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婷婷的勇敢世界 來源丨幾何小姐姐(ID:jihexj)
Keep官方宣布了年初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的消息,據新浪科技,這一輪之後Keep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此前,Keep共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1.87億美元,上一輪為2018年7月高盛領投的1.27億美元D輪融資。
過去兩年,Keep重金押注Keep APP 、智能硬體KeepKit和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等多維場景,資源分散,庫存增加,商業化不理想。2019年底,Keep 用戶增長放緩,留存下降,又陸續爆出"10.24裁員"和多家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
此前,Keep前員工的小號首篇文章《Keep的困境與終局》一夜之間刷爆全網,折射了行業對Keep這家公司的關注。疫情之後,禁足在家的用戶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和健身意識。
那麼,Keep好起來了嗎?
本文將從產品數據、業務模式和未來可能等幾個角度,分析Keep這家公司在疫情黑天鵝之後的一些變化。
01
產品:為什麼說疫情救了 Keep
整個2019年Keep都在努力往上衝數據。夏季旺季過去,集中流量投放放緩之後,9月後Keep的新增數據回落,留存也不夠理想。Keep的營收模式一直沒有完全跑順,數據的下跌和留存不理想,一起構成了 Keep焦慮的一部分。
黑天鵝扭轉了局面。疫情後,Keep迎來了數據暴漲。
keep日活躍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在Keep日活躍用戶曲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春節為節點,一個很陡的線直接衝上尖峰,漲幅甚至超過了去年夏天砸重金做渠道的數據。上圖可見,1月到2月期間,漲幅最劇烈,3月以後,暴漲的數據才開始慢慢呈現回落趨勢。
keep7日留存率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Keep的7日留存曲線看,雖然留存率較2019年有所微降,增長太快也會影響留存率。比起曲線左側2019年5月同期,過山車一樣的不穩定尖峰峽谷數據,還是好多了。
keep用戶使用時長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復工和大部分城市生活秩序的恢復,Keep用戶的使用時長在暴增之後開始緩慢下降。這也是科學的,用戶開始上班了,不可抗因素帶來的暴增不可能長盛不衰。
即便如此,大趨勢看,整個健康和體育行業都在上升。疫情讓用戶感知到了健康的重要性。願意為健康花時間,也願意花錢了。業內其它幾家健康、健身領域的產品也都有了大幅增長。一些在線銷售健身課程、瘦身課程的團隊透露,他們付費用戶暴增了300%。
有健康領域創業者說,Keep運氣太好了。Keep去年裁員和關店,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疫情之後,全民運動熱情暴漲,Keep和整個健康行業一起迎來了好時候。
02
業務:Keep給投資人講了怎樣的故事
據資本圈消息,Keep E輪融資是按照國內第一運動和生活方式的品牌定位融資的,講的是品牌故事。8000萬美元融資由時代資本 (Jeneration Capital) 領投,GGV紀源資本、騰訊、晨興資本和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等老股東跟投。
幾個月前,領投方時代資本在內部溝通中,就已經開始把Keep對標Peloton開討論會。
美國互動健身平臺公司Peloton去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百億美元大關。Peloton的異軍突起,為全世界的健身從業者和投資者們提供了一種新視角和新定價:以智能化、軟硬體一體、按月付費等新型健身模式的概念,降低運動門檻,通過流媒體和服務增加用戶粘性,迅速完成增長、融資與擴張。
Keep在E輪融資中講了一個好故事。作為中國健身賽道排名第一的公司,他們也有一個很好的願景:未來Keep還會持續擴大運動解決方案的服務維度,通過更豐富的內容和產品,不斷完善運動服務閉環,幫助更多人真正動起來。
03
隱憂:Keep很難複製Peloton 模式
但是當下,擺在Keep面前的問題依然很多。國情、文化和土壤不一樣,業務邏輯和用戶心智也不一樣。
