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越胖記憶力越差;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2020-12-23 騰訊網

1,Cell Metabolism | 肥胖個體中腸道菌群會影響記憶功能

來源:BioArt

10月6日,來自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Rafael Maldonado課題組和來自喬斯·特魯塔大學醫院José Manuel Fernández-Real課題組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Obesity Impairs Short-Term and Working Memory through Gut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Aromatic Amino Acids」的文章。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通過評估肥胖和非肥胖受試者的大腦結構(MRI)和功能(神經心理學測試),確認其與腸道菌群及血液和糞便中代謝組的聯繫。此外,作者通過將人類糞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到小鼠中,證實來自肥胖受試者的菌群會導致受體小鼠的短期記憶評分降低,芳香族胺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 AAA)通路以及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PFC)中與菌種簇相關的炎性基因發生改變。

2,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來源:BioArt

METTL3/m6A通過維持IGF2BP2介導的MIS12 mRNA穩定性延緩人幹細胞衰老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已知的真核生物RNA上最為常見的一類轉錄後表觀修飾,它的建立、擦除和識別分別受到m6A甲基轉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結合蛋白(reader)的動態調控。

10月9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慈維敏研究組和張維綺研究組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ETTL3 counteracts premature aging via m6A-dependent stabilization of MIS12 mR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兒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的人間充質幹細胞為模型,探究了RNA甲基化修飾m6A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揭示了細胞周期因子MIS12作為METTL3/m6A的下遊效應因子調控幹細胞衰老的新型作用機制。

3,Nature: 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來源:細胞

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神經學家們已經確定了大腦區分真實的和當前的危險與過去的經歷有關的危險的機制。這項發現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對我們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理解具有影響。

動物需要通過防禦行為來響應威脅預測提示,相反,需要通過停止威脅響應並恢復正常行為來響應安全提示。在這項新工作中,科學家們旨在通過破壞特定細胞類型中蛋白質合成的關鍵步驟來更好地理解這些機制。結果表明,發現杏仁核中特定抑制性神經元中的蛋白質合成對於存儲有關暗示威脅的信息至關重要,而表達PKCδ的神經元中的蛋白質合成對於存儲有關安全線索的補充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4,Nature Neuroscience: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

來源:奇物論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關鍵調節器,被認為在發育中的大腦和脊髓中是異質的。日本九州大學的Makoto Tsuda等研究人員,發現淺層薄板門腦幹中的脊髓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下降。

研究人員確定了成年人中位脊髓背角(SDH)淺表層的星形膠質細胞群,這是由Hes5基因定義的。體內成像顯示,足底辣椒素注射的有害刺激通過來自藍斑能量降低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激活了Hes5 + SDH星形膠質細胞,該信號需要通過α1A-腎上腺素能受體(α1A-ARs)傳導。鞘內去甲腎上腺素通過Hes5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α1A-ARs引起機械性疼痛超敏反應,並且化學上刺激Hes5 + SDH星形膠質細胞足以產生超敏性。辣椒素誘導的機械性超敏反應通過抑制向Hes5 +星形膠質細胞降低的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傳導被阻止。此外,在慢性疼痛模型中,Hes5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α1A-ARs是確定度洛西汀鎮痛作用的關鍵調節劑。

5,Science:揭示粘附密碼確保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織和解剖結構正確形成

來源: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紐約大學醫學院和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胞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用於自我組裝的一種關鍵控制機制。這些發現闡明了多細胞生命的基本過程,為改進組織和器官工程策略開闢了新途徑。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adhesion code ensures robust pattern formation during tissue morphogenesis」。

研究人員在斑馬魚胚胎中的脊髓形成時,發現不同類型的細胞表達獨特的粘附分子組合,以便在形態發生過程中進行自我排序。這些「粘附密碼」是由成形素(morphogen)調節的,其中成形素是長期以來已知的支配細胞命運和發育中模式形成的主信號分子。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成形素和粘附特性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細胞能夠以構建有機體所需的精確度和一致性進行自我組裝。

6,緩解失眠的治療方法

來源:大話精神

失眠會導致夜間睡眠不足、日間疲倦和健康狀況不佳,而抑鬱、焦慮和壓力是常見的共病。澳大利亞對450多名失眠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針對失眠的有針對性的認知行為療法不僅有助於緩解失眠,而且對抑鬱、焦慮和壓力等症狀也有積極的影響。該研究發表在Sleep Medicine雜誌上。

弗林德斯(Flinders)的失眠治療方案包括一系列由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和專門從事睡眠障礙管理的醫生提供的治療,以及一些可獲得的最高質量科學證據的治療方法。睡眠研究小組也在為全科醫生推出有證據支持的失眠CBT項目,以幫助有睡眠問題的人,並避免長期使用鎮靜催眠藥物。

