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聽孩子問起過。
有的家長,只是尷尬一笑,不做回應,或者說一句你長大之後自然就明白了之類的話敷衍。有的家長,則會用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這類的理由,來打發孩子。
不過,不管父母如何回答,相信在孩子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作為父母,總還是會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恰當。甚至有一些思想過於保守的父母,還會覺得孩子詢問這種問題,是早熟甚至不健康的表現。
實際上,父母大可不必如此。
孩子好奇自己從何而來,其實是孩子在學齡前,頭腦充分發育的一個標誌,也是孩子性意識產生的一個開始。孩子的這個問題,和當今人類探索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我們究竟是怎麼從猿猴進化成人類的相比,兩者之間,並無本質上的差別。
探尋自己從何而來,更是孩子開始產生探索世界的強烈欲望的標誌。
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回答,才最為妥當呢?
首先,家長應該以科學的眼光,正確面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是直接告訴孩子,告訴孩子是由媽媽生的。如果孩子繼續追問,家長則可用植物來進行類比,儘量淺顯的給孩子解釋。
「你是媽媽生的啊。在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宮殿。最開始的時候,你就像一顆種子。被媽媽放到肚子裡的宮殿以後,開始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一個小寶寶。然後,有一天你不想在宮殿裡生活了,告訴媽媽想到外面來。這個時候,媽媽就把你生出來了。」
類似這樣的回答,不但能夠解釋孩子的出生,還能夠大致形容出人的發育過程。用植物的形象來類比,孩子也能輕易理解這個概念。
相反,如果家長覺得過於難以啟齒,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反倒會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孩子在父母這裡無法得到答案,就會轉移去尋求其他途徑。
如今網絡世界非常發達,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接觸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反倒容易建立起不正確的觀念。而且這些東西,也很容易導致兒童性早熟,產生不正確的性心理。
另外,家長在進行性教育的同時,也該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簡單來說,就是什麼年齡說什麼話。
在孩子3—5歲之前,如果孩子問起了這類問題,簡單回答是媽媽生出來的就好。至於再深入的,如果孩子不追問,家長可以不說。只需要讓孩子有一個懵懂的概念,知道自己是媽媽生的,就足夠了。
等到孩子成長到7—12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覺醒,對人的出生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家長可以用植物或者動物,來給孩子進行類比,建立較為清晰的生理知識。
到了孩子12歲以後,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給孩子普及完整的生理知識了。往往在這個時候,學校也會開設類似的相關課程。家長在普及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側重於生物學角度。詳細闡述關於細胞的生長和發育,告訴孩子受精卵是如何通過有絲分裂,形成囊胚,繼而形成桑椹胚。如何由細胞擴展成組織,繼而形成器官,組成完整的嬰兒。
從純粹的生物學上來解釋這個問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感覺,覺得這是一種科學。有了這種觀念後,孩子便會以一種科學的態度,來看待生命的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