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買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2020-12-16 瀟湘晨報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

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投完簡歷接到「刷單」任務

今年4月,阿成(化名)在58同城上投了一份兼職簡歷,在那之後,騷擾電話頻繁打來。他出示的通話記錄顯示,這些騷擾電話來自全國各地,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個電話呼入。

有的求職者接到一些所謂「招聘方」的電話後,卻不知道已被「套路」。今年9月,長沙的張強(化名)曾在58同城發布簡歷求職,一名長沙菁尚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他,稱2000元至3000元包吃包住,他去面試。「一開始說應聘,後說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獲得資格證以後工資獲得的收入會提高很多。」張強說,他沒錢,工作人員便推薦他分期付款,並籤訂了17980元的健身教練培訓協議。工作人員用他的手機操作,當場給他申請了7980元債權擔保,12個月還款,共還款9033.36元。

小莉(化名)在58同城上投遞求職簡歷後,接到電話,對方以「58招聘方」的名義向她發出面試邀請。面試後,小莉被要求繳納428元的「建立工作檔案」費用,之後她再也沒有接到安排工作的電話。小莉再去這家招聘公司,發現已經大門緊閉。「58同城沒有保護好求職者應聘信息,騙子了解到我的求職意向和聯繫方式等信息。」

朱曉(化名)表示,自己在智聯招聘上找兼職工作,添加了一個名為「百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單位的聯繫方式。聯繫上後,對方以工作為由,讓她下載IS語音和「默往」APP,並要求她交入職費330元和保證金500元。交錢後,這家公司提供的工作就是「刷單」,如抖音快手的點讚、掃碼投票,一單2元;還有掛機、寫影評等,直播間掛機5元一小時。

0.8元可以買到一手簡歷

招聘平臺何以成為各種不良公司頻繁騷擾求職者,甚至直接坑錢的溫床?記者調查發現,泛濫的簡歷售賣、帳號買賣,為不良公司提供了土壤。

要找到一個簡歷或帳號的賣家可謂輕而易舉。12月12日,記者在QQ群搜索欄輸入「簡歷」關鍵詞,找到眾多簡歷聊天群,有的聊天群直接以「智聯招聘」「58同城」等命名。這些群大多沒有門檻,可以直接入群。

有人直接賣簡歷。一位簡歷賣家告訴記者,實時的一手簡歷2.5元一份,100份起賣,每天可以出1000份。「我們的簡歷電話打通的概率20%以上。」

一個名為「對公過企業環境」的賣家價格更為便宜,0.8元就可以買一份實時簡歷,並且可以指定行業、區域、年齡。「都是一手的,實時的,150個起批發。如果遇到電話打不通、停機、空號,支持更換。」這位賣家告訴記者,也可以購買提取簡歷的軟體,月卡450元,季卡1200元,可以自己去求職平臺抓取簡歷。

還有人出售各大招聘平臺的招聘方帳號。在一個取諧音名的「質廉招聘本群禁打廣告」群裡,不斷有人發布帳號買賣消息,比如「出售企業認證成品號」「58自動發帖器,多種功能應有盡有」。記者聯繫上一名賣家,賣家告訴記者,自己出智聯招聘的帳號,350元一個,可以發帖500個,發100個微聊,「一個黃金帳號可以獲得50個魚(轉化)。」

一個名為「人力資源蘇經理」的賣家邀請記者進入群聊,在這個群裡,群主表示,可以出售各招聘平臺的招聘帳號、在職證明、營業執照等。

「平臺有義務審查招聘信息的真實性」

對於這些買賣簡歷、帳號、建立提取軟體的現象,BOSS直聘、智聯招聘客服表示,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易旭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招聘平臺管理漏洞註冊帳號,通過審核發布虛假招聘信息以收集簡歷後進行倒賣;利用招聘平臺技術漏洞,直接盜取用戶簡歷信息後倒賣,這兩種情況都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是生成營業執照或利用營業執照非法獲利,則可能構成刑法第280條所述的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量刑方面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易旭表示,平臺有義務對招聘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並保證用戶的信息和隱私。針對用戶信息的洩露,平臺要承擔行政責任,由監管部門進行處罰。一般包括責令改正罰款等;另外平臺也應向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用戶能夠證明它因此造成損失的話,這個平臺就應當因沒有盡到信息安全保障義務,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單一用戶無法收集到足夠證據,又確實發生了大量用戶信息的洩露,此類情況可以由檢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 招聘平臺投遞簡歷被倒賣;記者調查,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 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12月7日,新京報刊發《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最低才幾毛錢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隨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來源:西寧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央視調查簡歷信息販賣:一天就能掙幾千塊錢
    原標題:央視調查簡歷信息販賣:一天就能掙幾千塊錢   有不少應屆生和
  • 投遞簡歷幾小時,被拉進刷單群,頻接騷擾電話
    例如,又到了一年一度秋冬招聘季,但很多求職者發現自己的簡歷被賣掉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件包含了200人的個人信息,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求職者。就在今年5月,來自浙江的年輕女孩可樂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發布了自己的簡歷。她等到的不是已投簡歷公司的答覆。
  • 投遞簡歷後被拉進刷單群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販賣產業鏈
    央視網訊 應屆生和求職者反映,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這些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被販賣了。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單群買可樂們信息的人,就是那些想讓他們去刷單、貸款,對他們有需求的人。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簡歷信息販賣已經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一些招聘平臺成簡歷信息源頭據報導,不少人在招聘平臺上傳建立後就會收到騷擾電話,自己的個人簡歷信息被招聘網站下載後轉手賣掉,QQ等社交平臺便是販賣集中地。
  • 只要4毛錢,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隨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
  • 央視新聞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
    12月13日央視晚間新聞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簡歷信息販賣者:一份簡歷販賣三次淨賺四塊六。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
  • 誰動了我的簡歷?這條黑色產業鏈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受訪者供圖  「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我投了份簡歷,接到了十八個騷擾電話
    在接起第十八個貸款推廣騷擾電話後,蘇大強崩潰了,誰!又是誰TM洩露了我的信息,沒錢不貸款還不起還不行嗎!「喬大招」可以做到通過一款工具匯總多家招聘網站帳號信息,企業客戶可以統一發布職位、收取簡歷;其次,該工具可以抓取簡歷的修改歷史,可以查看到對應簡歷被查閱次數、修改記錄等信息;不僅如此,還可以將簡歷上傳至平臺,供其他企業、獵頭使用。愛夥伴是一款提供「員工離職預測」的工具軟體,該軟體可以檢測到員工投遞簡歷、員工簡歷更新情況以及員工簡歷被查看次數等信息。
  • 誰動了我的簡歷?
    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比如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可很多求職者都發現他們的簡歷被販賣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檔,包含兩百人的個人信息,求職者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5月,浙江女孩可樂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等來的並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她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一個未知號碼打了進來,對方讓她添加微信,並表示要幫她找工作。
  • 只要4毛錢,你的簡歷可能就這樣被BOSS直聘、智聯招聘賣了
    來源:cmb-china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隨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揭秘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央視曝光簡歷販賣:QQ等平臺常見 一天可掙幾千塊
    如果招聘平臺對求職者的簡歷信息不加以管理,可能又會有新的一批信息被洩露。最近就有不少應屆生和求職者反映,在各大招聘平臺上投送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被販賣了。央視曝光簡歷販賣央視記者調查後,發現簡歷信息販賣已經成為了一條灰色產業鏈,其中百度貼吧、QQ等平臺是簡歷販賣的常見交易地。調查中,記者發現有不少人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後詢問「來電方」才得知,自己的簡歷信息已被人從招聘平臺上下載後賣了。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