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我去過新加坡旅遊,當時對那些花花綠綠的組屋印象很深,大概長這樣。
五顏六色,相比國內高大上的商品房可以用 「醜」 字形容,雖然醜但業主看著爽啊,因為外觀顏色是由業主投票決定的,5年一粉刷。
你猜這些組屋多少錢一平米?以下是新加坡2018年推出的3802間組屋的價格:
房子的位置分Non-Mature Towns和Mature Town,可以理解為市郊和市區。
以70平左右的小三房為例,市郊為16.5~24萬新元一套,折合人民幣 82~120萬,每平米人民幣 1.1~1.7萬。
市區為24~28萬新元一套,折合人民幣120~140萬,每平米人民幣 1.7~2萬。
這個價格相比國內如何?以中國人均GDP第一的城市深圳為例。
市區對應深圳的南山區、福田區,今年二手房均價8萬5,市郊對應深圳的鹽田、寶安,5萬1,深圳房價大概是新加坡組屋的 3.6~4.7倍。
組屋不僅價格便宜,政府補貼也多,假設一個月入1千新元的家庭要買一套10萬新元的組屋,扣掉政府的8萬補貼,他只需支付2萬新元就可以買下。
新加坡組屋貸款利率很低,每年固定 2.6%,中國公積金貸款利率3.25%,由於貸款金額巨大,國內大部分人買房都是公積金加商貸,商貸 4.9%。
根據聯合早報的數據,新加坡目前有超過100萬個組屋單位,散布在全島20多個市鎮,新加坡人口8成住在組屋,其中9成擁有所住組屋的產權。
這些組屋交通便利,再偏僻的組屋都有巴士經過,組屋附近便利店、幼兒園、小學都有,一切都非常方便。
並且經過多年發展,組屋已不再是五顏六色的 「醜」 房,顏值越來越高,比如以下的:
可以說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解決了炒房問題,真正實現居者有其房,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度以及年輕人的歸屬感,生活有希望,知道努力工作就能買得起房,不需掏空6個錢包。
根據《聯合早報》的資料,新加坡的組屋1930年就有了,當時新加坡還未建國,由一個叫改良信託局的部門興建。
1930年代的組屋
改良信託局從1947~1959年的12年間建了2萬多套組屋,但二戰後新加坡人口增加,這個數目的住房無法滿足160萬人口的需求,許多家庭擠在簡陋的棚屋裡。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權後,成立建屋發展局,基於李光耀堅信的有恆產方有恆心的理念,建屋局5年內建了5萬套組屋。
早期建的組屋
近幾年的組屋
最初,組屋是出租給人民的,1964年政府提出 「居者有其屋」 計劃,組屋開始出售,由建屋局直接出售的組屋,獲得政府大量津貼,因此只供新加坡公民購買,在住滿規定年限後,組屋能夠在二手市場轉售。
我們本來是打算學習新加坡的,以廣州為例,2008年11月頭版新聞:
經濟適用房就是新加坡的組屋,但這個經適房比較坑,根據知乎「房價讓當代青年有多絕望」問題下「北體人」的回答:
坐標廣州,今年20歲,13年在廣州買上經濟適用房,當年房子要四十來萬,但買房的時候政府沒跟你說這40萬花出去了產權不在你手上,是的,這40萬就相當於個租金,今年年中我媽加了個業主群才知道,想要拿到這房子的產權,以我家的面積,還要再向政府補交一百一十來萬,每年視周圍地價漲跌。
什麼意思呢?如果你不補交這一百一十來萬這房子就不算是你的,你不過是個租戶而已,只不過是個長租的租戶。我知道有人會問:不補交行不行?不可能,不補交,有你好受的。
不補交,假使以後我父母賺錢了,也不能在本市買房子,甚至在全國都買不了房子,他們只有這一套經濟適用房;不補交,比如說我,我賺了錢,也沒有辦法買房子,我必須要先替我父母補交這一百一十來萬才能買房子,除非我結婚了,把我自己個人的戶口從我們家這個集體戶口遷出去,如果我不結婚,我這輩子在補交房款前都買不了房子——也就是說我們一家都被這一套經濟適用房給套牢了。
在新加坡你用優惠價格買了組屋,組屋就真的是你的,有產權,新加坡官網上關於組屋的出售細則如下:
直接向建屋局購買三至五房式和執行公管公寓,必須在居住滿5年後方可轉售;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上述組屋,必須在居住滿30個月後方可轉售,但不向建屋局申請貸款而直接向銀行或金融公司貸款的,則只需居住滿1年就可轉售。
也就是說新加坡的組屋沒有所謂的補差價,只需住滿一定年限就可出售,而我們這買了經適房,房子不是你的,想拿到產權必須用商品房的價格補差價,不補的話不僅買房的人,家裡人也沒辦法再買房。
查了下廣州市政府網站的經適房政策,以上基本屬實,不過補交的差價計算方式是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與經濟適用住房差價的 80%。
因為在廣州,我去了位於白雲區金沙洲的經適房逛了逛,位置在地鐵6號線橫沙地鐵站附近,下圖4個區域都是,有10幾棟。
外觀跟新加坡的組屋非常像,也是五顏六色。
裡邊的綠化還不錯。
停車棚有很多殘障人士三輪車,看來確實有照顧到這些特殊人群。
廣州經適房政策搞了10年,按照這個政策一直搞下去感覺也挺好,結果2019年出來這個新聞:
根據媒體報導,不再新建經適房的原因是想用公租房的政策替代經適房。
所謂公租房就是讓低收入者以較低的價格租房子,多低收入算低收入?2019年廣州的標準是:
來自本地寶網站
以單身狗為例,存款不高於22萬,年收入不高於42792,折合月收入不超過3566元就算低收入。
在廣州打工月收入不高於3566元應該比較難吧,不僅如此,申請人還要有廣州戶口,這戶口還真不是誰都有!
不僅門檻高,公租房感覺也是有點坑,知乎「如何評價廣州推出16668套公租房」問題下面一片吐槽。
漠日煙城 的回答:
廣州分公司五百多號員工據說就分配到一套,最關鍵的是我中簽了!
白雲區南悅花苑,建築面積47平米,月租金1329元。
查了一下南悅花苑位於白雲區比較偏的地方,離最近的地鐵站走路4.5公裡。
別以為1329元的租金很便宜,我在網上查了該小區的租房價格,結果:
答主的公租房:
建築面積47平米,實際使用面積19.2平米。
網友評論說:
感覺目的就是讓你看過後下決心去買商品房
東方不敗 的回答:
今天去看了棠悅花園的,真的超級雞肋,完全反人類的設計,大多數房間擺不下大床,即使能擺下床,也沒有一點多餘空間了,房間後面還有鐵路和廣園快速,想想真是噩夢
tuqi zheng 的回答:
就拿之前我看過的白雲區什麼鬼花園寫著31平方的一房一廳。本來想著即使扣除公攤面積和建築,套內至少也有25平方吧,一個人住的話也挺大了,還蠻期待的。
結果到現場看的時候,我人都傻了。首先門朝裡面開,然後是長3點2,寬2點3的廳。廳外是1.1米寬的陽臺。廳左手邊是多邊形,大約1平方的洗手間。洗手間挨著兩段廚房,長方形加上三角形,中間折一下,大約3.5平方。最後是廳右邊,2.0X1.8的房間,還有房間窗臺。結果把陽臺窗臺算進去才有7.4+3.5+1+3.5+3.6+1=20
了解完這些,我想說我們的路真的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