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來的?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家長應該慎重回答

2021-01-08 騰訊網

我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聽孩子問起過。

有的家長,只是尷尬一笑,不做回應,或者說一句你長大之後自然就明白了之類的話敷衍。有的家長,則會用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這類的理由,來打發孩子。

不過,不管父母如何回答,相信在孩子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作為父母,總還是會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恰當。甚至有一些思想過於保守的父母,還會覺得孩子詢問這種問題,是早熟甚至不健康的表現。

實際上,父母大可不必如此。

孩子好奇自己從何而來,其實是孩子在學齡前,頭腦充分發育的一個標誌,也是孩子性意識產生的一個開始。孩子的這個問題,和當今人類探索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我們究竟是怎麼從猿猴進化成人類的相比,兩者之間,並無本質上的差別。

探尋自己從何而來,更是孩子開始產生探索世界的強烈欲望的標誌。

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回答,才最為妥當呢?

首先,家長應該以科學的眼光,正確面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是直接告訴孩子,告訴孩子是由媽媽生的。如果孩子繼續追問,家長則可用植物來進行類比,儘量淺顯的給孩子解釋。

「你是媽媽生的啊。在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宮殿。最開始的時候,你就像一顆種子。被媽媽放到肚子裡的宮殿以後,開始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一個小寶寶。然後,有一天你不想在宮殿裡生活了,告訴媽媽想到外面來。這個時候,媽媽就把你生出來了。」

類似這樣的回答,不但能夠解釋孩子的出生,還能夠大致形容出人的發育過程。用植物的形象來類比,孩子也能輕易理解這個概念。

相反,如果家長覺得過於難以啟齒,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反倒會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孩子在父母這裡無法得到答案,就會轉移去尋求其他途徑。

如今網絡世界非常發達,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接觸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反倒容易建立起不正確的觀念。而且這些東西,也很容易導致兒童性早熟,產生不正確的性心理。

另外,家長在進行性教育的同時,也該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簡單來說,就是什麼年齡說什麼話。

在孩子3—5歲之前,如果孩子問起了這類問題,簡單回答是媽媽生出來的就好。至於再深入的,如果孩子不追問,家長可以不說。只需要讓孩子有一個懵懂的概念,知道自己是媽媽生的,就足夠了。

等到孩子成長到7—12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覺醒,對人的出生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家長可以用植物或者動物,來給孩子進行類比,建立較為清晰的生理知識。

到了孩子12歲以後,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給孩子普及完整的生理知識了。往往在這個時候,學校也會開設類似的相關課程。家長在普及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側重於生物學角度。詳細闡述關於細胞的生長和發育,告訴孩子受精卵是如何通過有絲分裂,形成囊胚,繼而形成桑椹胚。如何由細胞擴展成組織,繼而形成器官,組成完整的嬰兒。

