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小時上下班,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時間永遠「在路上」

2020-12-22 小生探職場

從三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上班的第二個月裡,我漸漸養成了午睡的習慣。

原因很簡單,公司定的9點半上班,但是自己得提早一個半小時8點鐘就起來收拾自己,隨便鼓搗幾分鐘,就出門開始公交+地鐵的上班之旅。

為了能準時打卡不遲到,每天吃早飯和洗漱的時間都不超過10分鐘,都是隨便吃兩口就急急忙忙出門了。

每天晚上的咖啡已經讓自己產生免疫功能,好像效果也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晚上8點回到家還得繼續工作。

情況好的話能在12點之前上床睡覺,但是常態化的情況是,基本要弄到一點才能安心睡覺,在公司只能在午休的2個小時裡面,急急忙忙睡個一個小時,以此來保證每天自己正常的睡眠時間。

通勤時間長是大城市特有的標誌,上下班超過2個小時的其實也並不算是新鮮事,因為跨城上班的人也大有人在,自己所在從城市杭州在通勤時間上至少還沒有北上廣那麼嚴重。

根據《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檢測報告》顯示,國內36個主要城市1000萬人中,上下班單趟的通勤時間都在1個小時以上,這是多數在大城市打工人的現狀,大家一天工作的通勤時間基本都在2個小時以上。

長時間的通勤,加上原本的工作時間,再加上加班。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打工人,生活就是在公司和床之間兩點一線了,因為光是通勤+正常工作時間,就已經佔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了,再加上基本的睡眠時間,屬於自己的時間基本是沒有的。

準確一點來說是,屬於自己且不那麼累的時間,是沒有的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打工人來說,大家都認為45分鐘的通勤時間是應該是一個上限,畢竟如果超過一個小時這樣的通勤,不僅會讓自己感覺很浪費時間,而且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每天都這樣,很多人表示受不了。

但是現實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上班,只有69%的人通勤時間在45分鐘內,還有31%幾乎都在1小時和1小時開外。

長通勤的煎熬,挑戰著年輕人的耐心

來到杭州之前,我一開始心裡的想法是這樣的:

「通勤時間長沒關係,我可以在地鐵上看書什麼的,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但是工作1個月之後,我發現我想得太簡單了,跟很多人一樣,大家覺得這段長時間的通勤應該好好利用,至少不能讓他浪費,但是現實是在那樣的環境裡面,你根本沒法用這種碎片的時間去做任何有利於成長的事情

上上下下的人流,大家都行色匆匆,時不時會湊上來一個陌生的面孔或者背影,可能會因為不小心蹭掉你的手機,你的書包。

大家都被擠在一個大鐵盒子裡,運氣好的時候能有座位讓自己歇一會兒,但是更多的常態是很多時候連從口袋拿出手機的空間都沒有,你只能任由這段時間白白流逝。

你一開始對這段時間充滿美好的預期,你覺得你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但是現實是,你聽了一路的流行音樂,你聊了一路的天,甚至你打了一路的遊戲

為了能及時完成上司交給自己的工作,為了省幾塊錢打車費趕最晚的一班公交,上車了還得繼續從包裡拿出電腦工作,下車合上電腦,看到凌晨一點的這個城市,你又會覺得這才是在這個城市工作該有的樣子。

也不是沒有想過住的地方離公司近一點,但是一看將近上漲2000塊每個月的房租,確實讓自己退怯了,省了一個小時的路程,意味著自己三分之二的工資都要貢獻給房東,而且按照自己的目前的能力來看,自己的1個小時,還沒有這麼值錢

