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位老和尚坐在路邊,身旁立一個寫著「賣般若禪」的招牌。過來一位生意人問道:「咦!般若禪是什麼呢?」老和尚回道:「你要買我的般若禪嗎?我的一首般若禪詩賣二十兩黃金,不過你是第一位有緣人,就賣十兩黃金好了。」
「喔!般若禪到底是什麼呢?竟然值十兩黃金?好貴重啊!不過我家沒有,就跟您買一個吧!」老和尚就說了一首般若禪詩:「《前三三與後三三》向前三步想三想,退後三步想三想,嗔心起時細思量,息下怒火是吉祥。」
「切記:在你生氣的時候,就把這般若禪念一念。」「僅這四句話就值十兩黃金嗎?不值!不值!你騙人啊老和尚!」生意人有點生氣的樣子。
老和尚合十念到:「向前三步想三想,退後三步想三想,嗔心起時細思量,息下怒火是吉祥。」生意人這時聽了若有所思,也沒和老和尚再計較,就回家了。
生意人回到家已是深夜,他點了燈,見妻子好像已經睡著了。這時發現床底下有兩雙鞋子,其中就有一雙成年男人的鞋子。他的怒火油然而生,心想:「你這個賤人,我在外面辛苦賺錢養家,你竟在家藏男人!」一氣之下,進廚房拿了菜刀,走到妻子床前,舉起刀要砍下去的時候,突然老和尚賣給他的般若禪響在耳畔:「向前三步想三想,退後三步想三想,嗔心起時細思量,息下怒火是吉祥。」
妻子忽然醒來說「這麼晚回來,咋這樣嚇人?!」他放下菜刀,指一下床上說:「床上那個男人呢?」妻子說:「活見鬼了,可能嗎?」「那地上這雙鞋子是怎麼回事?」他指著鞋子責問。
「哦——都快過年啦,等你都不回來,好想念你啊,只想求個團圓的吉利,就把你的鞋子擺在了床前啊!」
他聽妻子這麼一說,大聲感嘆道:「這般若禪真是值二十兩黃金啊!」
念般若禪,智慧得清涼,世間有多少悲劇,都是頭腦發熱,大劫現前!觀照般若可以破妄心,觀自在菩薩的觀,就是觀照般若。這個觀照不是用肉眼看,不是用肉團心觀,也不是用第六意識去分別觀想,而是無形無相之性的作用,集中心性觀照所修之法。念般若禪:摩訶般若波羅蜜,或:嗡阿剌巴札那諦,眼耳鼻舌身意都須集中攝在這些禪句上,不使外馳。所念字字,從心起而出於口,念念不流浪,念念不散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攝住妄念而安然入定,收到念禪的功效。耳聞即是心聞,心觀照在般若禪字上,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妄念自然不生。
心經,以觀照般若為宗,故是成佛指南。明心見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原。沒有性,對境生不起心來。眼能見,耳能聞,都是性的作用。性是體,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性是真心無相,心是虛幻有相的。眾生就是被各種虛妄的假相迷惑,執著追逐,被無明煩惱束縛,被業障蒙蔽,不見自性光明,不得自在,而落於六道輪迴,生死流轉不能解脫。
明白了性與心之間究竟的關係,就明白了心與物俱虛幻不可得,放棄身心世界,不再追求執著,就是明心。性雖本有,但不可耳聞目睹,不可以知知識識,只可慧照、妙觀、領悟、神會。見性不用眼睛看,不用頭腦想,而是心地法眼,是體會和神領,見性也就是開悟。
人的一切活動,創新發明都是性的作用,又通過心在事上有所成就。創造文明財富,都離不開人的各種念頭和思想,即離不開妄心。所以人事不可廢,要利用這個妄心,成就世界上的一切事業。學佛成道,也都是善用這個妄心成就自己的。妄心轉真心,煩惱轉菩提。
觀照般若,時時刻刻觀照這個心,轉換這個心,把妄心轉換成真心。在心地上用功夫,用無上妙智慧照破無明,照破我們的妄想心,照破一切法,達到究竟的彼岸!
(李松陽20200717fccf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