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覺性觀自在而生其心,一念善護摩訶般若波羅蜜

2021-01-07 非常財富聞道五臺山

人生的書越讀越厚,但致用的書越來越薄。我讀很多的經書,但常念的就是心經、金剛經和普門品中的14個字: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觀照覺性,一念善護。善護念的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個「心」字,也就是一個「覺」字,聞的也就是一個「道」字。說心覺道,即非心覺道,是名心覺道。

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我每天都要參一參,直達其心。觀自在出自心經「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我心中觀照三十三相觀世音菩薩,直到觀音無相無量光與我本尊的性佛心印,化為一體無量光,注照遍布十方三世。觀自在亦出自法華經·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和「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用自己的心觀照自己的心性,心心相照,觀一切一切的自在,活在自在天得大自在。哪怕是遇到不自在的逆緣,只要不著相反求諸己,而生其心,這顆心就是覺心道心。生其心,出自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即生清淨心。

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無量大,一個大,大到無量,即無量光、無量壽。般若波羅蜜,修達到覺悟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摩訶般若波羅蜜,既出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亦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人最難上去的地方,就是生其心,生菩提心,必先降伏其心,伏色相心。佛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發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菩提心大願力,可以改變業力所障,善護一念即觀自在即自在。

念動天地間,前念迷,即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正念,念的都是覺性。在平凡裡頭得真實,在平凡裡頭覓超脫。心本自在,不執著於小我,才能斷一切苦。心無量,即有無量我。無量我即無我,無我自然能「以不變應萬變」,解脫根本煩惱。

生清淨心,基礎是如法修正法十善業:殺盜淫妄,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痴,這十惡業都不能做,心就是護善念,清淨了,自然自利而利他。心清淨了無有雜念,純真純善了,即致以靜篤虛極,容納廣大,即至無量無邊之境。

人的靈體完全脫離物相,才能自由自在地往上升起,所以極大多數人臨終前才能放下一切,放不下就墮到下面去了。活著早聞道夕可死,人修煉是用氣場來坐禪、念經什麼的,修一個氣,但修到一定境界時,身體中會生出拙火一團光,變成一團火,火走到哪經絡即通哪。其實氣不通脈,是打不通脈的,經絡的脈點恰恰是被氣堵塞住了,即氣鬱不通,心氣堵塞。所以不能鍊氣通脈,要煉光火通脈,即拙火通,拙火使脈變為紅色,然後變成清淨之光、光明之光,並使人安靜下來。這種溫暖的光,就是拙火能量體。此光超越了欲界,進入了色界天的境界。人沒有具足修心積善功德,是不可能秀出光來的。

光是修心修出來的,身體發光,震蕩百世界,遍照百世界,自在神通威力越來越強大。強大就在於自己的心性之光與佛光、宇宙光相應融合一起,此時心就能看到天上的一切,因為他們的光照耀著那個覺。

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觀照覺性,一念善護,一覺百世界,全在此心中。

(李松陽20200419fccf00888)