辦公桌邊咖啡再貴,也比不上一個月多出2000塊的房租,或許這是讓自己去習慣長時間通勤,最合適的理由了。也是對長時間通勤的煎熬,最好的心理安慰。

當然,除了自己一個什麼都把錢放在第一位的人,也有人會因為自己的生活愛好,去承擔高昂的生活成本。

朋友阿豪是一個比較喜歡寵物的人,因為上一個房東不允許他養寵物在家裡,只好無奈搬家重新找工作。

找了兩個月的房子,也算是運氣好,找到了離他新公司很近的一個地方搬了新家,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每個月多出1500塊的房租,他一個月工資也就6000多,讓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後來他直接包了1個月的共享單車卡,因為上下班5分鐘,路上的時間短了,還能每天上下班和自己貓咪到招呼,也算是為他的生活找回了一點幸福感和存在感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搬家換地方住的原因有很多,多數是被現實擋住了挪動的腳步,但是往往發展越快,生活工作節奏越快的大城市,在「沒錢」「工資低」「工作壓力大」等現實原因面前,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往往會被忽略,因為僅僅是去應付上面這些,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核心商業寫字樓奪走了年輕人的白天,高強度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年輕人疲於奔命應付現實的各種困難和阻礙,漸漸忽視甚至可以去掩蓋自己的情感需求,因為這個城市,並不負責給「沒錢」的年輕人提供心靈上的慰藉。

花一小時上班,我們來看看背後的隱性成本

如果時間往回倒流10年,可能城市還沒有那麼多的地鐵,可能我們可以在公交車上慢慢地翻開一本書來看。

但是到了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遇到上下班晚高峰的時候,可能連騰出手來都是困難的。

有一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都市麗人上班族: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在路上」這個詞,早已經成為了打工人常態化的生活狀態,「在路上」也不再是形容一種勵志努力向前的狀態,反而聽了讓更讓人害怕。

自己的前同事阿文,為了能儘可能住的離公司近一點,硬是直接找了一個比原來房租高2000塊的房子。

每天上班的時間是縮短了,幾乎可以踩著點到公司,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生活質量的下降,因為房租將近佔據了自己三分之二的收入,阿文從之前的天天點外賣,轉變為一到吃午飯的時間就回家煮餃子吃。

為了能縮減自己的上班時間,付出的成本幾乎讓他杜絕掉了一切娛樂行為,以前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都會和自己的好朋友下館子搓一頓,但是現在不敢下館子,克制自己購物的欲望,買東西只買生活必需品。

而且因為住的離公司近的原因,很多時候總是會遇到同事和老闆以距離近為理由的各種「幫忙」和壓榨:

「你離公司比較近,能不能去電腦上幫我拷貝個文件?」

「你住的離公司比較近,留下來多加會兒班也沒事,正好把方案早點給我。」

住得遠,長時間通勤可能很大程度上扼殺很多人年輕人屬於自己生活的時間,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山,但是住得近,也給「方便加班」提供了客觀的現實理由,好像無論是遠還是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就註定是一直是「在路上」「在上班」「在加班」的狀態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隨著各種線上打卡考勤這種看似幫助企業和員工更好工作工具的出現,更加是編織了一張大網,一點一點吞噬大家的下班自由時間。

下班了也不敢不看群消息,一分鐘不回群內領導消息,明天桌上就有被迫離職的通知書,要求你隨時在線,隨時回復,讓大家本屬於自己的時間,卻來不得半點自由。

通勤時間的長短,是評價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指標之一,對於年輕人來說,想實現鹹魚翻身,人生逆襲,大概率還是需要到大城市去闖蕩和打拼。

其實很多人心裡明白,選擇來到大城市打拼,就必須接受城市發展帶給個人的弊端,通勤時間變長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城市發展和擴張,導致上班族的通勤時間變長是有合理性的,但是通勤時間長成一個城市的常態化現象以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著手考慮,如何儘可能去縮短大家的通勤時間,畢竟這並不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其實對於多數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來說,大家都是在犧牲自己的健康,下班時間,休息時間,來為這長時間的通勤買單,用長時間的通勤,來換取較低的居住成本,同時儘可能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

就業人口膨脹,居住面積只能被壓縮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通勤這頭大象,已經越來越無法忽視。

在要求年輕人「甘於吃苦」之外,在默認大城市就該「舉步維艱」之外,繁榮、公平、可持續的大城市,是不是也該為這些擠在車廂裡的人多做點什麼?

