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麗景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樓門票:¥30 建議遊玩:1-2小時
★╮中原第一樓,古都第一門,有詩人用 :「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 」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
╰★╮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重門疊關,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
★╮麗景門城樓內設有天后宮、九龍殿、賢良廟、觀音閣、城隍廟等大型號宮殿。武則天等功績卓著的皇帝在九龍殿內供奉。
應天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天門:¥50元,九州池:白天¥60元夜遊¥30,天堂明堂:白天¥120夜遊¥80 建議遊玩:不建議
★╮應天門是紫微城正南門,始建於隋,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後稱五鳳樓。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
★╮應天門是一座由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東西長達137米,兩側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層樓高。門有兩重觀,上題「紫微觀」,城樓下開有三個門道,中為御道,左入右出,是古代城門建制的最高等級、天子享用的最高禮制。
★╮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儀式均在應天門城樓上舉行,功能類似現在的北京午門。
洛邑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門票:免費 建議遊玩:1-2小時
★╮「洛邑」系洛陽古時的舊稱,由古至今是華夏文明的代表,歷經十三朝古都,其被喻為「文化聖城」。
★╮洛邑古城,被譽為「中原渡口」,景區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牆遺址等多個歷史時期保護建築,是集遊、玩、吃、住、購於一體的人文旅遊觀光區。
洛陽老街(十字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門票:免費 建議遊玩:夜間 全天開放
★╮老街文化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在隋唐東都的東城舊址上興建的,洛陽老街保存著原始的面貌,往來的人群,吆喝叫賣的小販和兩旁林立的商鋪,處處充滿了古都的味道。
★╮在這裡可以體驗到老洛陽現在的繁華場面,可以吃到洛陽當地各色美味,其中最多的便是洛陽水席。
白馬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票:¥35,聯票包含白馬寺、齊雲塔、世界佛殿博覽區。 建議遊玩:3小時 開放時間:7:40—18:00
★╮白馬寺在佛教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說。
╰☆╮中國第一座古剎——白馬寺;
╰☆╮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
╰☆╮第一次去「西天取經」的朱士行始於白馬寺;
╰☆╮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於白馬寺;
╰☆╮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
╰☆╮最早的譯經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臺;
╰☆╮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
╰☆╮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並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
╰☆╮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於白馬寺;
╰☆╮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於白馬寺;
★╮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直到今天,白馬寺保存下來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還留有「祖庭」和「釋源」字樣。這就使洛陽白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區別,從而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一種獨特的地位。
★╮佛教雖起源於印度,但發展卻在中國。漢魏之後,中國佛法日隆,九州起廟,五嶽樹塔,「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此皆始於漢明帝之創建白馬寺。
★╮提到白馬寺不得不說一下薛懷義這個人,薛懷義原名馮小寶,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得到太平公主推薦,成為武則天的首任男寵。監修白馬寺和明堂有功,冊封梁國公。廣泛傳播《大雲經》,為武則天稱帝造勢。後期聖寵日衰,性情驕倨,火燒明堂,引起武則天反感,坐罪賜死,屍體送還白馬寺焚化。
★╮白馬寺分為中國本院、齊雲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國佛殿苑、緬甸佛塔苑。
★╮19世紀末21世紀初,印度、緬甸、泰國政府相繼出資於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迄今為止,白馬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泰國佛殿苑位於白馬寺古建區西側,長寬各108米,佔地11664平方米,是白馬寺國際佛殿苑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泰國佛殿苑,在中泰兩國政府及佛教界大力支持下,在泰國已故代理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頌德帕普塔贊大長老關心下,由泰國大善信瓦塔納·阿薩瓦先生發心敬造。
★╮2010年翻修擴建,2014年全體完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及恭迎佛舍利法會,將泰國「鎮國之寶」供奉上百年的釋迦牟尼佛舍利移交於此,成為中泰兩國友好交流的見證與象徵。
★╮緬甸風格佛塔主體建築為大金塔,是按照緬甸的國家象徵——仰光大金塔的樣式而建, 高達32.92米,塔基底座徑51.71米,底層為展覽廳。
★╮緬甸佛塔苑由緬甸政府出資修建,2014年舉行了盛大的「緬甸風格佛塔苑落成慶典暨安奉開光法會」。
★╮大金塔的完全按照緬甸貢榜王朝的曼德勒皇宮(佔地400萬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皇宮)樣式直接移植過來。
龍門石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門票:¥90 建議遊玩:2-3小時 開放時間:8:00-17:00,16:00停止售票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唐·白居易。
龍門石窟位於古都洛陽南郊。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宋代蘇過所描繪「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餘年之久。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 ,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盧舍那大佛。
★╮另有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於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
★╮禹鑿龍門(典故)
大禹開鑿的龍門山,就是現在龍門石窟所在。《水經注》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
★╮鯉魚跳龍門(典故)
魚躍龍門的傳說故事,便發生在今洛陽龍門石窟所在地。李白《贈崔侍御》:「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伊闕之戰
在龍門伊闕的石窟開鑿前,曾爆發過一場伊闕之戰。公元前293年,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龍門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亦可謂白起的成名之戰。戰後,韓國精銳損失殆盡,秦國則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擴展。
★╮香山寺
位於洛陽龍門東山上,緊鄰龍門石窟,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白居易這首《香山寺二絕》,正是自己及友人悠閒隱逸生活的真實寫照。九老隱居的香山,與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伊水相望。
★╮傳說詩人晚年冷淡仕途,「停宮致仕」後更加忘情於山水之間,賞玩泉石風月。因為貪戀香山寺的清幽,詩人常住寺內,坐禪聽經,自號「香山居士」,並把這裡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
★╮在儒家思想的長期影響下,中國古代文人歷來崇尚所謂「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的人生態度。但封建統治的桎梏,也促使一些心灰意冷而又不願隨波逐流的文人士大夫,終於放棄了「兼濟天下」的理想退身出世,轉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於是,隱山遁水便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恆久魅力的文化行為,也給自然山水打上了濃厚的人文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