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戰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說它大,是因為長平戰是戰國時期投入整個戰場最多的一次戰役,秦國和趙國共投入近百萬的兵力,哪果史書說得對,這是作戰部隊的數量,還不包括運輸部隊和後勤保障部隊,長平戰一打,趙國就損失了45萬人。
想想看,整個趙國只有三百萬人,長平之戰一打就損失了四十五萬作戰部隊,還是以青年男子為主的精銳部隊,其中包括一些青少年,還有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按照戰國時期的人口比例,三百萬人口也就是三四十萬青壯年男子,也就是說趙國幾乎損失了90%的青年男子。
這對趙國來說幾乎是一場滅頂之災,所以,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秦昭襄王建議秦昭襄王:趁著長平之戰勝利的餘勢,攻佔趙國的都城邯鄲,消滅趙國。但秦昭襄王與當時秦相國範雎在請求韓國與趙國的使者割地求和時,經過商議,同意了趙國與韓國的使者的請求,同時也拒絕了白起繼續進攻邯鄲的計劃。
秦軍此時已兵分三路,準備進攻邯鄲,一路上由左庶長王長領率領,一路進攻趙國的皮牢,今山西省冀城縣,此處在上黨西南,一路上由司馬梗率軍北上攻太原,太原在上黨北面,以及一路上由白起親自率領,準備經上黨直搗邯鄲。
但被秦昭襄王直接拒絕,據史記記載,是趙國使者以白起可能勝過範雎,會影響到範雎在秦國的地位為由,對範雎說了一句話,當時範雎在秦昭襄王面前紅起,然後範雎就說了一句話,說了一句話,經過三年的長平之戰,秦軍消耗太大,如果繼續徵戰,後勤補給和兵員都不夠,秦軍需要休整,現在趙國和韓國送上了城池求和,秦國正好找臺階下。
在這種情況下,範雎說得有理,但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範雎是秦國相國,如果私底下確實接受了趙國的言辭和財物,那麼,範雎阻止白起繼續進攻邯鄲的目的並不單純,但秦昭襄王並不糊塗,他還是個英明的君主,決策也是秦昭襄王的事,秦昭襄王是從政治的角度和秦國的大局出發來做決定的。
不過,範雎和秦昭襄王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都不在戰場上,白起親自率軍在戰場上作戰,白起就是大將,白起顯然更了解戰場情況,白起建議攻打邯鄲,是從軍事角度考慮的,如果白起以「必有外患,必無君命」為由,執意進攻趙國,那他能不能滅亡趙國呢?
事實上,答案非常簡單,不可能。由於戰爭不僅僅是軍事,還有政治和後勤供應,如果白起不服從秦昭襄王的命令,他是不可能繼續戰爭的,至少是沒有糧食吃的,還是孤軍奮戰,但是如果白起能夠得到秦昭襄王的全力支持,那滅掉趙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長平戰結束後,白起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這就是為了消滅趙國而作的準備,與此同時,白起又把240名年輕的趙軍士兵放回了邯鄲,參加了長平戰的45萬趙軍士兵中,只有240名還活著回來,這在趙人心中的威懾是很大的,白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摧毀趙人的心理,為接下來的滅趙戰爭作好準備。
令趙國上下為之振奮,也缺乏應對之策,看地圖就明白了,長平離趙國都城邯鄲僅180公裡,是居高臨下,秦國一俯衝,兩、三天便可抵達,但此時趙國都城邯鄲空虛,無險可守,也無外援。
這三年來,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基本是孤軍奮戰,不僅其餘五個國家不能支援趙國,甚至連趙國從東方六個國家借糧也不能,為何五個國家不願聯合起來,支援趙國,對抗秦國?由於沒有人願意引火上身,一旦支持了趙國,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了,而且合縱是很難的,六國各懷鬼胎。
但秦昭襄王拒絕了白起趁勝攻打邯鄲的命令,雖然給了秦軍休養生息的時間,同時也給了趙國有時間調兵遣將,建立邯鄲的防禦,同時也給了東方五國時間支援,同時,當初以割地求和換取秦國罷兵之後,趙國居然還後悔沒有把城池割讓給秦國,事實上,秦昭襄王拒絕了白起攻打邯鄲的命令,是不對的,是毫無政治意義的,反而給了趙國非常寶貴的休息時間。
戰地戰機稍縱即逝,秦昭襄王若支持白起進攻邯鄲,以白起的速度可在2-3天內抵達,隨後是圍攻,此時趙國根本反應遲鈍,雖然趙國在北方還有一支對抗匈奴的軍隊,但調動這支軍隊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趙國的世仇燕國在北方對趙國也是有威脅的。
此時,秦軍雖然困難重重,但趙軍卻更困難重重,邯鄲城內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就連趙國的平原君也要將家產獻出來,送到戰場上去,都到了這地步了,趙軍還缺糧食,加上秦軍的主帥是白起,要把邯鄲奪下來,也不太難,即使有廉頗來守衛,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趙國也是無法抵抗的。
廉頗擅長打防守消耗戰,長平之戰前半段是廉頗防守,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了45支部隊,其防守消耗廉頗50,000人,雖然廉頗守住了長平,但趙國已無實力與秦國玩消耗戰,到最後,要麼全軍覆沒,要麼決一死戰看誰能勝。
真到了邯鄲之圍,趙國更沒有力量與秦國抗衡,秦國有穩固的大後方,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人口也比趙國多,即使趙國以亡國為由請求東方五國援助,時間上已經太晚了,白起2~3天就可以攻城,趙國請東方五國援助,沒幾個月,就完全無法請援軍,戰場上需要的是兵貴神速。
那一年,白起率領孤軍攻入楚國的腹地,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只因楚國戰略縱深太大,無法將其擊潰,但趙國卻不同,長時間的戰爭已使趙國失掉了大片領土,趙國的戰略縱深已被秦軍佔領,所以,白起只要攻佔邯鄲,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趙國的滅亡。遺憾的是,秦昭襄王拒絕了白起的勸告,並在不久之後,還逼死了一代名將白起,錯過了消滅趙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