大家犧牲掉自己近乎所有的娛樂時間,也只是希望這份煎熬,能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已,希望我認真對待生活的時候,生活不會反過來欺騙自己

相關焦點

  • 城市交通擁堵,上下班路上時間長,怎麼辦?
    大城市好,大城市也可能有大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不要說大城市,現在就是小城市,也出現擁堵,上下班花費時間長。據第一財經客戶端、搜狐、新財富雜誌、新浪財經客戶端12月5日報導,中國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超過60分鐘的極端通勤。
  • 大城市性價比越來越低 年輕人還應該呆在一線城市嗎?
    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逃離大城市,理由很簡單,大城市越來越高的房價很難讓年輕人真正紮下根來。其實逃離大城市不是一種口號,有數據表明北上廣深的人口這幾年是淨流出的,主要流向一些二線城市。
  • 想到每天得花一個小時去上班,你是不是又準備辭職了?
    為了準時上班打卡,她每天六點半起床,抓緊時間收拾,之後坐了一個半小時的跨城地鐵,從佛山趕到廣州上班。咖啡和茶都救不了她,只有午睡才能勉強拯救她下垂的眼皮。中午午睡30分鐘,每天能勉強湊夠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單程通勤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並不是個例,很多人感嘆,一個小時根本沒啥,大城市通勤2個小時才是極端。
  • 大城市,留給年輕人的時間不多了
    小城市繼續衰敗無法逆轉,產業凋零,日趨單一化、配套化,並處於產業鏈下遊,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要麼扎堆體制內,要麼被迫逃離。只要我國在市場經濟的行進道路上,這一趨勢就無法避免。那麼未來哪些城市有前途呢?未來中國的城市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對於年輕人來說,你不得不去大城市闖蕩,而且要努力在大城市留下來。三、要在大城市留下來,就要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有房子。
  • 從三線到一線城市,超長通勤剝奪「自由」,大城市如何活得體面?
    工作一年,慢慢才理解那句話:「在大城市上班,每天基本就是公司和床上兩點一線,沒有自由,沒有自己的時間,出過家最遠的距離也只是半個月回一次家的高鐵站,沒有社交,沒有生活。」長時間的通勤,就已經把很多本該屬於自己的時間,扼殺在了路上,而且這些被扼殺的時間,我們幾乎沒辦法去挽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流逝。
  • 大城市「通病」:上下班極端化困擾打工人,多少人是千萬人之一?
    對於打工一族來說,每天早上最「頭大」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上班,而是每天上班就要浪費不少的時間。有些人擔心上班遲到,連買個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可以說不少人都因為時間花在了路上,因此早飯對於不少打工人來說,已經直接被忽略了。
  • 青島「南宿北工」上班時間從2小時縮至1小時
    「雙線」的開通,讓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居住在青島市北、李滄等地,卻在城陽、紅島工作的許多年輕人,以後交通會更加便利,將告別開車擁堵、起早擠公交的時代。23日,幾名在城陽紅島上班的上班族向早報記者表示,「雙線」地鐵開通讓他們興奮不已。
  • 熱鬧的大城市,總有一個地方,能帶給你一段靜謐的時光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熱鬧的大城市,總有一個地方,能帶給你一段靜謐的時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大城市裡努力工作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我每天工作,在公司家裡過著「兩分一線」的生活,所有的飯菜都稱為外賣。最近,有個好消息。我拿到了車牌,終於可以買輛車回饋自己了。正如王爾德所說,愛自己是浪漫生活的開始。
  • 年輕人該不該放棄大城市的工作,選擇回老家買房?
    三十歲的王漫妮,終於放棄了大城市的繁華,結束滬漂生活回到了老家。看到這段的時候,其實也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媽媽說:怕你不回來,又想讓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瞬間淚目,這句話說出了多少相同境遇的父母的心聲。好像成年之後一個人在外地,很多小小的舉動在爸媽眼裡都不亞於一場地震。
  • 年輕人該不該留在大城市?這6000人的選擇和你一樣嗎?
    大城市居高不下的居住和生活成本,一直都是年輕人的心頭大患。但今年的結果似乎告訴我們,這個痛點更加鮮明了。而工作機會這一因素雖然獲得了僅次於收入性價比的高票,但是認為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數比例相較去年整體下降了1.2個百分點。2019年,有73%的受訪者認為工作機會「非常重要」,但是今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70.7%。
