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市委書記張永霞在深入永昌縣、金川區調研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後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金昌農業的發展精準把脈、創新布局、指明方向。
金昌地處北緯38度「黃金帶」上,土壤、光熱資源充沛,晝夜溫差大,季節性氣候顯著,農業基礎良好,特別是近年來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農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兩區兩城兩融合」發展思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走品牌化、規模化路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在北緯38度「黃金帶」上譜寫出新時代的「田園歡歌」。
打造高品質「菜籃子」——
90萬噸各色菜品走俏國內80多個農貿市場
11月2日,記者在永昌縣城關鎮的甘肅和鑫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們正在分揀西藍花,只見他們左手拿菜、右手拿刀,一撕一砍很快將一整箱西藍花收拾乾淨。
甘肅和鑫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露地蔬菜種植、包裝、冷藏和馬鈴薯原種繁育、種植、儲藏、銷售等設施生產加工為主的現代農業企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泳達告訴記者,2020年公司流轉土地13000多畝,主要種植娃娃菜、西藍花、甘藍、松花、紅筍等,產品銷往上海、廣州、杭州等地,截至目前,已向上述市場供應優質高原夏菜15萬噸左右。
我市地勢高寒,氣候冷涼,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所產蔬菜品質優良,吸引了廣州江楠集團、新疆潤豐集團、山東壽光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來金投資興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更加壯大。
今年3月,我市與廣州江楠集團籤訂了金昌江楠蔬菜產地批發市場暨現代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綜合建設項目、金川區江楠精品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兩項合作協議。江楠蔬菜加工物流園項目建成後,將帶動我市蔬菜種植面積達20萬畝以上。佔地3000畝的以蔬菜交易為主的金昌江楠現代農產品產業園已開工建設。
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我市穩步擴大蔬菜標準化種植面積,建成2萬畝以上集中連片規模化生產基地6個、千畝標準化生產基地20個、百畝核心示範基地120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4個、精品蔬菜標準園10個;建成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8個,種苗供應自給率達到90%以上。目前,山東壽光集團萬畝冷涼蔬菜標準化產業基地正在籌建中。
為進一步做強蔬菜產業,我市加快構建現代營銷流通體系,採取聯建、合建等方式發展蔬菜冷鏈物流,發揮「淡吞旺吐」作用,建成蔬菜恆溫庫155座、庫容達90萬立方米。採取「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基地市場對接」等方式,建成蔬菜綜合批發交易市場2個、銷售市場32個、省外營銷檔口56個。
同時,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江楠集團、達盛新業、金從玉等50多家蔬菜經銷龍頭企業,構建「村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村集體股份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形成政府搭平臺、市場牽企業、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蔬菜產業鏈條,加快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因地域優勢,我市通過推廣「小拱棚春提早、海拔梯度錯茬、品種壓茬、育苗補茬」等模式,拉長了蔬菜生產供應檔期。從東到西100餘公裡高原夏菜種植帶,可生產胡蘿蔔、娃娃菜、菜心等100多個品種的蔬菜。
今年,全市預計蔬菜種植面積達28萬畝(含複種),其中:露地蔬菜26.5萬畝、設施蔬菜1.5萬畝,蔬菜總產量約90萬噸,主要有娃娃菜、花椰菜、萵筍、胡蘿蔔、菜心等40多個品種。蔬菜產品銷往廣州、香港、成都、重慶等地的80多個農貿市場,外銷率達到95%以上,已成為「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粵港澳大灣區」甘肅高原蔬菜主產區和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重要集散地。
創響優質苜蓿「草牌子」——
25萬畝基地60多家經營主體對接知名大型乳企
11月,走進位於永昌縣東寨鎮的永昌康田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貯草棚裡的牧草寥寥無幾,由於市場行情較好,第三茬紫花苜蓿收割完就直接出庫,幾乎沒有庫存。
永昌縣東寨鎮利用地域遼闊、氣候溫涼、交通便利等種植優質牧草得天獨厚的優勢,抓住全市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契機,大力發展優質牧草種植業,先後培育扶持龍頭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23家、種植大戶18戶,在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有力帶動下,優質苜蓿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優質牧草種植基地76000多畝,預計2021年能達到82000多畝。永昌康田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的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成為目前全市最大的苜蓿種植專業合作社。
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理念,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及時研判市場趨勢,依託天然優勢,大力發展以苜蓿為主的牧草產業,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苜蓿,牧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培育發展了楊柳青、元生農牧、三傑牧草等草產業龍頭企業15家,成立了永昌康田農牧、興農牧田、金昌豐清源等專業牧草種植合作社34家,帶動120餘家種養殖合作社和1000餘戶養殖大戶擴大規模生產,推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促進了草畜產業轉型升級。
