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奧運會上,「洪荒少女」傅園慧掀起的熱潮還在全球持續蔓延,地球的另一邊,山東德州公安系統也頻頻登上新聞頭條。先是@德州運河公安分局官微手抄傅園慧名字一千遍,究竟是「真愛粉」還是譁眾取寵引發的爭議還未散盡,近日,德州一名記者在採訪時遭警察毆打導致3根肋骨骨折的消息又將德州公安推至輿論場的中心。在經歷雷洋案、蘭州大學生「屁股被打開花」等事件之後,如何制約警察違法違紀泛濫又一次成為熱點話題。
事件起源於兩天前的一次火災。8月10日下午5點左右,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天衢工業園的一家租賃企業突發大火,現場火勢嚴重,幾十輛消防車趕往現場救援,火勢持續至深夜才得到控制。山東廣播電視臺《民生直通車》欄目當晚派出記者前往事故現場調查。
然而,次日上午,《民生直通車》節目在官方微博發布《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採訪遭德州警方殘忍毆打,三根肋骨被打斷,<民生直播車>五問德州警方》一文,稱「8月10日晚10點,正當《民生直通車》欄目記者錢雲飛將要結束採訪時,二十多名德州公安突然出現在記者面前,將記者攝像機、手機搶走並進行殘忍地毆打,之後便揚長而去,將受傷記者丟棄在火災現場。之後,記者在市民幫助下前往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檢查,經醫生診斷為『右側4、5、6肋骨折』」。文章怒斥「」德州警方為何如此蠻橫,他們想隱瞞什麼?」
圖:被打記者錢雲飛躺在病床上(@民生直通車微博 視頻截圖)
微博發出後,「警察打斷記者三根肋骨」的消息立即在網絡中擴散。聲援被打記者、指責警察執法暴力的聲音不絕於耳。面對欄目組的爆料和輿論質疑,德州市公安局的反應堪稱神速。當天上午和中午,@德州公安便接連發出兩條微博公布初步調查結果。然而,與媒體的表述截然相反,德州警方稱記者被打是發生火災公司的員工所為,目前已被公安機關傳喚。
對於警方的表述,當事記者錢雲飛提出了質疑,稱「不知道企業的人是怎麼穿上警服的」,還透露在動手打傷他的人之中,有一名是他此前採訪中「打過交道的長莊派出所民警」。民生直通車欄目的其他記者也向上遊新聞等媒體公布了一名警察的照片,顯示該警察的警號後四位為3919,「這是錢記者當時在事發現場拍的,有警銜,這能是企業工作人員?」
打人者到底是警察還是冒充「警察」的企業員工,目前記者和警方存在明顯的分歧,雙方爭執不下,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孰真孰假還無法認定。不過,檢視德州警方在這起危機事件中的表現,以及聯繫此前類似案件,警方頻繁出現的「硬傷」,多次觸碰的「雷區」還需引起各級公安機關的反思和重視。
從時間節點來看,欄目組爆出打人事件是在上午7點39分,三個小時之後,@德州公安便發出通報,稱德州市區兩級公安迅速成立調查組,並予以刑事立案,並強調「無論案件涉及到誰,絕不姑息遷就,將嚴格依法、依紀、公正處理相關涉案人員」,反應速度之快、立場之堅定,態度之誠懇都值得點讚。12點59份,後續通報便迅速出爐,而這距離上一份通報僅僅過了兩個多小時。在網絡輿論瞬息萬變的當下,時間就是輿情處置的「生命線」,各級公安機關也深諳此道,在面對危機事件時響應速度一再提升。但這一「唯快不破」的做法也存在負面效應,火急火燎之下得出的結論,難免給外界一種息事寧人、草草了事的感覺,不僅無益於平息輿論的怒火,之後可能還要承擔因調查不實而慘遭「打臉」的風險。
在《五問德州警方》一文中,涉事媒體曾向警方提出五大疑點:記者的正常的採訪拍攝為何遭到警方的阻攔?記者現場掌握的情況與宣傳部門的通報存在重大出入,德州警方是否在刻意隱瞞某些傷亡信息?德州警方為何未事先告知處罰決定和相關權利義務?如果記者有違反相關規定,為何不依法帶走處置而實施暴力?警方為何不及時出警?這些疑問也構成輿論最為關心的議題。
但在通報中,德州公安只是稱企業員工奪走記者相機,雙方發生肢體衝突而導致記者受傷,對於當日警察在火災現場如何維持秩序、怎樣解決衝突、雙方是否發生矛盾、記者拍攝的現場視頻和照片為何出現穿著佩戴正規警服警號的人員等關鍵內容卻避而不談。面對洶湧的輿情,官方對於焦點問題屢屢「脫靶」,答非所問,自說自話,正是輿情處置的大忌,也是公安機關在通報和處理類似案件中經常忽視而飽受輿論詬病的一大要害。