  • 年輕人是該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小縣城?
    在大城市小城市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每個人每個年齡階段的想法不一樣,如果剛剛畢業的當然會選擇大城市,機會多。但是到了成家立業了,經過前幾年的奮鬥能夠在大城市定居,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留下最好了,如果沒有解決,並且小城市也有適合的工作機會,還是回到小城市過得更有生活質量。
  • 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路上?大數據告訴你
    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上班路上?是否曾為堵車的等待傷透腦筋? 事實上,寧波在通勤方面的舒適度,已經「跑贏」了不少兄弟城市! 同時,這份報告還透露了更多乾貨——在寧波,平均出行多遠距離,就能找到一份工作?有多少寧波城市居民,從住宅到公司的距離在5公裡以內?如果乘坐公共運輸,又有多大比例的寧波人可以在45分鐘之內實現通勤?
  • 社會萬象:八小時工作制,幾點上下班重要嗎?
    她說:我覺得你們的上班時間有點不合理,晚上9點才下班,那我一天裡都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坐那麼長時間我覺得我肯定做不下來,我還是再找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吧。聽完她的話,我簡直不敢相信,現在的孩子們都這麼不能吃苦嗎?職場上8小時工作量是常態,而且我們公司是下午1點才上班,上午的時間完全屬於你自己。
  • 大城市的月亮,年輕人望酸了脖子
    在故鄉的街坊裡,經常流傳著年輕人在大城市月入過萬、生活光鮮的故事; 但在大城市出租屋,輾轉反側的年輕人面對月亮,望酸了脖子,學著低頭生活。
  • 職場生活:坐車三小時上下班,每天起早摸黑,為了啥?
    其實我們做員工的也挺難的,我每天坐車三小時上下班,起早摸黑拼命地幹活,也就為了還房貸、給孩子攢學費等,全力為養家餬口而奮鬥。今年公司的收益不好,也影響了我們的收入,這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公司關門了,我還擔心失業。」
  • 上下班最累城市:平均通勤時間47分鐘全國第一,平均通勤超11公裡
    在一些小城市可能還好,自己從家裡出發到上班的地方可能也就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但是在一些省會或是超大城市,上班的通勤時間和通勤距離都會嚴重增加,那麼我國究竟哪座城市上下班通勤最累呢?首都北京是這一問題的唯一答案。因為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這座城市的上班族平均單程通勤時間高達47分鐘,平均通勤距離更是達到了11.1公裡。
  • 呼和浩特平均通勤時間出爐,你上班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呼和浩特平均通勤時間出爐,你上班路上要花多長時間?一時間,「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蒙馬財經認為,之所以呼和浩特的平均通勤時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是因為呼和浩特城區面積小,居民生活工作圈相對集中,再加上,近幾年呼和浩特公共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公交線路達到221條,同時地鐵1、2號線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人們的出行時間。
  • 大城市的「新窮人」:坐擁百萬千萬房產,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作者: 濟南特價房在深圳工作的劉先生,每月收入9000~10000元,正常工資水平,也不算很低,但也不高。為了結婚,劉先生花了800萬元在深圳買了一套120平米的樓房。為了買房子,他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賣掉了老家的舊房子。
  • 26歲中學老師,蜜蜂腰蘋果臀,每天都要花2小時來健身
    文/王莉園雖然現在人人都工作壓力都比較大,但是總有一些人非常的自律,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做好身材管理。所以工作忙,生活瑣事多也不能成為你放任自己身材垮掉的理由,今天我們來看一個自律的健身達人。26歲中學老師,蜜蜂腰蘋果臀,每天都要花2小時來健身。
  • 問答:年輕人究竟應該在大城市奮鬥,還是應該去小城市生活?
    對於我們年輕人自己來說,首先,大城市能讓我們近距離而且快速地接觸到新事物,充滿了新鮮感。其次,大城市有更豐富的生活,我們可以輕易接觸到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最重要的是,大城市更加包容,在這裡,我們可以活出更真實的自我。而且在大城市待過的年輕人的洞察力和氣質與那些從沒有在大城市工作過的同鄉有很大的差別。這對每個年輕人來說都是一筆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