7,分裂型特質相關的大腦灰質結構變化特徵

來源:陳楚僑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Neuropsychology and Appli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NACN)陳楚僑研究員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高分裂性特質與潛在的腦功能連接尤其是默認網絡和感覺運動網絡的適應性改變有關。

研究團隊團隊共招募了87位高分裂型特質個體和122名健康對照進行大腦結構像掃描。研究表明高分裂型特質個體主要表現出內側前額葉皮層、紋狀體等區域的灰質體積和結構協變的改變。進一步研究表明,高分裂型特質個體的左側顳中極和右側額上回的灰質體積與分裂型特質總分呈正相關。雙側小腦第9亞區的灰質體積與分裂型特質的認知-感知維度呈負相關,雙側紋狀體體積與人際維度呈正相關,而雙側顳上極與紊亂維度呈正相關。綜上,該研究結果強調了高分裂型特質個體重要的腦灰質結構變化特徵。本文已在線發表於Schizophrenia Research 期刊。

8,斯坦福研究發現家暴深遠負面影響,是否有望改寫刑罰力度?

來源:MedSci梅斯

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SIEPR)研究發現,懷孕期間婦女遭受家暴可能導致所生的嬰兒一生健康和經濟狀況不佳,造成長期社會健康和福祉缺陷。衛生經濟學家Maya Rossin-Slater博士利用與出生記錄數據相連的紐約市犯罪記錄,研究了產前接觸暴力犯罪對嬰兒健康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已於去年作為工作論文報告發布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上;近日,更新的版本已被《經濟與統計評論》(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接受。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控制飲水行為的神經元;為什麼有些朋友的支持更多?

