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2020-12-14 騰訊網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日本人吃了幾次大虧,於是委託許棟為中間人。嘉靖二十六年許棟被朱紈圍剿,王直逃跑,後來成為新的首領。

朱紈死後,浙閩海防的職務一時沒有人接手,海防更加鬆懈,海盜立刻又興起。王直則是一個有雄才大略又能服眾的首領,天賜如此良機,於是迅速兼併其他走私集團及海盜組織,在東方的海面稱雄,號令四方。弗朗機人也趁機在南方海上橫行無忌。

王直曾一度被圍剿,兵敗突圍,逃往日本。他佔據了九州的五島群島,自稱「徽王」,又稱「淨海王」,人稱「老船長」。當時日本已經漸漸進入戰國時代的空前亂局,王直也招募一些日本武士、浪人惡少和農民,重整旗鼓,又回到中國東方海域出沒,南北沿海五省無一不遭其荼毒。

這時在明朝政府,正是嚴嵩一人專權。受命剿匪的將領如果曲意巴結嚴嵩,雖戰敗也無罪,與嚴嵩的黨羽作對者,如總督張經及巡撫李天寵兩人,雖然大勝卻被定罪為「縱放海賊」,送往北京問斬。倭寇於是越發猖獗。

王直雖然雄霸一方,心裡並不希望一直做海盜,而想要成為一個能呼風喚雨的正當商人,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呼籲廢止「禁海令」,就是希望明朝政府允許自由貿易。新任浙閩總督胡宗憲是王直的同鄉,又知悉王直主張開放海禁,於是設下圈套,引誘王直到寧波來。王直精明一世,卻大意在同鄉情分上而受騙被捕,兩年後被處決。

王直的部下對他敬若神明,對於王直受騙而死無不憤怒,因此沿海「倭寇」不但沒有平息,反而越演越烈,達到最高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嚴嵩終於垮臺,長久以來被嚴嵩及黨羽罷黜壓抑的抗倭名將俞大猷、戚繼光等被重新啟用。

俞大遒老謀深算,戚繼光銳不可當,兩人合作,大敗倭寇。戚繼光在浙江金華、義烏招募的「戚家軍」,尤其悍銳,戰無不勝。「戚家軍」因為主帥戚繼光而得名,它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是明朝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常勝軍隊。但是儘管這樣,倭寇仍然屢敗屢起,無法撲滅。

