寫作
    最近我讀了一下胡適的《人生有何意義》,說實話,以前像這樣子的書我基本上是看不下來的。之前參加過諾爺的寫作課,一直希望能夠提高寫作能力。諾爺建議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剛好有人推薦,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這本書的作者胡適先生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擁有32個博士頭銜,在很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
  • 讓川久保玲告訴你:服裝設計的「靈魂」從何而來
    法文譯為「像個男孩」,這也是川久保玲隨後都喜歡以男裝作為靈感之一的主要原因吧!CDG設計的種類非常多,上衣、短褲、包包、眼鏡、配飾、皮帶等等。 如何從時尚大咖們的世界中學習 獲取真正的時尚靈感呢?
  • 從東莞打工妹到全國勞模,尹利平的能量從何而來
    尹利平新書《我的能量從何而來》8月29日上午,由東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東莞市勞模協會主辦的「海納百川,夢想開花」研討會暨《我的能量從何而來》新書發布會在東莞天安數碼城隆重舉行。李志良、譚軍波、何文、田根勝、胡磊、胡青善、柳冬嫵、王衛東、彭爭武等專家和嘉賓就《我的能量從何而來》一書及「尹利平現象」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尹利平處女作《我的能量從何而來》,講述了尹利平從外來「打工妹」到市政協委員,再到省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範的成長曆程。該書傳遞一種堅定信念、明確目標、付諸行動、不懼挑戰、不畏困難、自學成長、自強不息的積極向上精神。
  • 秋葉寫作特訓營第二節——框架式寫作與結構化思維
    放在以前,我是不會信的,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自發學習秋葉寫作特訓。在訓練營第二節---框架式寫作中有一段話。「寫作之所以很有價值,因為寫作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理性和有條理。」理性和條理,這兩個詞可以說是從小聽到大。放在寫作中,也是適用,我們將其歸結為框架式寫作。
  • 靈感來了的感覺真好
    但是昨天寫作依靠的靈感非常充沛,完成了四篇文章量,字數六千,也算是很滿意了,什麼都吃幹抹淨,以後怎麼辦?——一時間即使寫完了那些要寫的題目,而興奮度還沒有完全來,靈感又已經浪費乾淨了,如果勉強再寫什麼,寫出來的東西都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東西。要有些寫作節奏上的講究,不能繼續寫了就不要寫了,也許留一些東西等他日再寫,寫出來的成就和效率會更高。
  • 柔然從何而來
    ancient Rouran individual reveals an important paternal lineage in the Donghu population》,這篇文論裡詳細論述了對出土在蒙古國和日門塔拉(Khermen Tal)遺址的一個柔然時期墓葬屍骨的基因檢測結果,表明其父系(Y染色體類型)屬於已經被學界論證為鮮卑核心父系的C2b1a1b1-F1756(參見本公眾號前文《鮮卑從何而來
  • 從紅色死亡左輪到荒野大鏢客,這款經典西部遊戲的譯名從何而來
    不過由於沒有PC版及中文的緣故,《荒野大鏢客:救贖》在國內的普及率遠不及歐美,這也因此造成了大家不知道遊戲的譯名從何而來。所以今天這部《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譯名是沿用自前作,而前作的譯名則是沿用自國內盜版商為《Gun.Somke》取的譯名,名字來自於伊斯特伍德的同名西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