2,腦科學日報:人腦皮層組織的大尺度梯度;空氣汙染對大腦的傷害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為什麼胖的人「越吃越餓」?不用咖啡,快走也能提神
    這項研究在果蠅系統中闡明了垃圾食品導致「越吃越餓」的底層分子機制。過度攝入的脂肪能夠藉助載脂蛋白,直接作用於特定的大腦神經元,影響神經細胞內部的蛋白質降解機制,最終導致大腦對飢餓信號的異常敏感和覓食行為的過度輸出。
  • 腦科學日報:嬰兒抓周的科學解釋;AI構建「銀河系漫遊指南」
    具體而言,為了確定人類大腦癲癇發作活動中功能失調的神經元亞型,研究人員對來自多個顳葉癲癇和非癲癇患者顳皮層樣本中的超過110,000個神經元轉錄組進行了單核轉錄組學分析。該研究證明了長期慢性飲酒的人和大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大腦灰質細胞外空間(ECS)的擴散率,進而逐漸增加神經遞質(如多巴胺)的濃度,兩者協同組合可能是一種新的酒精成癮機制。
  • 用進廢退,腦科學解釋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
    我們是如何學習的?為何有些人學東西比別人更容易?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哥倫比亞大學蘿拉·博伊德醫生的研究或許能找到答案。腦研究是理解人類生理,以及思考我們是如何被定義的一項先決性研究 。我們對大腦的了解日新月異,大多數對大腦的了解是不真實或不全面的。
  • 腦科學日報:褪黑激素或可增強大腦記憶!「冷漠」可預示大腦痴呆
    Bang團隊利用ipsC產生幾種類型的腦細胞以及大腦類器官,然後用SARS-CoV-2感染它們。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主要感染一種叫做脈絡叢上皮細胞的腦細胞類型,它基本上避開了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脈絡叢是血腦屏障的一個特殊部分,它控制什麼可以進入人類大腦,並產生腦脊液。
  • 腦科學日報:免疫細胞的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別吃夜宵記憶力更好
    通過使用藥物激活劑迫使小膠質細胞伸展其分支,大腦中的過度活躍可以被逆轉。這種方法恢復了小膠質細胞在觸鬚時的活動,並使神經元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Akassoglou和她的團隊現在正在擴展這些研究,以測試疾病模型中任何可能的有益效果。 3,熬夜複習記不住?
  • 腦科學日報:新的大腦區域如何進化出來的?數學好=編程能力強?
    1,駱利群團隊在《科學》發表重磅論文:新的大腦區域是如何進化出來的?來源:小柯生命本文探究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問題:新的大腦區域是如何進化出來的?研究人員以小腦神經核為實驗對象,研究其從魚到哺乳類的演化過程。小腦神經核在魚和兩棲類腦中有一對,爬行類腦中有兩對,而哺乳類則有三對。通過運用單細胞測序和空間轉錄組分析,作者們發現小腦神經核在組織和進化上有一個元單位。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因此,這項工作確定了遺傳自閉症危險因素Nlgn3、翻譯調節和催產素信號之間的關聯。 2,Neuron:精準定位!確定使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的細胞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 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
    人們常說,大腦是越用越聰明的,長時間不動腦會讓大腦「生鏽」。大腦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嗎?思考、學習和大腦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和身體鍛鍊一樣,大腦也是可以通過鍛鍊永葆青春的。諸如科學家、哲學家等從事大腦思考工作的人普遍也更加長壽。也就是說,用腦越多,人越長壽!
  • 科學用腦增強記憶必要看這裡,提高記憶力的9個訣竅
    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鍊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從現在開始,保持良好的心態,克服遺忘,我們一起去尋找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腦科學冷知識告訴你:根源在於記憶力太差
    但是如果因為閱讀理解能力太差,文章都無法讀懂的話,又談何運用?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面臨類似這樣的問題,有些父母面臨這樣情況的時候,往往會數落孩子,甚至會給孩子貼上愚笨的標籤。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對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可能是出現在記憶力上為什麼這麼說呢?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1,未來幾年你可能都會記住這次疫情,大腦是如何做到的?來源:科技工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2,PNAS:研究揭示兒童是如何學習語言的?來源:細胞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喬治城大學的神經學家們發現嬰兒和幼兒的大腦具有某種超能力。相比於成年人大腦的兩個半球分別處理不同的任務,嬰幼兒的大腦左右半球似乎可以協同處理相同的任務。
  • 腦科學日報:大腦如何判斷「有或無」;憋尿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1,《科學》:吃、喝、害怕,這些「簡單」的事情科學家終於看清大腦是怎麼辦到的 來源:學術經緯 ,得以解碼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如何展開合作,從而使小鼠產生進食、喝水、害怕等十多種行為狀態。
  • 超恐怖的科學悖論:缸中之腦已經出現!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
    我們人類是如何感知這個世界的?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現代生命科學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都是基於我們的大腦對我們感知到的信息作出的反應,然後我們有了意識,這些意識和反應的結果在時間的衝刷下形成了記憶。這裡問題就來了?我們能夠憑藉這些就確認並且區分這就是現實世界嗎?
  • 腦科學冷知識: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根源可能是記憶力太差
    0101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問題可能在記憶力上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或者數落孩子,根源可能是記憶力太差了!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背不住文章,記不住重點,和孩子的大腦記憶能力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腦科學冷知識:大腦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感覺記憶。從名稱來看,短期記憶就是能在大腦中短暫存儲的、當下有價值的信息,能維持幾秒鐘或者幾分鐘。
  • 腦科學日報:創新來自於腦功能的奇妙耦合;汪星人有多善解人意?
    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腦科學日報:心肺功能對大腦健康的影響;腦癌液體活檢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去年發現,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血液中的游離DNA(cfDNA)濃度越高,則無進展生存期越短。而循環DNA的峰值似乎與疾病進展有關,甚至可以幫助預測。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對象是非腦癌擴散到大腦的轉移性病變。
  • 腦科學日報|Nature 子刊: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1,《自然生物技術》解密: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對人類大腦早期發育的研究一直存在諸多障礙,因為研究人員還無法在妊娠最早期階段接觸到人胚胎腦組織。因此,目前幾乎所有關於大腦最早期發育的知識都是基於對果蠅和小鼠的研究。
  • 越胖的人越難減肥嗎
    對于越胖的人,減肥其實確實是越難的。原因是什麼呢?人們這幾年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對自己的體型是有記憶的,你胖的越多,那麼他的生活習慣就越差,他對於這種體型的記憶就會越強。大腦記住你的你的體型,他老是想回到原點,他不是讓你不舒服了,就想吃東西,或者就讓你出去偷吃,所以對於這樣的人群,我們往往是胖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做手術,去手術切胃,來用最強力的外力讓你根本就吃不了,對抗你的大腦對你身體的影響。
  • 《無限可能》:年紀越長,記性越差,真的是「腦子不夠用」了嗎?
    於是你匆忙趕到醫院,結果入口處很擠,你不停地跟別人說:打擾一下,讓我過去。結果別人充耳不聞,你無奈地看著天花板,內心飄過大段的髒話。心想,早知這樣,不如去滑雪了。好,現在回想一下這個故事,然後再列出你記住的詞。這次表現如何?是不是比第一次有進步了?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厲害?
  • 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嗎?科學提高記憶力,掌握後
    千方百計改善自己的記憶力,但能改善的卻寥寥無幾。眾所周知,記憶與大腦的海馬區域有關,海馬區域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加強海馬區的功能密度,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科I,有什麼可以改進的?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