在金昌三傑牧草有限公司多功能草顆粒加工廠,記者看到,全自動流水線上,散發著青草香的多功能草顆粒源源不斷裝進袋子,銷往全國各地的畜牧和乳品企業。
優質牧草吸引了內蒙古聖牧高科集團、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公司、甘肅潤牧生物工程公司等20多家草產品加工生產企業在金昌建立優質苜蓿基地,打造了「絲路花雨」「番禾」「元生」「潤牧澤農」等草產業相關品牌,並與蒙牛、伊利、夏進等大型乳品企業建立穩定供貨關係,優質牧草產品暢銷省內外,廣受市場讚譽。
我市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以上,飼草年產量達到22.5萬噸,年產值達到4.7億元。全市規模化苜蓿種植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大戶等經營主體達64家,其中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的牧草種植企業達39家、牧草及飼料加工企業10家,牧草生產、收穫、儲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構築畜牧業循環發展「綠鏈子」——
180多個「羊社區」「牛村子」欣欣向榮
11月2日,2020年中國農墾乳業聯盟成員大會在我市召開。作為我市乳業產業的帶頭人,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希雲利用難得的機會跟國內知名乳業企業負責人及與會專家進行交流,豐富自己的奶綿羊養殖經驗。
經過幾年的發展,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羊養殖—糞汙處理—乳品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公司以「綠色、循環、智能」為宗旨,著力構建奶綿羊良種繁育推廣、優質奶源供應、羊乳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研發、飼草飼料供應、產品質量安全六大體系,讓奶綿羊產業成為永昌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我市結合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糧改飼等項目的實施,按照「做準定位、做活市場、做大龍頭、做強品牌、做全鏈條、做高質量、做好服務、做優標準」的發展思路,高質量推動肉羊產業發展,形成了一條從牧草種植、飼料加工、高繁母本羊飼養到活羊市場建設、羊肉羊奶產品開發、電商及有機肥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堅持把肉羊產業作為草食畜牧業發展的主攻產業,在大企業和養殖基地的輻射示範帶動下,肉羊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為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益,促進產業後續發展, 我市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憑藉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技術優勢,建立了現代肉羊產業技術試驗示範區,改良肉羊飼養量達135萬隻,建成了元生農牧、中天羊業、居佳牧業等規模養殖場(小區)180多個。
在穩定現有肉羊、肉牛、生豬、家禽養殖規模基礎上,圍繞做「精」肉羊產業、做「大」奶牛產業、做「強」奶綿羊產業,全市畜牧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了「龍頭企業+養殖園區+合作社+養殖戶」畜牧產業發展模式。
走進永昌縣水源鎮清河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戈壁灘上樓舍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甘肅天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100萬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正有序推進。截至目前,該公司存欄能繁母豬1.1萬頭、種公豬200頭、仔豬5萬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我市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仔豬繁育企業。
我市通過直接發酵還田、肥料原料異地化利用、生產沼氣、工廠化生產有機肥、基料化利用等方式,扶持元生、天康等大型養殖企業,建成6家有機肥加工廠、2家沼氣工程,推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和種養結合發展模式,打造畜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不斷提高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平,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綠色畜牧業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建立完善畜產品加工營銷體系,積極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延長畜牧產業鏈,創建地方品牌。扶持發展溪源肉聯、金昌食品公司、居佳生態農業等6家畜產品屠宰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64萬頭(只),著力打造居佳、祁連天寶等羊肉品牌,開展線上、線下銷售,形成了畜產品生產、加工、冷藏、銷售全產業鏈,畜牧產業已成為我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今年,我市畜禽總飼養量達到304.42萬頭只(其中:生豬存欄10.81萬頭、出欄16.17萬頭,奶綿羊存欄1.7萬隻;奶牛存欄2.57萬頭,同比增長51%)。永昌縣共落實奶綿羊核心場、試驗(示範)場、擴繁場(改良點)18個。新希望牧場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內容,目前已引進澳大利亞荷斯坦奶牛2833頭;居佳生態農業已經基本建成河西堡鎮、紅山窯鎮2處育肥場。規模化舍飼養殖畜禽飼養量佔全市畜禽飼養總量的60%以上,已基本形成常年育肥出欄、四季均衡上市的產業發展態勢。
文、圖/ 記者 馬豐友 厚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