從純粹的生物學上來解釋這個問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感覺,覺得這是一種科學。有了這種觀念後,孩子便會以一種科學的態度,來看待生命的誕生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十萬個為什麼」嚇到家長,不會就不會,千萬不要瞎回答
    每個孩子天生都會有求知慾,遇到不懂得問題都會家長提出問題, 並且渴望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就像人的好奇心一樣,看到一種陌生的事物,都想要究其原因,探出個究竟,無外乎缺乏解決問題地方法,失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就相當於一個家庭失去了靈魂一樣。
  • 「媽媽,你那裡怎麼和我不一樣?」寶寶這麼問,該如何回答?
    而過分旺盛的求知慾,也常常使得寶媽頗為心煩:有些問題反覆地回答,反覆地被問,煩不勝煩;有些問題太過高深,別說寶媽,叫個科學家也未必能對答如流;有些問題太過私密,寶媽不好意思回答,非常尷尬……儘管寶寶提出的一些問題確實很難回答,但寶媽還是應該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呵斥制止寶寶的提問,需知這樣容易打擊寶寶的求知慾,導致寶寶喪失好奇心、喪失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喜新厭舊等幾大特點,那面對孩子這麼特別的好奇心,家長們該如何去保護呢?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各種問題,我們不要不耐煩,否則就會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孩子的問題稀奇古怪,我們難免會有答不上來的時候,這時我們也不要隨便給孩子一個亂七八糟的答案,我們可以說:媽媽暫時回答不了,不如我們一起想辦法找答案,好嗎?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 孩子總向家長提出問題?專家坦言:愛思考的孩子一般雙商都高
    而孩子的獨立思考,更應該從小時候就抓起,因為它對孩子有著非凡重要的意義。一.有助於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在遇到新鮮未知的事物或陌生的環境下時,產生的注意和提問的一系列心理傾向。它是個體追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之一。
  • 怎麼向孩子解釋懷孕?小學生的作文《懷孕》走紅,家長別光顧著笑
    02分析但是也從側面的體現出了一個問題,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家長不會不知道或者是不好意思和孩子解釋他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所以只能夠通過一些旁敲側擊的方式去保護孩子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應該是很多的孩子都會向父母問的問題,而得到的回覆要麼是從垃圾堆撿來的,要麼是充話費送的,這樣的一個回答是非常不正確的,會讓孩子缺乏性教育和性意識。
  • 孩子的好奇心是激發潛能的源泉,父母別輕易將它扼殺
    狼性法則就是利用狼具有最強好奇心的特點,通過不斷探索達到了解捕食對象和外界環境的作用,為順利獲取食物增加了機率。 孩子也一樣,在剛出生的時候會對外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因此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會更有激情和動力。
  • 「時代變了,現在橡皮是5元」,面對孩子的回答,家長無話可說
    「我們時代變了,現在橡皮是五元錢」,寶媽面對孩子的回答很是無奈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都是家長教孩子學習的畫面,然而裡面的孩子們往往都能將家長「逼瘋」。這位媽媽正在教孩子數學題,孩子在題裡面寫單位,每個橡皮明明是五角錢,但孩子卻寫成了「5元」,寶媽想問孩子為什麼要寫元。孩子卻稱:「現在橡皮都是五元了。」面對自己孩子的回答,家長竟然突然無話可說。
  • 如何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我們的社會能發展到今天,好奇心的作用功不可沒。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提出的問題,有的問題很尷尬;有的問題很開心;有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東西對自己都是陌生和新鮮的,孩子的好奇心會讓大人回答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
  • 家長回答時,建議秉持3個原則
    家長回答時,建議秉持3個原則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家長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更尷尬了,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或即將經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大家羞於開口的兒童性教育問題。朵朵的媽媽周末帶她去公園玩。當她經過一棵大樹時,她看到一個男人的背面,然後聽見譁譁的水聲。
  • 高情商爸爸的回答,讓人耳目一新
    · 年輕人佔據新感染愛滋病病毒人群的1/2,只有34%的年輕人對愛滋病預防和傳播有著正確的認識。而在中國,80%的家長都表示不清楚怎麼給孩子講"性",表達這種困惑的家長的孩子年齡段大多集中於10到18歲。
  • 面對孩子的好奇,媽媽們要學會正確回答
    孩子回答說水沒有顏色。孩子終於明白水原來是無色的,裝它的水盆是什麼顏色,水就會呈現什麼顏色。媽媽問他:你應該把河流畫成什麼顏色呢?孩子愣愣地呆住,因為沒有任何一支筆是透明色的。這時媽媽對他說:水是沒有顏色的,可我們總要把它畫出來。那到底應該怎麼畫呢?
  • 我從哪裡來?性、精子和卵子不止人類才有,性無處不在
    到底應該如何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呢?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會發現他的問題並不是一次性就問完的。剛開始他可能只是問「我從哪裡來」,當得知自己是從肚子裡來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問下去了。因為他的認知能力只到這裡。隨著認知能力的變強,他開始好奇「我是怎麼出來的」,可能再長大一些又會開始好奇「我是怎麼進去的」。  我們認為,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時,有一個好方法——就是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簡單直接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2020-02-12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如何回答,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別人誇獎孩子時,怎麼回答合適?各位家長們,當別人誇獎你家寶貝真棒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小編知道一些父母面對這種情況都表現得比較謙虛。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思維中,對著別人誇自己家孩子,好像是一件特別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些父母會採取「迂迴」的辦法。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面對別人誇獎孩子,你該如何回答?
  • 孩子「不禁不為,越禁越為」?善用「潘多拉效應」,改善子女行為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管束,孩子因此與家長對著幹、偏要做的原因在於:1、 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好奇心和求知慾是每一個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心理。孩子更是因為年幼而導致閱歷和經驗不足,無法克制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不懂得盲從,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親身體驗來得出結果。如果家長告訴孩子你不能觸碰點上火的蠟燭,孩子雖然暫時不會去實踐這件事,但會將這件事積攢在心裡,等到哪天家長不注意,孩子就會去踐行他的冒險計劃。
  • 這些厭學表現你的孩子有嗎?試試這種方法,讓他變成愛學習的孩子
    最近,不斷有家長諮詢厭學的問題,厭學已經成為當下教育中的一個大問題。我以家長的問題為主線來說說厭學的表現,厭學的原因,以及應該怎麼辦?還會介紹一個調整成功的案例。家長過高的要求或從小對好奇心的打壓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或者把自己年輕時候沒有實現的願望去讓孩子實現,不顧孩子的興趣和現實,對孩子形成一種壓力,讓孩子覺得是給家長學的,便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 男童在醫院偶遇黑人寶寶,倆娃互相打量:你怎麼和我長得不一樣?
    兩個孩子都在探索對方的樣子,另網友不禁紛紛調侃道:「這兩個寶寶心裡肯定都在想著,你為什麼和我長得不一樣?」、「中國寶寶第一次見到被曬得這麼黑的人,黑人寶寶第一次見到這麼白的人,雙方難免好奇很正常的現象」、「寶寶們第一次見到不同膚色的人,好奇是可以理解的哦」兩個寶寶正是處於有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對於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們在一旁需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孩子知道存在這樣的差異是正常的現在,當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會再出現這麼驚訝的反應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孩子和孩子之間,固然有天賦的差異,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後天的努力,所以,不要把別人的孩子都看成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們的孩子也可以。一、困境來臨時,家長面對困境的態度,是教會孩子面對挫折的最好機會生活中,困境無處不在,家人生病、工作變動、朋友關係破裂、意外等等,都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事情。
  • 孩子偷錢,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偷偷拿走家裡的錢,這已經是第二第三次了,家長應該怎麼辦?第一,先暴打一頓,再進行愛的教育網上針對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回答是不能打不能罵,要進行心理疏導。我建議家長,這些我們認為無關緊要的東西,在孩子眼裡卻非常重要。是的,我們是不能每樣都滿足孩子的願望,但至少,要有一半的東西要滿足他。滿足他偶爾的好玩心,和在同學們面前的虛榮心。2.把錢送給同學,或者買東西送給同學有個別小孩是討好型,好面子型性格。
  • 孩子沒有夢想怎麼辦?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找興趣,為夢想而奮鬥
    這樣的追夢意識將孩子培養成了一個意志力堅定的人。夢想的實現依靠的是實事求是,不是空想,是要有實質性的付出的。在這一路上並不會一帆風順,會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磨難,需要面對。孩子在並不知道夢想對自己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家長要教導孩子,知道什麼是夢想,怎麼樹立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