Peloton市值高,是因為這家公司從硬體到產品再到服務的一整套理念,全都是全新且閉環完整的,他們通過在線健身流媒體的方式擴張了健身、健身器材和健身服務的邊界。
首先在商業模式上,Peloton是一家營收很健康的公司。他們的營收80%來自於他們的硬體。先靠定價超過2000美金的硬體賺了錢,匯聚了用戶,再靠後續的服務,會員和流媒體等部分來賺剩下的20%。用戶的品牌認同感和軟硬體強綁定決定了用戶粘性非常好。
其次Peloton在美國的目標用戶群是中產階級。因此他們把品牌塑造成了中產階級的朋友,幫助用戶打造生活概念。從硬體,到產品,服務,環境氛圍,再細化到課程的選擇,老師的選擇,甚至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都營造了一個濃鬱的完全適合中產階級的消費品牌。
最後,Keep所處的環境完全不一樣。起初,Keep是靠著免費軟體起步的。商業上把服務做付費,用戶不一定能理解。或者理解了但付費轉化率也非常低。說白了就是你喜歡Keep,但是你不在上面花錢。在國內,很難有一家公司可以把硬體賣到2000多美元的程度。
Keep的大型智能硬體定價區間為一兩千人民幣,還經常促銷發立減折扣券,但銷量遠到不了能夠反向給用戶輸送流媒體內容、影響某個最大樣本群體的程度。Keep的服裝和健身配件定價更親民,但是如果用戶有一百多塊錢的預算,他們轉身就去奧萊買打折阿迪耐克了
keep用戶年齡分布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在美國,購買Peloton的產品和服務是身份的象徵。帶了Peloton的標籤,證明了有能力去消費2000多美元的品牌硬體。但是在中國,還沒有一家消費品牌可以複製大洋彼岸的Peloton的模式。對於主要用戶群在16-25歲的Keep來說,他們在很短的時間窗口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4
未來:Keep將迎來關鍵的一年
對Keep來說,拿到新一輪融資之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解決增長和商業化的問題,成為Keep接下來的重要命題。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健身類應用將迎來增長旺季。渠道側顯示,繼去年停止投放之後,Keep已經恢復了在 OPPO、 vivo等安卓渠道的投放。
商業化上,Keep節前關閉了部分城市的門店。接下來的線下業務策略如何定位,也非常值得關注。Keep的線上業務中,能夠帶來現金流的主要是電商和會員產品。Keep的電商業務做得比較重,SKU多,運營邊際成本遞增;在產品側,除了用戶心智上的品牌認同感,電商轉化漏鬥太深,也一直是Keep電商增長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電商,Keep的會員業務是個好買賣。春節後Keep活躍用戶增長後,Keep持續在打折賣會員。增長拉動營收,打折影響收入,這裡面Keep可能做了取捨,後者對付費用戶的增長和用戶留存是有幫助的。
互相傷害的競爭環境。
一段時間以來,健身行業各家品牌持續在不同的階段運營策略中互相傷害。
本質上,因為健身用戶是分層和流動的,大盤數量也快到頂了,友商之間為了流量必然撕扯不斷。同行做付費的時候,Keep做了免費搶走了大量用戶。等到Keep做大了,商業化上需要做付費的時候很快就感受到艱難,因為同行又開始做免費。同一賽道上的商業競爭都涉及各自商業本質且不可調和。
Keep嘗試通過會員折扣搶走其它平臺的部分付費用戶。但是Keep自己更多免費用戶正在被更多的巨頭和獨角獸產品分流。
疫情期間用戶對健身內容的需求暴增,導致了全網有流量的平臺,各大視頻網站,電商網站,甚至生鮮配送網站,紛紛上線了健康健身類的內容。雖然Keep自己也很應景地在第三方平臺上線了視頻直播課程,但Keep主客戶端本身的流量和增長問題,依然是繞不開的核心問題。
環境和用戶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幾年前,Keep崛起於內容匱乏,缺少健身標準化資源的時期,聚合的健身課程為Keep贏得了大量用戶。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內容的豐富,資源聚合本身已經不是門檻了,用戶需要內容的同時,健身的過程中可能還需要互動和陪伴。
韓寒代言的FIT 、超級猩猩、樂刻甚至很垂直的每日瑜伽,都在不同程度上通過更細分的服務,分走了Keep的付費用戶。變化中的新用戶需求很難標準化和被批量滿足,一家獨大在當下的大環境中很難實現。
如何抓住融資帶來的有限時間窗口,如何理解新的用戶需求,並且平衡好自己的免費業務和商業化增長,將是Keep接下來能否贏得市場的重要衡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