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的父親是某銀行的一個高層領導,他和美國的肯德基之間有些合作的關係,一次高層領導之間的互訪使我朋友的父親有幸參觀了肯德基的雞廠……每隻雞有6個翅膀8條腿,身上全被插滿管子……」熟悉不?從BBS,到微博,再到微信,這個長盛不衰的故事一直在廣泛流傳,每次出現都賺取10萬+的閱讀量。可以說,網上至今傳播著肯德基多腿雞的視頻和照片,據稱這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等手段催生出的怪雞。各種版本繪聲繪色的描述加上逼真的圖片和視頻。將對洋快餐心存芥蒂的人,推向更深一層的質疑與責難,開始紛紛痛斥這種奸商行為。
受不了「6翅8腿」謠言 肯德基狀告十個微信號
一隻含冤多年的「怪雞」
真相or謠言?今天,肯德基終於「忍無可忍」,正式開打「小(zao)怪(yao)獸(zhe)」,將10個微信帳號告上法庭,索賠350萬。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來,這家外資企業一直「謹言慎行、巧言令色」,在被「黑」這麼多年後,選擇今日撕破臉皮憤然翻臉!
肯德基總裁屈翠容女士告訴媒體,最近這次爆發始於今年上半年,將一起過往發生的消費者投訴與怪雞謠言捆綁在一起,再配以聳動的標題和帶有明顯PS痕跡的圖片,通過微信公眾號,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傳播。截至4月底,我們發現微信公眾號上有4000多條相關內容,其中超過130個帳號的帖子閱讀數超過10萬。這不僅嚴重誤導了消費者,也給品牌造成了傷害。
使用6翅8腿怪雞做雞翅? 肯德基中國怒了
以下文字來自公眾微信號「河南商報」,作者秋小五:
「6個翅膀8條腿的怪雞?
「6個翅膀8條腿的怪雞?!這個真沒有!」肯德基中國有關人士今天上午首次就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做出高調回應:當今生物科技還遠沒有發展到想讓雞長6個翅膀8條腿就可以實現的程度。如果真有這種雞,肯德基肯定可以申請諾貝爾生物獎。
那麼網絡中廣泛流傳的怪雞故事,到底是不是空穴來風?肯德基認為,這完全是謠言,早在2008年這條謠言就被媒體評為『八大離譜事件』,至於那些所謂證明真相的圖片,都是當事人PS的,「反映了當事人超強的PS圖片功力」。「這不僅嚴重誤導了消費者,也給品牌造成了傷害。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肯德基決定反擊。」
鄭州肯德基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企業在網絡上維護名譽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舉證太難了。被「黑」這麼多年,現在實在忍受不了,要爆發了。主要是因為大環境變了。鄭這兩年政府部門淨化網絡環境的力度不斷加大,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法律解釋,給了肯德基信心。
肯德基方面稱:這都是當事人PS的
「烤熟的雞肉有活蛆」?
肯德基中國今天上午還首次就「烤熟的雞肉有活蛆」予以真相還原。他們認為,「烤熟的雞肉有活蛆」就是一個混淆是非的話題。這原是一起消費者投訴事件,當時肯德基把產品外送到消費者家裡,但當事人沒有第一時間食用完畢,後來又把食物裸露放置,沒有妥善保管,幾個小時內招引麻蠅在食物上直接產幼蟲。結果最終就被傳成肯德基烤熟的雞肉裡有活蛆。
其實想想看,肯德基的雞肉需要經過170°C高溫烹製,外送也是在不低於60°C的保溫櫃裡全程熱鏈送達消費者家中。而蠅蛆或蟲卵在53攝氏度以上幾秒內就會死亡,因此怎麼可能有活卵或蠅蛆存活?顯然是雞肉冷掉了之後被汙染了。
一個單純的消費者投訴新聞,如何穿上了謠言的外衣?肯德基分析說,一些帳號將發生在去年的一起消費者投訴「烤熟的雞肉有活蛆」的事情捆綁在一起,再配以聳動的標題,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大量轉發傳播。於是乎新老內容一結合,再配上殺傷力十足的標題「昨晚剛發生的,現在事情嚴重了才播出來,趕緊通知家人吧!!」讓不少人不得不寧肯信其有。截至4月底,微信公眾號上共發現有4000多條相關內容,其中超過130個帳號的帖子閱讀數超過10萬。
烤熟的雞肉有活蛆,你信嗎
翻頁附10個相關微信帳號:
看看誰是「肯德基家」雞子的造謠者?
「誰再說我有6個翅膀,我跟你拼了!」10微信帳號索賠350萬!肯德基表示,目前已經向法院提交的訴訟請求,除了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禮道歉外,還向每個被告要求最高達15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
附:10個相關微信帳號:
深圳市贏陳安之成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州男人女人」(微信號:gznrnr)、「學習型中國成功論壇」(微信號:xuexizg)、「中華佛學語錄」(微信號:vn8111)、「佛學大師智慧」(微信號:xydszh)、「馬總有話說」(微信號:my3136)、「中華佛法智慧」(微信號:vn6111)。
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全國交通違法查詢」(微信號jtwfcx88)和「實用生活小貼士」(微信號syshxts)。
太原零點科技有限公司:「零點養生」(微信號lingdianys)和「哈哈搞笑視頻」(微信號hahashipin)。
「誰再說我有6個翅膀,我跟你拼了!」(臺詞設計)
關於網絡謠言,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5淨化網絡環境 打擊食品謠言」研討會在京舉行。出席研討會的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副局長範小偉表示,「網絡絕非法外之地,打擊食品謠言,淨化網絡環境,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嚴厲打擊一批屢次製造、散步重大食品謠言的不法分子,依法依規予以嚴懲,形成震懾效應。同時要健全機制,建立網絡失信黑名單,對惡意傳播食品謠言的網站和網民納入黑名單,最大限度壓縮食品謠言生存空間。
為什麼食品領域能出現謠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髮忠認為,原因有三:一是生產和消費的距離越來越遠,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到生產車間和農村去看,所以不了解這種隔閡和距離產生的恐慌;二是消費者追求健康是正當的,追求無毒、無殘留、無害是對的,但是很多消費者的營養知識和科學素養相對匱乏;三是關於食品的科普宣傳往往是滯後的。
金髮忠強調,「食品添加劑、重金屬物質、有害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等不清楚的東西常常流入到食品的原料中,於是,政府在後臺忙得不可開交,企業在前臺查封、闢謠」。「食品領域的質量安全中,每當出現謠言,政府的責任顯得更重大,而且長期以來大家的習慣就是所有的事情找政府,相信政府總會有一個公斷」,金髮忠認為,「面對食品謠言,政府的感受和企業的感受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