相關焦點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前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簡稱《大品般若》、《大品經》,此經梵文本共有二萬五千頌,故又稱《二萬五千頌般若》,因為卷帙中等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善男子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護佛果護十地行。汝等皆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是時大眾。波斯匿王等。聞佛語已鹹共贊言善哉善哉。即散無量諸妙寶花。於虛空中變成寶蓋。覆諸大眾靡不周遍。時波斯匿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行。  佛告波斯匿王言。護佛果者。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不觀色相不觀色如受想行識。
  • 《心經》綜述,如何通過修摩訶般若波羅蜜來化解人生的苦與厄呢?
    《心經》的字數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包含了《大般若經》的全部精髓,也涵蓋的《大般若經》的心髓和精華,同時還呈現了佛教核心思想理念。就如「五蘊、六根、六觸、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心經》的歷史由來《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持誦
    善男子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護佛果護十地行。汝等皆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是時大眾。波斯匿王等。聞佛語已鹹共贊言善哉善哉。即散無量諸妙寶花。於虛空中變成寶蓋。覆諸大眾靡不周遍。時波斯匿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行。  佛告波斯匿王言。護佛果者。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溼生化生。
  • 新春讀誦《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多。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多。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時室羅筏國波斯匿王作是思惟。今佛現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樂。即問寶蓋無垢稱等諸優婆塞。舍利弗須菩提等諸大聲聞。彌勒師子吼等諸菩薩摩訶薩言。如來所現是何瑞相。時諸大眾無能答者。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廣作音樂。
  • 《六祖壇經》|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
    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中國禪宗文化,因六祖大師而得以興盛至今。而《六祖壇經》的出現,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變革。作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六祖壇經》的內容,無不讓學佛修行者去關注,六祖大師的解說開示,讓更多人對佛學知識的了解。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序品第一(7)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到有為、無為法彼岸,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如,法相無生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有為法、無為法彼岸,即其共同的終極歸宿——涅槃。諸法如即真如,法相無生際,即諸法本來無生的實際。菩薩想要具足三世諸佛功德,了知一切法的真如,須學修般若波羅蜜。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佛法真知:是什麼一切智智與覺性?
    菩薩摩訶薩恆不忘失薩婆若心,乘於大乘行菩薩行,以一切智大心勢力,示現一切聲聞、獨覺寂靜威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6卷 佛言:「慶喜!要由回向一切智智而修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可名為真修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故。——《大般若經》第106卷「複次,善現!
  • 慧能大師說: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般若智慧
    什麼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六祖慧能大師說,菩提般若智慧,世間人本來都具足;只是因為心中都被境相所迷,不能開悟。要知道所謂愚人和智者,他們之間的佛性並無差別,只是因為迷惑、悟性的不同,所以才有愚和智的差別。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時,十六大國王中,舍衛國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壞淨,行摩訶衍化。次第問居士寶,蓋,法,淨名等八百人。復問須菩提,舍利弗等五千人。復問彌勒,師子吼等十千人。無能答者。
  • 農曆四月十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
    鳩摩羅什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5月11日,農曆四月十三,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梁扶南 曼陀羅仙譯】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將來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知此人亦於過去佛所曾聞修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諦了斯義,如聞而說,為諸如來之所讚嘆,不違法相是即佛說,亦是熾然般若波羅蜜相,亦名熾然具足佛法通達實相,不可思議。」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爾時,諸大眾俱共僉然生疑,各相謂言:「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
  • 文殊法堂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要(二十六)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
  • 月光寶盒的穿越口訣為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六祖壇經》03
    打開月光寶盒,大喊「般若波羅蜜」,到底是啥意思?本期進入到《六祖壇經》第二品:般若。這一品比較長,依然分成上下兩集來說。———第二品 般若 上集———惠能大師云:第二天,韶州刺史韋他們又來上課了。我上座之後,讓他們都靜靜,把心裡放空,今天我要給他們講,究竟什麼是「摩訶般若波羅蜜」。
  • 六祖壇經|惠能講摩訶般若波羅蜜
    於是六祖惠能為大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幫助各自得到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好比是虛空一般,包容天地萬物,卻又無邊無際,無方圓大小,非青黃赤白,無上下長短,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諸佛剎土,都好比是虛空一般。本性也好比是虛空一般,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著空相。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爾時,諸大眾俱共僉然生疑,各相謂言:「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
  • 觀照般若破妄心,念般若禪十兩金,老和尚的前三三與後三三
    從前有位老和尚坐在路邊,身旁立一個寫著「賣般若禪」的招牌。過來一位生意人問道:「咦!般若禪是什麼呢?」老和尚回道:「你要買我的般若禪嗎?我的一首般若禪詩賣二十兩黃金,不過你是第一位有緣人,就賣十兩黃金好了。」「喔!般若禪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