相關焦點

  • 王直與明朝的改革開放
    尷尬的是,第一批到達廣州的葡萄牙人卻被明政府給當成倭寇同夥,殺了個乾淨,倒黴的葡萄牙人只好繼續北上,直接在福建浙江參與走私。 自元代實施海禁開始,日本人就和吳越走私商人頻繁往來。1543 年,王直將鐵炮傳進日本,戰國大名紛紛為這新興武器的威力所折服,但硫磺、硝石、生絲等火藥材料只能通過王直突破明朝的海上封鎖獲得。
  • 為什麼說明朝收復雙嶼島,促成了倭寇首領王直的崛起?
    文/晚風暮雨在浙江省舟山群島中有兩個不起眼的小島,被合稱為雙嶼島,原本荒無人煙,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沿海省份的商人不斷湧入,雙嶼島逐漸繁華起來。雙嶼島儼然成為葡萄牙人的一塊海外飛地,更要重的是,葡萄牙人肆意殘殺島上明朝居民,還出動戰船到沿海地區劫掠。後來,以許棟、李光頭為首的大批倭寇也盤踞島上,四處燒殺搶劫。
  • 王直: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成就戚繼光民族英雄之人
    對於海洋的探索,有關的歷史記載並不多見,因此能夠在正史中出現的海盜更是鳳毛麟角。殊不知,明朝時期的中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倭寇侵擾,這時期也是中國海盜爆發時期。在這無秩序的海上,王直瞬速成為倭寇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那麼王直在海上勢力如何?他與戚繼光沒有任何碰面的機會,為何有成就了戚繼光民族英雄的美名?
  • 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最能表現其才幹,最有影響的兩件事,就是他與兩大倭寇首領王直、徐海的鬥智鬥勇。開始時,王直只是違反明朝的海禁政策,從事海上貿易。後來,隨著東南沿海局勢的日趨緊張,王直為增強自身實力,大規模招集各種亡命之徒,甚至還和日本倭寇相勾結。由此,王直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海盜集團,並逐漸成為東南沿海地區倭寇的首領和中堅人物。 胡宗憲對海上倭患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分析。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表面上看,在明朝的很多記載中都提到,倭寇裡面「真倭」(日本人)只佔「十之一二」,也有到三成的記載。 但是,這並不能證明說抗擊倭寇是中國內部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明朝最大的海盜王直,在日本自稱「徽王」,還建立了宋政權
    王直是明代引倭寇內侵的著名海商、海盜,又名汪宜,徽州歙縣人。生年不詳,1560年被殺。他出身無賴,後出海經營走私貿易,並勾結倭寇劫掠東南沿海一帶,成為明中葉最大的海商、海盜集團頭目。
  • 只要手下有日本人打工,就能算作倭寇? 海商和倭寇該如何區分?
    戚繼光等人剿滅倭寇時上報的殺敵數字,也從來都是把真倭單獨列出,否則這就是欺君之罪。明朝人知道倭寇集團中中國人多,但還是把他們算成倭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群王八蛋搶劫後的成果都要運回日本去,他們的所得繁榮了日本。
  • 淺談:倭國與倭寇
    後期倭寇  也稱「嘉靖大倭寇」,顧名思義,主要活躍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在中國古代200多位帝王中,按在位時間排名,康熙最長61年,乾隆60年,漢武帝54年,萬曆48年,嘉靖45年。嘉靖皇帝朱厚熜20年不臨朝,「無為而治」,利用錦衣衛和東廠隨時注意權臣們的動靜,如對嚴嵩和海瑞之爭,只要不危及「寡人「地位,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嘉靖大倭寇真相:讓當局頭疼的倭寇,大部分竟是國人
    01引言在明代的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戚繼光抗擊倭寇的事跡讓我們記憶深刻,所以我們在固有的印象中便認為倭寇是活躍在沿海附近的日本人,他們活躍在海上中國海域附近也有一些倭寇作亂,為了維護兩國的正常外交,當時的日本政府還專門捉拿倭寇,交給明朝政府來處理。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爆發了「爭貢之役」,具體經過歷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明朝政府認為沿海作亂的倭寇,就是因為兩國貿易帶來的,遂決定實行海禁。
  • 海賊王原型人物,向日本出售軍火、開啟日本熱兵器時代的徽商王直
    另外,明政府的海禁政策在不同的時期的管制程度有深有淺,嘉靖時期的爭貢事件可是氣煞了明朝皇帝。明朝這時期海上的管控是最嚴格的,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海外貿易還是有所發展。海商的發展境遇卻一直被遏制,最終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形成了"嘉靖大倭寇"。談到"嘉靖大倭寇",我們不能不提"倭寇王"王直。王直其人的身後評價千萬姿態,歷史上也該沒有比他更加複雜的人物了。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科普」海賊王中王直(汪直)人物巔峰介紹
    日本遇伯樂,雙嶼島紮根眾所周知,明朝嘉靖年間,華人與日本人相互勾結,在中國東南沿海大肆劫掠,尤其是江南地區,倭寇肆虐最甚。蘇州、松江等地有不少城池、市鎮被倭寇攻佔、洗劫,損失慘重。由於這一事件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所以史稱「嘉靖大倭寇」。
  • 三百年前,中國沿海倭寇肆虐人人痛恨,但這些倭寇多數都是中國人
    倭寇是貫穿於明朝歷史的一個話題,只是到了後來大部分的「倭寇」都成了本土人士。其實,記載當時抗倭的文字,除了正史外,明人採九德的《倭變事略》一直為史學者所重視。這其中,記錄的是嘉靖年間浙江海鹽縣受到倭寇侵擾的事情,這段時間正是倭寇肆虐的高峰期。然而,多數人會從「倭寇」一詞,簡單的認為就是日本人。
  • 海禁之禍:明朝倭寇多數是中國人假扮的嗎?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無賴,都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開向了中國……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 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倭寇指13世紀至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和南洋各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倭寇主要活躍在明朝早期和中晚期,在不同時期倭寇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國通稱,《史記·夏本紀》引正義括地誌雲「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海寇頭子幫明朝剿滅倭寇,卻被大明錯殺,他死後日本人造銅像膜拜
    文/元氣少女QMQ 在日本平戶的松浦史料博物館外邊,有一尊眺望遠方的銅像,一手持劍,一手前舉,他就是明朝時期在東南沿海地區和日本都赫赫有名的汪直(或叫王直),人稱"五峰船主"。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其實這個概念是不準確的,倭寇並不全部都是日本人,尤其是明朝時期的倭寇。早期的倭寇大多是由日本下層的武士和浪人組成的海盜集團,他們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劫掠來往的商船。可是,到了明朝後,倭寇的成分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朝從立國之初就實施「海禁」政策,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許下海」。
  • 嘉靖時器的倭寇中,明朝人佔了70%?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文/晚風暮雨明朝嘉靖年間,北有韃靼犯境,南有倭寇騷擾,對明朝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兩者被合稱為「北虜南倭」,其中,倭寇侵擾問題也被後世稱為「嘉靖大倭亂」。可見,在當時的倭寇中,倭人大約佔十分之三,即所謂的真倭,明朝人佔十分之七,即所謂的假倭。倭寇著名的首領,比如汪直、徐海、吳平、鄧文俊、曾一本等人,也全部都是明朝人。
  • 明代倭寇之患,為什麼會困擾其四十多年的時間?
    明朝建立之後,倭寇再次出現,而明朝可以倭寇侵擾分為兩個時期,分別為前期和後期,困擾明朝四十餘年的倭寇問題就是明朝倭寇後期,戚繼光抗倭就是出現在這一時期。明朝倭寇前期按理我們應該說明朝後期倭寇,為什麼要說前期呢?其實明朝的倭寇產生跟前期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