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來,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寒門依然可以出貴子,可是機率卻在不斷下降,那些家庭條件優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進高校。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
整部紀錄片揭露了中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看完讓人讓人憤怒、壓抑,可是又讓人很贊同。紀錄片的第一個主角叫王盼,是一個剛剛高考結束的農村女孩。她的家庭貧困,父母都以搬磚為工作,父親沒讀過書,還酗酒,母親雙手殘疾,整個家庭一天收入只有三四十塊錢。就像王盼說的那樣:像她們這樣的家庭,假如她早早地選擇出去打工,想改變命運讓家裡過好一點,那是很難的。以後想讓父母過得好一點,她只能讀大學。
王盼從小讀書就很努力,可是高考成績出來之後,王盼只考了388分,這個成績就代表著王盼要麼選擇去讀學費很高的三本,要麼就選擇不讀書。父親看到王盼的成績非常生氣,在餐桌上大發雷霆,母親冷臉罵父親後安慰女兒:你只是沒有發揮好,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雖然沒考好,可是大學一定要上。
王盼母親之後擺了十桌酒菜,挨家挨戶去邀請親戚和朋友,拉下臉來去請求:家裡沒錢上學了,只好找親戚朋友來幫忙,就這樣,終於湊齊了王盼這位農村女孩的第一筆大學學費。似乎給向上的出路打開了一條縫隙。
紀錄片的第二個主角叫王振祥,在一家弘博軟體教育機構就職,千萬高考成績不理想的「王盼們」最終有一大部分人會選擇這所號稱和4萬3千多家企業聯動的「高素質學校」,他名義上是培訓講師,實際上卻是大忽悠。他畢業於晶片設計專業,並沒有講師證,所隸屬的教育機構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家擁有優渥學習環境,培養高素質軟體人才的學校,甚至還保證學員在畢業後能就職於阿里、百度出色的大公司。
實際上,宣講會PPT上的圖書館、電腦羅機房、乾淨整潔的宿舍都是王振祥在百度上找的圖片,實際根本沒有。每年,弘博會派出所有講師到各地的農村發起講座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招到更多的學生,賺取更多的學費。令人痛心的是,王振祥說他們只會去那些貧困的農村去騙貧困的家庭。因為城市的孩子不上當,都明白他們這些所謂的機構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是農村裡的貧困家長和孩子,連電腦是什麼都知道,貧困就意味著容易上當。
這樣的教育機構讓這些本來就不富裕的人們看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出路,想抓住機會把孩子送去學習,最終也許都沒發現其實這是個騙局。有人會說,高考並不是一切,只要王盼好好上大學,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找到了故事的第三個主角,剛剛大學畢業於三本學校的學生萬超。萬超就讀的學校,就是王盼即將去的學費高,生源資質一般的院校。
萬超在學校裡,已經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了。他有上進心,大三就已經修完了所有學分,大四開始到處實習。可能因為自己樂觀開朗,擅長打交道覺得自己能順利找到工作,當萬超第一次走進招聘會時,顯得非常自信。他和每一個應聘者表示,自己有實習的經驗,能說會道,很適合這個崗位。可是最後,不是投的簡歷石沉大海,就是被告知考評不合格。
後來,好不容易有個很好的公司向萬超拋出了橄欖枝,給他2個月的試用期。在這兩個月裡,萬超努力地學習新技能,可是仍然比不上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還是被大公司拒之門外了。之前,萬超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失敗,甚至用全部的錢在單位附近租房子,被辭退後,萬超又開始找工作。
這時他發現自己只能找到月薪剛剛過千的工作,可是生活成本至少需要1500塊。這個收入,和上學時一年2萬的學費完全不成正比,萬超才慢慢被現實點醒。終於還是認清了現實,他搬離了昂貴的出租房,找了兩個人合租的小房子,降低了生活的成本,繼續找工作。
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一個騙子學校的大忽悠,一個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三位主角都有自己的煩惱,這個社會總是那樣不公平,有些人從生下來就有著好的資源,好的待遇。
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沒有開闊的眼界。而且還有可能受到騙子們的青睞,就算畢了業,拿到了文憑,也有可能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人生最絕望的並不是貧困,而是深陷在貧困中,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未來的出路。可是這些主角做錯了嗎?是王盼不應該上大學,還是萬超不應該努力找工作?他們的選擇沒有錯,人生艱難,那就更要努力,如果找不到出路的話,那就更應該堅定自己選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