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品味]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七夕」,而是現代社會定義為「團圓佳節」的元宵節。
宋朝的元宵節,其繁華不遜於唐朝。每年的元宵節,城市裡燈火通明,家家戶戶點燃各式彩燈,風格別致,錦繡輝映。更有紙糊的百戲人物,懸於數十丈高的竹竿上,風動處宛若飄飄飛仙。其間夾雜文藝表演,各種曲藝,通宵達旦,遊人如織,其熱鬧程度可謂民俗節日中的冠冕。
因此,元宵節也是歷來文人墨客著墨最多的節日。且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夜東風,吹醒了元宵夜的火樹銀花。一朵朵煙花怒放,在夜空中展開璀璨的光芒,如流星雨降臨人間。大街上,車水馬龍,吹拉彈唱之聲不絕於耳,人們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女子們頭上插滿各種金燦燦的首飾,一路歡笑,飄來陣陣衣香。可惜這些女子都不是我的心上人。眾裡尋她,輾轉而不可得,心中惆悵。不料,柳暗花明,默然回首處,竟發現那個她正在燈火寥落的地方,四目相對,殷殷期待,一切盡在不言中。
王國維先生稱讚「眾裡尋他」四句,乃為治學和人生的最高境界,似乎有恍然徹悟的意味。而辛棄疾正是捕捉到了人生這瞬間的惆悵與驚喜,將這份得失之間、過盡千帆皆不是,脈脈此中人的感情發揮得淋漓盡致。繁華的都市,喧囂的節日,美麗的女子,都不如心上人的回眸一笑。這驀然回首的驚豔與欣喜,在詞作中顯得情致深婉,曲折有度。
辛棄疾匹馬戎裝,一生都在渴望收復失地,然而卻不幸生在一個羸弱的朝代。他的一腔熱血無處潑灑,除了恣意詞壇,還能如何?
自古以來,文人總有把君王比喻成香草美人的喜好,又是追逐,又是愛慕,辛棄疾能夠寫出如此佳篇,不知是否也有同樣的暗示?但願這首詞是單純地寫給某位絕代佳人的。畢竟,英雄美人的故事更能引起人們的豐富想像與幻想。
[藝術視窗]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全文
《祭侄文稿》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五十歲時所書,行草,麻紙本。25行,234字。縱28.1釐米,橫72.3釐米。此書作是他行書的代表作。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舫》等有著錄。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1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祭奠為保衛常山而壯烈犧牲的侄兒顏季明的文稿。
局部2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族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設計殺死安祿山黨羽、鎮守土門(今河北井涇)要塞的李欽湊,奪回土門。安祿山聞訊,派史思明回兵常山。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擁兵不救。顏杲卿孤軍奮戰,城破被俘。顏季明等被殺,顏氏家族死者三十餘人。顏杲卿被押解至洛陽,英勇赴死。
局部3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顏杲卿追諡「忠節」。顏真卿聞此,即派顏杲卿長子顏泉明到常山、洛陽尋找季明、杲卿遺骸。只得到季明頭部和顏杲卿部分屍骨。為安葬這些屍骨,顏真卿寫下了這篇祭侄文草稿。
局部4
文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面對盛有季明頭顱的「首櫬」,想到「賊臣擁眾不救」,顏真卿悲憤萬分,深情至性,一併激發。
元鮮于樞謂此帖是「天下行書第二」。張晏跋此帖謂:「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於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真妙見於此也。」
此貼達到了蘇軾所說的那種「無為之為」的境界:「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
[史林漫談] 諾曼第徵服
公元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率軍穿過英吉利海峽,成功徵服了英國,獲得了英國王冠。諾曼第人的徵服遠不止為威廉及其繼承人摘下了英國王冠,它也深刻地影響了隨後整個英國的歷史,史稱諾曼第徵服(The Norman Conquest)。
公元1066年1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去世。同年9月,其表弟即諾曼第公爵威廉提出愛德華生前曾許其繼承英國王位。英國賢人會議(貴族會議)拒絕了威廉的請求,選舉哈羅德為國王。威廉聞訊怒不可遏,糾集諾曼第貴族和法國各地騎士,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率軍渡過海峽,在英格蘭南部登陸,入侵英國。同年10月14日,威廉在哈斯丁戰役中擊敗英軍,不久攻佔倫敦,於12月自立為英王,稱威廉一世(WilliamⅠ),也稱徵服者威廉。
諾曼第徵服對於英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可謂深遠。威廉一世之後,英國的每一個國王都是他的直系子孫,英國開始了世襲的君主制。
威廉一世統治期間,給英國引進了先進的封建制度。根據這個制度,國王擁有全國所有的土地,把這些土地分給答應服役交租的貴族(baron),貴族又把土地分給小貴族、騎士和自由民(nobles, knightsand freemen),同樣換取貨物和服役。
由於諾曼第的徵服,大量的新詞進入了英語之中——數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於在現代英語詞典中源自法語或拉丁語的詞比從盎格魯—撒克遜派生出來的詞要多得多,從而發展出了一種新的英語。
[科普領略] 孫思邈養生法(二)
1.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2.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3.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4.攝穀道 即提肛。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5.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6.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7.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9360」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