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做電商,年輕人都跑滴滴送外賣,那國家的未來在哪裡?
推薦語:網際網路的出現,為我國新增了很多的就業崗位,也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會」。比如最近幾年興起的電商、網約車和外賣、自媒體等行業,都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青睞。
可是因為這些行業的出現,我國傳統的製造業都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了。「當下年輕人寧願去做物業保安,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去工廠了,這是目前國內製造業的困境」,車企作為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工廠工作環境的行業,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去車企工廠上班。
而且不僅僅是工廠,很多中小企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問題,記得我國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經說過:「年輕人寧願跑去送快遞,也不願意拿著高薪在工廠上班,未來我們還拿什麼跟其他國家競爭」?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年輕人要去做電商、送外賣、跑滴滴賺錢?明知道做這做「體力活兒」沒前途,難道他們都沒有夢想嗎?
事實上,並不是當代年輕沒有夢想,而是社會「太現實」。
眾所周知,電商行業近年來已經是「暴富」的代名詞,直播、網紅等已經徹底打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相比之下,我國製造業整體薪資水平是比較低的,就算任勞任怨在工廠打工一輩子,也難以實現「勤勞致富」,這是擺在眼前不爭的事實。
因為按照國內普通技工的工資來看,月薪4千左右的佔絕大多數,但再看看現在的房價和物價,一個月4000塊錢能幹嘛呢?勉強能夠維持基本生活而已。
而新興的送快遞、外賣等,屬於多勞多得的行業,從業者實現月薪過萬的人還是有不少的,因而年輕人選擇從事網際網路相關行業,也是「被逼無奈」。
有數據顯示,美團是國內最大的外賣平臺,截止2018年末,美團的騎手總數量約為270萬人,咱們就算是把餓了麼的外賣人數減個50萬人,那麼把美團和餓了麼加上來,全國送外賣的人數有490萬人!
可以這麼說,美團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同時美團餓了麼也帶動了眾多就業。
而網約車行業就更厲害了。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我國網約車司機人數達到3120萬,該數據背後是網約車行業的快速發展。2019年6月,我國網約車用戶已達到3.39億。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都知道,實體製造業是所有行業的基礎,曹德旺雖然也公開表示對此的擔憂,但是憑藉其一己之力,明顯是難以解決根本問題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只有提高製造業的工資水平,才有可能改變年輕人對製造業的「誤解」。有數據研究表明,中國工廠的工人薪資不足美國工人的1/20,但生活成本卻達到了美國的一半,這或許是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製造業的一大原因吧。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