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奪冠》熱映 用女排精神書寫女排傳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截至今天票房已超3億,該片通過對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三場關鍵對決的呈現,串起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發展歷程,詮釋了女排團隊歷經浮沉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電影《奪冠》太燃了!背後的女排精神更讓人感動
1982年秘魯世錦賽、1984 年奧運會、1985 年世界盃和 1986 年世界錦標賽上,相繼捧獲金牌,創下了五連冠的記錄,可以說,這也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經歷了4年的磨練,女排姑娘們終於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決賽中力挽狂瀾,戰勝強敵俄羅斯隊,再次在奧運會上勇奪金牌。
-
《奪冠》上映票房口碑雙豐收,好看在哪裡?誰能詮釋女排精神
《奪冠》相當值得一看,講述了中國女排近40年來的風雨歷程。電影有三大優點,高,大,謹,高端,大氣很嚴謹。《奪冠》為什麼高端呢?要從電影的核心人物郎平郎指導說起!80年代初郎平那一代女排運動員們是怎樣出成績的呢?靠的是玩命的訓練,電影裡也交代了那時候我們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女排姑娘們背負了我們國人巨大的期待,希望能走出國門,贏得勝利,摘得金牌,因為我們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贏得關注。
-
《奪冠》熱映:最是精神動人心
9月25日,電影《奪冠》公映。該片帶領全國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上映首日票房近6000萬元,提前一周打響今年國慶檔的「前戰」。據燈塔數據,截至9月26日14時,電影《奪冠》票房正式突破1億大關,觀影人次達218.4萬。 本應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奪冠》,由於疫情原因延期了大半年。
-
《奪冠》熱映,口碑炸裂,看完才知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
對於喜歡看電影的觀眾來說,大家應該都知道,如今有一部正在熱映中的電影備受大家關注,這部電影就是如今熱度特別高,票房方面表現得特別不錯的《奪冠》這部電影。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女排歷經艱辛奪冠的一部電影,這部作品本身的題材特別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這部作品,故事情節也無可挑剔,單就作品的題材來說就非常值得大家去支持。
-
【觀後感】三代世界冠軍詮釋女排精神!《奪冠》是熱血還是煽情
以上,是《奪冠》裡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對隊員所說的一番話。參加任何比賽,當然都希望獲勝,不想贏,那為什麼要參賽?郎平不是叫大家不去在乎輸贏,而是不要被勝敗牽制了你的心。這麼講或許還是太抽象,或許只有經歷,只有度過,方能體會,才能覺悟。
-
四十年來,沒有電影能詮釋中國女排精神,直到《奪冠》橫空出世
但四十年來,從來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全景式的展現中國女排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沒有一部電影,能完整詮釋真正的女排精神。並最終完成了女排精神的傳承。,那一個個在牆上鑿出的排球印記,成了新老女排精神交匯的核心——姑娘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
-
重溫女排奧運三次奪冠,場場熱血沸騰,哪次最能詮釋女排精神?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哪怕艱難險阻,也不忘在絕境中揮拳和怒吼,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把殺氣和猙獰留給對手。 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著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為國爭光!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奪冠》獲得8.08億票房,隨著電影熱議,女排精神再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早在接拍這部電影時陳可辛就表示,中國女排的故事激動人心,拍這部戲「壓力很大」,希望能儘量還原細節,展現中國女排精神和時代變遷。1978年,陳可辛曾近距離觀摩過中國女排的亞運會比賽,16歲的他被深深震撼。多年後,他掌鏡女排故事,用一個「難」字概括所有感受,笑稱憑藉女排精神完成電影。《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什麼是女排精神?
-
《奪冠》:「女排精神」的傳承與延展
1981年,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日本隊,以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從此便迎來了更具裡程碑意義的「女排五連冠」,「女排精神」也因此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圖騰,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也終於得以上映,以最為「陳可辛的方式」娓娓道來中國女排橫跨近四十年的歲月浮沉。
-
《奪冠》的上映,給了中國女排精神最大的肯定
9月25日,由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在全國上映,是關於中國女排的電影,由鞏俐主演的郎平貫穿了中國女排40年的歷程,從首奪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中國女排從巔峰到低谷再回巔峰,幾經起伏,非常完美的詮釋了不放棄,拼搏的女排精神。
-
《奪冠》中的「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幾分鐘後,袁偉民收到美國用計算機輔助訓練的消息,他驚愕之下,提出也想用計算機來幫助女排訓練。但得到的回覆是,中國只有中科院有,且一輛卡車都裝不下,沒有辦法給到女排訓練之用。袁偉民負氣之下將排球的網抬高了十五釐米,他要讓敵人處於「計算之外」下。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愛國精神、女排情懷、體育真諦,導演陳可辛需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個擊破點明主題,又要尋找共振合為一體。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陳可辛用三段式結構,分別承擔了這三個訴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傳達了體育競技項目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愛國精神、女排情懷、體育真諦,導演陳可辛需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個擊破點明主題,又要尋找共振合為一體。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陳可辛用三段式結構,分別承擔了這三個訴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傳達了體育競技項目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
-
四川排球重溫《奪冠》不止學習女排精神
今年,依中國女排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奪冠》在國慶檔熱映,一時間,全國又一次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潮。在普通觀眾看來,《奪冠》展現的是女排精神,而對於專業排球運動員和教練員來說,這部電影傳遞的不止是精神,更是對排球項目的一部教學片。觀影過程中,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將巴西拖到第五局逆轉拿下比賽的那一刻,電影院後排的幾名四川女排二隊隊員開始悄悄抹眼淚,其實,這已經不是她們第一次看《奪冠》了。「在國慶期間我已經看過一次,今天二刷依舊心潮澎湃。
-
《奪冠》熱映,女排姑娘本色出演,感受女排精神的力量
那麼,今天小編重點要說的這部電影呢就是《奪冠》,《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的劇情片,劃重點,所有的運動員角色都由排球專業運動員或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飾演。
-
經典回顧-2016年女排奧運奪冠歷程,一波三折,女排精神詮釋典範
2016年奧運會,給人最深刻的莫過於女排的奪冠。女排姑娘再次詮釋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從絕望到希望,從小組第四到最後的冠軍,她們的經歷可以用座山車來形容。正是因為經歷了低谷,才讓年輕的女排姑娘爆發出的無窮力量,最終力挽狂來,奪得冠軍。所有比賽都是史詩般的戰役,經典中的經典。
-
電影《奪冠》今晚首映 再現中國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將於今晚(25日)正式登陸全國電影院線。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展現了幾代中國女排人的傳承與女排精神的延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還原了中國女排三個不同的階段。
-
觀看女排《奪冠》,解讀女排精神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不過,中國女排在比賽中越戰越勇,最後殺入決賽。面對強大的俄羅斯隊,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最終以3比2逆轉擊敗對手,時隔20年再次獲得奧運會的金牌。
-
何為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們自己的體育電影《奪冠》
女排五連冠時期的奮鬥史(1981-1986),講郎平和陳忠和教練 一個身位隊員,一個身位助理教練初入國家隊,他們刻苦訓練,最後贏得冠軍的事情,該劇完美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面對國外的高科技,在物質科技均不豐富的中國,我們能拿出的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最後隨著中國女排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