與此前的案件相似,警察在第一時間公布的初步調查結果又受到媒體和網民強烈的質疑。究其原因,一是作為涉事方,德州公安對記者被打一事開展調查,「自家人查自家人」有護犢子、捂蓋子的嫌疑,無論是調查本身的公正性還是結果的可信度都大打折扣,難以令人信服;二是從打人者出現到搶奪過程的視頻以及被打記者所在電視臺對該事件發布的微博都已經被刪除,現場核心證據的缺失難以讓警方「自證清白」,更加劇網絡中各種「陰謀論」的擴散發酵,這在慶安槍擊案、雷洋案等一系列涉警案件中都有前車之鑑。
如何解決這一硬傷?京華時報、團結湖參考等媒體給出的方案可供借鑑:當警方的調查結果與受害人的陳述出現明顯邏輯矛盾時,應該由檢察院或更高層級的部門介入主持調查工作,正是之前此類案件處理的成功經驗。
在轉發通報時,@德州公安列舉公安幹警在火災中不顧生命危險搶救財產、保護民眾的事跡,聲明「我們永遠站在正義的一邊! 」「請不要讓他們流血流汗再流淚」。警察為自己受到誤解「叫屈」縱然在情理之中,但從輿論引導的角度來看,在外界普遍對官方調查結果不滿,要求公開打人事件真相的情勢下,這一表述試圖用情感召喚回擊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以警察群體的正面形象迴避和掩飾個別違法違紀行為,顯然不合時宜,反而招致外界反感和更多的批評。目前,@德州公安已經將相關言論刪除,但今後如何在危機事件中把握輿論引導的分寸和尺度,做到正確有效發聲,值得所有公安機關和政府部門的思考。
今年以來,雷洋案、蘭州大學生拍攝警察執法被打等熱點事件的發生,將少數警察存在的執法不規範問題充分暴露在輿論的放大鏡之下,公安系統和警察群體的整體形象遭遇極大的衝擊。
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意見》,為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制定整體布局和基本路徑。從隨後公安系統貫徹落實該意見的一些舉動中,輿論也逐漸感受到這一改革風向。尤其在7月份,公安部舉辦全國公安機關規範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強調,面對群眾圍觀拍攝,在拍攝不影響正常執法的情況下,民警不得幹涉,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對於肩負輿論監督職責的媒體和記者,只要不影響正常執法,警方更應尊重和保障這一權利。從這一社會背景來看,輿論對於此次山東記者被打一事的「圍觀」,正是對基層公安機關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實效的一次檢視。
就在7月底,德州公安作為全國公安系統執法規範化的樣例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播出,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德州公安系統對於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規範警察執法的高度重視,以及輿論對其工作成果的認可。此次德州記者被打一事,雖然部分網民有「上了央視的德州警察被打臉」的奚落之說,但更多的聲音則是期待權威部門能夠查明真相,用公正的調查給涉事各方和輿論一個明確的交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德州警方還應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和耐心的回應,接受輿論的檢驗和拷問,提振警方公正執法的形象與自信。
(作者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輿情觀察】一言不「核」
【輿情觀察】奧運霸屏時,聽說「討論司法輿情」只能遭遇「張氏冷漠臉」?
【奧運觀察】始料不及!裡約奧運的這些事讓人大跌眼鏡!
【獨家發布】祝華新:通過「大宣傳」掌握輿情處置主動權
【時局】必知!十八大後高級軍官不尋常的晉升之路
【重磅發布】上半年政務微博影響力發布 新特點助力政務服務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作者
編輯|傅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