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選秀節目正熱,疫情剛穩定,憋了許久的節目都按捺不住噴湧而發, 到目前為止有的瘋狂發預告,有的瘋狂曝導師,有的已經播出兩三期…總之各種火熱,粉絲安利的一大把,撕起來也挺熱鬧,話題不少。
從導師這一塊看得出節目都很捨得下血本,乍一看配置都不錯,有實力派,也有流量派。今年來看,已經播出的《青2》製作人蔡徐坤,聲樂導師Ella,舞蹈導師Lisa,說唱導師Jony J ;《創3》目前看起來導師是黃子韜,鹿晗,毛不易,羅志祥,發起人宋茜。
而每年在導師製作人這一塊,選秀節目都很捨得下本來請名氣大的人,看去年的《青春有你》,張藝興、蔡依林、李榮浩、歐陽靖、艾福傑尼、徐明浩。《創造營2019》迪麗熱巴、郭富城、蘇有朋、胡彥斌、黃立行。《創造101》張杰、Ella、胡彥斌、羅志祥、王一博。
像羅志祥、Ella、蔡依林、這樣有多年舞臺經驗,也擔任過多次節目導師,是毋庸置疑的,也有胡彥斌、張杰、毛不易這樣的實力歌手,還有黃子韜、鹿晗、王一博、宋茜,蔡徐坤這樣的新晉愛豆。
Emmm,網友們其實還是很擔憂,拋開羅志祥、Ella這些實力派不說,新晉偶像轉做導師是不是也太著急了點?紛紛質疑鹿晗黃子韜團男團出身也沒多久,還有更新的蔡徐坤,他們本身作為流量偶像的成績在哪兒?除去粉絲掏錢、打榜送上去的成就,他們有什麼耳熟能詳的作品?這樣的偶像有資格做導師去點評別人嗎?讓新選手像他們看齊?那這選秀質量還能保證嗎?
吃瓜去看了這些節目,真的只能說一句,這質量實在是堪憂啊!唱歌不行、跳舞不出眾,連這基本功都達不到,不看畫面光聽他們唱歌,那簡直是音樂車禍現場!但是卻個個都有一些不得不說的故事,人設出眾於實力,想靠著內心的那點光輝燦爛的理想走上光芒萬丈的未來,打開彈幕,觀眾們果然不是來欣賞歌唱,都是衝著人物去的。
自從18年的選秀節目大熱之後,此類節目層出不窮。請來一些成熟的流量愛豆來做導師,靠他們的粉絲和流量給節目製造熱度,再在選手中選出有爭議性的選手,製造話題給節目帶來討論度,在選秀期間確實是成功的,但很多選手比賽即巔峰,節目結束後重新跌回透明人。
這就有一個疑問了,現在的選秀節目到底都在選什麼呢?
本質上來說,這選秀根本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造星機器,只為了割粉絲們的韭菜而不是選拔人才!
之前質量還尚可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帶出來的NINE PERCENT、火箭少女團體網絡口碑的全方位崩塌,蔡徐坤和楊超越這樣能讓人記住的卻不是靠實力,是靠爭議。而尚能稱得上有膾炙人口代表作的會火箭少女一首《卡路裡》,卻是毫無營養的口水歌,後面呢?還有什麼作品?
選秀,本以為是給娛樂圈輸送一些唱歌跳舞人才的節目,但這一路看下來似乎並不是,想得太單純了!這些節目更像是資本單純賺快錢的一條路,只要有錢賺,別的什麼都不管。但在更早的十幾年前,選秀鼻祖「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雖然那時候也同樣帶有爭議性,卻不是靠流量偶像這種東西帶出來的。選手們各個都有實力,到了現在,他們各自都已在華語樂壇獨當一面,擁有強烈的個人特色,是一個不可缺失的一個存在。
而看了這些選秀後感慨良多,第一個,為什麼這些選手唱歌會這麼難聽?雖然說現在國內的偶像團隊,都在以日韓為標準,一個團至少要集齊vocal,dancer,rapper才能成團,少一個都不行。本來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關鍵在於國內的偶像團體根本沒有像日韓那麼專業的訓練體系,出來的都是不太入流的半成品,跳舞划水也叫跳舞,只要帶著帽子邪笑著說幾句就當是rap,舞臺表演靠燈光攝影就叫炸裂,而最基礎的唱歌卻反而變得可有可無!造成每一次演出不看畫面光聽歌聲的話,就是一場音樂車禍現場。
第二個感慨就是,即使是這樣肉眼可見的車禍現場,依然有一堆年齡小的粉絲跟著狂歡尖叫,瘋狂叫囂著我偶像是憑實力上位的……emmm,你還不能跟他們較真說一句他偶像的壞話,不然分分鐘撕起來給你看,陰陽怪氣問候你以及親朋好友。
真的,求求這些人放過觀眾的耳朵吧!這樣的偶像不應該成為偶像。選秀節目最基本的應該唱歌,如果都唱不好就來說自己要出道做偶像,那只是虛榮心造就的自我膨脹。實力不足就努力來說話,但努力要看成果,而不是嘴巴上努力行動上卻賣慘…不然跪求你們放過音樂這玩意,自己去做一場醉生夢死的明星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